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亭
城市更新是指通過投資與建設,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換功能性落后的物質空間,使其重新發展和繁榮。狹義上,城市更新的內容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等硬件的改造,以及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等的改善。廣義上,它也指綜合經濟、社會等多重發展目標,對城市的經濟基礎、精神面貌、人文環境等方面做出改善和提高,其內涵擴展到城市結構及功能體系更新、產業結構升級等多個方面。大力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逐步提升戰略新興產業在城市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既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國家戰略,也是加快城市更新的重要路徑。
戰略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成長潛力巨大,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征。據測算,2008—2017年這十年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總體對GDP增長貢獻率接近20%,平均每年帶動GDP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國家統計局2018年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從統計角度確定了我國九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相關服務業等。具體到各個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則各有特色,一般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的外部和內部驅動因素。
外部驅動因素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趨勢,尤其是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行業技術的顛覆性升級、資源環境的約束性增強等因素。二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方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往往能夠獲得相關政策或財政資金的支持。三是不同產業自身的市場潛力和效益因素。市場潛力大的產業具有競爭優勢。
內部驅動因素也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政府對產業的重視程度和企業主動轉型的意愿,主要體現在某個產業領域政府與企業能否建立良性互動上。二是產業的技術突破。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或外源性的技術并購,有可能成為驅動其發展新興產業的直接動因。三是地方的資源優勢。戰略新興產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小,但對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依賴性較強。
“十三五”時期,青島市確定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工業機器人、三維打印、新能源汽車、動車組系統集成設計、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其中工業機器人、三維打印、動車組系統集成設計、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等體現了特色優勢。2020年,全市十大戰略新興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9.7%、工業機器人增長45.0%。從縱向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比如,2019年,青島市規模以上戰略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戰略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1.8%,而這個比重在2017年才剛超過20%。但從橫向看,與先進城市的差距還較大。比如,2019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比青島市高8.2個百分點;杭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近37.6%,比青島市高5.8個百分點。
深圳市編制出臺的《深圳市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方案》中,確定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產業,以及5G、AI、工業互聯網、8K等新興熱點產業,并先后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支持政策體系。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把數字經濟和海洋經濟納入戰略新興產業。2020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4498.16億元;面對疫情沖擊,深圳市新登記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7234戶,同比上漲38.5%,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后勁。
南京市確定了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戰略新興產業。七大類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2020年上半年,南京市戰略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30億元,同比增長12.4%。戰略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則是根據南京的特色優勢,選擇了云計算、大數據、衛星應用、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領域。

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 攝影:韓加君
蘇州市確定了八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和高端裝備制造等。其中,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是蘇州戰略新興產業的特色。
青島市戰略新興產業的選擇,應主要依據自身的特色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特別是應考慮行業市場潛力巨大、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經濟效益,以及對相關產業具有較強帶動性三個方面。綜合各種因素,青島市“十四五”時期可重點選擇以下七大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
范疇較廣,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云計算、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其中許多領域是我國“新基建”的重點方向。目前,青島市正以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為目標,海爾卡奧斯已成為比肩美國通用電氣和德國西門子的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十四五”時期青島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點發展方向為:物聯網、5G通信網絡、車聯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等。
包括計算機、工業機器人、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高效節能電器、軌道交通裝備、海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等。近年來,青島市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除機器人產業取得驕人成績外,還有躋身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的兩大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和高效節能電器產業集群。這兩個全產業鏈產值超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已經實現了質的突破?!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智能制造裝備、高效節能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先進海工裝備等。
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且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新材料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納米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端生物醫用材料、前沿新材料與材料基因工程等。
我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因此,“十四五”時期新能源產業必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新能源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太陽能光電產業、風電產業、生物質能產業和氫能產業等。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創新,推進基礎設施規?;ㄔO、市場化發展,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自主、完整的產業鏈。據測算,到“十四五”末,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000萬輛,其中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5萬輛?!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的重點發展方向為: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兩大領域組成?!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加強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代謝調控等技術的深度研發與應用?!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海洋醫藥、基因治療、細胞治療、遠程醫療等。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笆奈濉睍r期青島市數字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城市大腦、云計算、大數據、AR/VR、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能駕駛系統等。
根據城市更新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律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城市更新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完善戰略新興產業統計體系。建立分工明確的工作機制,健全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加強扶持引導的同時,整合優勢資源,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產業示范基地,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功能,加快培育相關行業的產業鏈。
加強基礎創新平臺建設,優先在戰略新興產業的基礎性、共性科技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以“新基建”為契機,加快賽昇工業技術研究院(青島)、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信通院(青島)科技創新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山東分院等新興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設,爭創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發揮對戰略新興產業的創新帶動作用。加快成立戰略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大力吸引風投創投基金在青島市集聚,抓住國家實行“注冊制”改革的機遇,推動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加快上市融資和規范發展,進一步引導民間資本流向戰略新興產業。
借鑒學習上海、深圳、杭州、蘇州等先進城市經驗,依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加快華為、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啟迪、華夏基石等眾多頭部企業在青島布局,進一步開放城市場景和產業鏈,建設軟件定義的智能工廠,發展數據驅動的先進制造產業,構筑平臺支撐的產業生態,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推動政務數據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加快打造數字社會,建立全域全息智能感知體系。
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全面實施英才引進、培養計劃,以更優惠的政策、更開放的態度、更優越的條件和更寬松的環境,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加大支持和推進數字化人才培養,壯大自有新興產業人才隊伍,吸引全國優秀的大學生、研究生就業落戶,促進形成戰略新興產業人才高密度聚集地。
(責任編輯:嚴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