汪暢 馮平
自2016年第一次啟用至今,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已經成功完成了18次重大航天發(fā)射任務。由于其便利的交通條件,這個低緯度的瀕海發(fā)射場,在每次火箭發(fā)射時,都能吸引眾多航天愛好者到來。據(jù)文昌市旅文局的數(shù)據(jù),2022年7月24日當天,至少超過50萬人到文昌龍樓鎮(zhèn)觀看火箭發(fā)射。
一“位”難求
火箭發(fā)射當天,龍樓鎮(zhèn)往往一“位”難求。攝影師拾貳(化名)想拍到火箭從地平線升起來的畫面,他背著三臺相機和腳架,趕往銅鼓嶺的山頂。那里本就是一個景點,綠樹藍海交界,能看到一整個蜿蜒的海岸線。
拾貳前后六次看過火箭發(fā)射。但這次剛趕到以前供大家自由觀景的山頂木質平臺時,警戒線攔在那里。身著保安服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今年有公司花錢包場了,其他人進去得買VIP票,去售票處交720元。
也有人享用著單價超過五千元的觀禮服務。在龍樓鎮(zhèn)一家位置極佳的咖啡吧里,吹著空調,舉著國旗,在椰子和香檳的陪伴下,看著火箭飛往太空。
2020年,在旅游公司工作的周敏首次接到關于火箭觀賞的客戶咨詢。新的項目由此啟動,他們包下了咖啡吧的兩層樓,那里能容納100多人,只需要望向窗外,便可以看到遠處的火箭發(fā)射基地。今年7月,有40多人以五千多元的單價,報名了咖啡吧的火箭觀禮活動。周敏還由此開發(fā)了一個套餐,包含龍樓鎮(zhèn)一房難求的酒店住宿和室內火箭觀禮。
一切辛苦都值得
7月24日,大三學生李查德(化名)被淹沒在沙灘的人山人海里。沙灘上的人群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中有抱著孩子扎起帳篷的中年人、也有手持紅旗,圍坐著唱紅歌的老年人旅游團、還有由學校組織前來的大學生、又或者是特地趕來觀看的航天工作人員。在這里,他們成為了一起追火箭的人。
年近30歲的王禹博也在其中,他已經追了六年的火箭。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完成的18次重大航天發(fā)射任務,他一次都沒有缺過席。與他同行的晏澤華,加上7月24日這一次,已經16次親眼見過火箭發(fā)射。讓他最難忘的是2021年在酒泉發(fā)射中心目睹神舟13號發(fā)射升空的經歷。那是和“海上火箭”完全不同的景象,火箭帶出了火球和尾跡云,還引得煙塵彌漫,久久不能散去。那時,晏澤華在武漢上大學,為了省錢,他坐了27個小時的硬座火車,抵達酒泉市。然后又坐了6個多小時的大巴,才來到大漠深處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22歲的唐雨桐是這兩年才愛上航天的。她和火箭的緣分,始于一條追火箭的視頻。2020年5月,研究生復試的前一晚,唐雨桐在社交平臺刷到了一個博主在龍樓鎮(zhèn)的沙灘上拍攝火箭發(fā)射的視頻,當火箭直沖云霄,唐雨桐止不住心潮澎湃,流下了眼淚。“原來普通人也能親眼看火箭發(fā)射!”唐雨桐在彈幕許愿:“希望我能實地去看一次火箭發(fā)射。”2020年11月,嫦娥五號發(fā)射升空,她提前來到龍樓鎮(zhèn),看著火箭冉冉升起。
“看火箭發(fā)射,是為了看祖國越來越富強,看祖國的文化越來越復興?!倍潭處资氲陌l(fā)射過程,一切跋山涉水、歷經艱險的疲憊感,在那一刻都足以消解。
播撒星辰大海的夢
越來越多人來到龍樓鎮(zhèn),希望把星辰大海的夢播撒得更遠。今年起,王禹博的團隊開始到全國各地去做航天知識的公益科普。如今,他們已經去過海南、山東和貴州的四所中小學。王禹博拿出火箭模型,打開電腦,給孩子們播放過去拍攝過的火箭發(fā)射視頻?!稗Z隆隆”的聲音傳遞到教室的每個角落,孩子們爭先恐后,“我將來也想當航天員!”
“追”火箭的人仍在路上。7月29日21時28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起飛,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衛(wèi)星A星、B星、C星被送入預定軌道。王禹博再次奔赴了現(xiàn)場,在大涼山深處,看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起飛,又一次為逐漸消失在人類肉眼的火箭,留下一張專屬于它的升空瞬間。(摘自《新京報》8.4 汪暢馮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