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摘 要: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現階段,上海義務教育存在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師資隊伍建設壓力大、義務教育導致學區房房價居高不下、共建共享意識不強、物力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即增加教育投入,注重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深化學區化治理與集團化辦學;加強學校品牌建設,嚴格控制學區房溢價;提升資源利用率,并利用互聯網平衡教育資源,推動上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關鍵詞: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擴大供給;上海市
中圖分類號:G52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3-0075-03
引言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我國一直十分重視教育的發展。根據法律規定,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是我國對低齡公民受教育權的一種社會保障。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定義務教育。中國已于2008年秋季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名副其實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的發展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質量”概括出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新使命,明確了教育改革征程的新方向。隨著義務教育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擴大義務教育的優質資源成了我們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近些年,上海出臺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教育資源的供給不平衡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教育公平迎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新要求,如何擴大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是上海教育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優質教育資源的定義
我國對于優質教育資源沒有統一的內容認定。經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優質教育資源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文化資源。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學校教職工甚至是學生的認同感、所在地區和社區的支持以及學校的品牌建設[1],我國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十分重視學校品牌,所以品牌建設必須受到重視。第二,學校的制度資源。包括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制度。第三,學校的物質資源。除了學校所擁有的基礎的物質資源外,最重要的是這類資源的配置方式。第四,優質的教師資源。這是優質教育者資源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建設,培養教師的研究能力及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防止基礎教師中“平庸化”現象,提高教師素養。
二、國內外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的現狀
(一)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發展現狀
為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各地采取了符合當地教育發展情況的政策。北京市出臺了有關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和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的意見,提出“促進優質均衡、實現共同發展、堅持資源共享、激發辦學活力和鼓勵辦學特色”等五項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例如,海淀區自2015年啟動新一輪學區制改革,“學區委員會”與“學區管理中心”加強密切合作和科學治理,聯動各街道、派出所精準監控區域內各年級學齡前孩子的分布,暢通老百姓之間溝通的渠道,落實到就近錄取的相關政策,以“互聯網+”教育服務為主要依托,構筑覆蓋379個優質教育資源的“中關村學區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積極引進中國教科院“新樣態學校聯盟”“合作學習”等專題課程,組織12所中小學校探索了人才貫通和培養的有效途徑,為學校搭建了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重慶市自2003年開始不斷探索集團化辦學,探索以“放、管、服、創”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通過“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名校+分校”等“名校+”的辦學形式,通過輸出優質學校的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師資,建立“共享+”的多樣態學區共同體,形成“名校+”多形式集團化辦學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截至目前,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學校占比超過60%,10個區縣實現了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全覆蓋。
(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發展現狀
在數字化的背景下,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美國將互聯網絡作為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經過硬件設施—網絡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三個層次的遞進,形成以“電子學習,構建世界課堂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資源的共建共享;英國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歷史悠久且內容廣泛,包括文獻實體共建和電子文獻信息共享,同時還建立了圖書館聯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研究圖書館聯盟(RLUK)和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運用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研究成果,激發英國高校圖書館在數字技術方面的創新使用,幫助英國維持其在全球教育領導者的地位[2];法國面向家長和學生,推出了四項數字信息化服務,包括向公眾提供開放式的數據平臺(Open Data)、幫助輟學學生找到離家最近的培訓服務(My second chance)、幫助殘疾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類型、幫助家長通過智能手機了解孩子學習情況,通過以上的服務系統達到教育資源的共享,最大效率地利用資源。
三、上海優質義務教育資源供給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投入不足,經費配置不均衡
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教育支出平均不低于15%,這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重視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標。根據《上海統計年鑒》可知,2018年公共預算支出為8 351.54億元,其中教育支出為917.99億元,占總支出的11.0%;2019年公共預算支出為8 179.28億元,教育支出為995.7億元,占總支出的12.2%,雖然上海市教育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始終未達到15%的標準,導致各區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構建或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平,由于大部分的教育資源偏向優質名校,相對的普通學校獲得的教育資源較少,不利于普通學校優質資源供給。
(二)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師資隊伍建設壓力大
根據《上海統計年鑒(2020年)》結果可以看出,平均每個教師負擔學生數中,普通小學為14人,普通中等學校為10人。根據市區與郊區區域差異來說,每位教師所負擔的學生數也不同,市區中學平均為8.95人,小學為12.83人;郊區中學為9.78人,小學為13.53人。由此可以看出,郊區教師所負擔的學生壓力更重,側面反映了在地區人力資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師生比例的失調導致教師壓力普高較大。根據學校的差異來說,上海市的優質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四大名校八大金剛”中,其他學校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此外,由于我國人事制度限制,相應的教學團隊建設任務重,難度大,工作繁忙,整體教師資源共享難度更大,導致教師的職業成就感低、職業熱情不高,這些都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三)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原則導致學區房房價居高不下
為進一步體現入學公平,上海出臺搖號政策,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進入名校。但是根據上海市入學學生的規模來看,這只能影響一小部分的學生。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就近入學符合全市教育規劃。長期以來,因優質學校學區劃分資源不均,學區房已經遠遠偏離其住房屬性,投資者抓住資源分配不均引發市場熱點,以倒賣學區房為生,賺得盆滿缽盈,也由此造成周邊房價的進一步抬升,嚴重影響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2021年初數據顯示,自從上海出臺民辦搖號政策出臺后,學區房最高漲幅超40%,嚴重影響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四)共建共享意識不強,物力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幾乎所有學校都會采購相關實驗設備以及教學儀器,但是學校采購的設備一部分造成空間以及設備的閑置,使用頻率幾乎為零,而一部分原本需要的使用設備卻沒有購置,這使學校多出了冗余設備且浪費了場地資金。同時,學校之間缺乏物資資源共享意識,嚴重造成了物力資源的浪費。
四、擴大優質資源供給的建議
(一)增加教育投入,注重優質教育資源建設
根據教育支出不低于15%的標準,逐年加大對教育投入力度,更多地發展符合現代化教育的優質資源,這是政府與義務教育學校共同的責任。政府部門應擴大教育上的預算支出并進行合理分配,同時健全相關制度,對區域內已經具有和可能獲取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準確識別、正確分類與定級,引導義務教育學校合理加工與重組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合理化;學校層面也要積極培育并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深化學區化治理與集團化辦學
政府應準確定位學區機構的功能與職責,明晰其與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區內各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關系,出臺學區機構的權責清單。教育行政部門需要進一步轉變管理職能,賦予學區必要的發展規劃、資源配置、人事管理、業務督導評價等方面的專業權限,以學區機構為核心,建立起學區內部統一均衡的發展機制,對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效益進行預測性評估,以高效能資源為中心形成輻射點,加速優質資源在學區內的共享與高效利用。上海的“四大名校八大金剛”一直是每名學生和家長的首要選擇,針對各校區名額有限,學校應盡快深入開展集團化辦學,著重破除阻礙集團內校際之間教育資源整合的體制障礙與文化藩籬,以實現集團內部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與整合,激發集團各校辦學活力,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三)嚴格控制學區房溢價
上海市作為超大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上海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每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不斷增加,市民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所以,政府要嚴格控制學區房炒作,針對市區部分名額比較緊缺的學校,繼續實行“在一定時間跨度內同一房產限定解決一戶子女入學”的辦法;針對郊區名額比較寬松的學校,適當放寬學區房政策與戶口限制,吸引更多的學生入學,提高學校入學率。同時在政府學區劃分時,應考慮學校周邊范圍房價以及學校學生容納量,擴大學區范圍,增加學區房供給,以此緩和學區房溢價趨勢。
(四)提升資源利用率,并利用互聯網平衡教育資源
學校應該針對教育經濟管理活動的特點,提高學校內部的財務管理質量,規范學校內部的經濟秩序,用以保證教育財力資源合理、有效利用,避免和減少資源的損失與浪費。上海市各學校應積極利用自身優勢,打好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育模式上采取更加多樣的教學,例如慕課、網易公開課、智慧樹等。學校可以建設多樣教室,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教育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學習,開展個性化教學。在全上海范圍內,利用互聯網技術,共同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分享圖書資源、教學資源、教學經驗等,讓優質教育資源全平臺、全區域共享。同時,學校應樹立優質資源共享意識,用租賃代替買賣,學校間也可以通過借用的方式節省物力資源,加強學校間的溝通與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謝維和.論優質教育資源的涵義與建設[J].人民教育,2002,(11):24-26.
[2] ?羅慧.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施簡介[J].湖南社會科學,2014,(5):237-240.
[3] ?魏傳立,李佳頤.關于我國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21,(6):144-146.
[4] ?樊慧玲.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績效評估體系構建[J].教育科學研究,2019,(8):12-16.
[5] ?董新良,張一晨.優質均衡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配置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9):23-27.
[6] ?劉善槐,王爽.我國義務教育資源空間布局優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9,(12):79-87.
Expanding the Supply of High Quality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Shanghai
WEI We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the imbalance of the supply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s gradually exposed.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hanghai compulsory education,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education,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great press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high housing prices in school districts,lack of awareness of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and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aterial resources.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such as increasing education investmen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deep chemical district management and group school running,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brand construction,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school district room premium,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and using the Internet to balance education resources,so as to promote the supply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Shanghai.
Key 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high quality resources;expand supply;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