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
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快樂的,師生都是享受的,學生能夠咀嚼到語言的魅力,能夠感覺思維在不斷拔節生長,能夠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學生因此更熱愛讀、更喜歡寫。
談理想課堂,一句古詩在我腦海中蹦出,“水涵光澹澹,云度影遲遲”,是的,理想課堂,讓人感覺師生水乳交融,在思維的海中蕩舟,一切顯得那樣從容。
理想的課堂是快樂的,師生是享受的。
快樂在于,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讓語文學習真實發生。學生在上課之前有大量的自己的思考,在課堂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課堂上學生回答有很多精彩的火花,在思維的交匯中,我感覺到學生展示自我的喜悅和自信。
快樂在于,老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無疑更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熱情。曾看過一堂課,老師評價學生,你“像詩一樣的溫柔”“被叫作大師,是有根源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直以來,你給我的感覺像一首詩‘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在課堂上,在同齡人面前,老師給學生這樣的評價,對學生無疑是巨大的褒獎。
理想的語文課堂,學生在咀嚼語言的魅力。語文最語文的就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
有堂課,講《故都的秋》,老師問:“從哪里感受到秋的味道?”從文中找論據,談思考;“鞦”“秋”“愁”等字的解讀,能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思考,貫通古人與今人的情感,再現祖先對社會人生的思考。
理想的語文課堂,能夠感覺思維在不斷拔節生長,能夠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教學中,語言是中心,實踐是渠道,核心是人。理想的課堂不要總想著給學生“講什么”,要更多去設計讓學生“干什么”。學生個性化的回答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多方位的思考。群文教學一定在充分空間的前提下進行,所設置的學習活動有切實的思考抓手。學生在此之前認真完成學案,閱讀與書面學習相結合。
理想的語文課堂,讀寫活動高度融合。
學生抽取作品的文化基因,譜寫帶著自己文化基因的文章。從單元閱讀中生發寫作任務,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務作驅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寫作關注讀者、關注生活的意識;教材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靈感激發帶來源頭活水;根據具體的寫作任務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也將靜態的寫作知識傳授化為動態的寫作指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素養。
語文學習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沉淀、交流、碰撞,不要迫不及待,學生要慢慢咀嚼,細細欣賞,讓他們品味到美,感受到思想的成長,獲得成就感,語文自然會成為他們的最愛。
水涵光澹澹,云度影遲遲。和諧的情境,會有從容的理性思考的迸發,有了靈魂的壯游,咀嚼著語言的甘甜,語文教學必然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