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

在12代酷睿上市兩個月后,非K型產品和主流芯片組終于出現,讓12代酷睿的適用范圍大幅增加。甚至可以說,除了資金充裕的高端、發燒級用戶外,其他的用戶都在期待著這些產品的出現,而在這些型號中,適應性特別廣的B660芯片組,則是上至高端玩家,下至入門用戶都值得考慮的12代酷睿搭檔。
和之前幾代英特爾芯片組類似,本次除了隨著第一批12代酷睿發布的高端Z690芯片組之外,還有H670、B660、H610等型號。從主要的配置、功能上看,B660與Z690的差距不可謂不大,這使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且PCIe通道等配置的數量減少(圖1),其實也同時降低了主板的設計、制造復雜度,進一步降低主板的設計制造成本和最終價格。

具體來看,可能會對CPU性能造成影響的唯一減配是與CPU的通信通道DMI 4.0從8條降至4條,這會降低CPU與SSD、顯卡等配件之間的通信能力。當然,相信需要使用大量高端配件,以致于4個DMI 4.0通道(總帶寬64Gbps)都無法滿足通信需求的用戶,一般也會選擇接口更多、功能更全的Z690主板了。
主流用戶則不用太擔心這些問題,其實B660主要的通信、連接能力,特別是高速連接通道。比如PCIe 3.0/4.0的通道數量,USB 3.2Gen2×2(20G)和USB 3.2 Gen2(10G)、USB 3 . 2 Gen1(5G)的最大數量,甚至是SATA接口數量相對于Z690都減少到了一半左右,恰好和減少了一半的DMI通道相匹配。

至于連接擴展能力,加上C P U 提供的PCIe 5.0×16等連接通道,B660主板也基本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了。在基本的板上配件組合,即1×顯卡、1×PCIe 4.0 SSD之外,還至少可以提供1個PCIe 3.0/4.0×4 M.2接口、1個PCIe 4.0×2插槽或對等的接口/插槽;高速USB接口的數量也完全可以塞滿背部I/O接口面板以及機箱前置接口,更不要說還有數量幾乎未精簡的USB 2接口了(圖2)。
此外還有一些與主流用戶,甚至與當前的配件市場都關系不大的變化,例如B660只支持CPU直連插槽的PCIe ×16模式,無法像Z690、H670那樣支持雙顯卡(需要支持雙PCIe ×8模式)。不過在如今大部分消費級顯卡、驅動都不再支持SLI、CrossFire顯卡互聯的當下,其實對應用的影響很小。當然這也說明很多B660中高端主板上的第二個PCIe ×16插槽肯定有問題,其中大部分實際只支持PCIe 3.0×4通道(圖3)。類似的減配還有不支持PCIe RAID功能等,相信會購買多個同型號M.2 SSD來做RAID的主流用戶也非常少。
至于不支持K系列酷睿的超頻能力,以及放開內存超頻能力等,則分別是這一檔次芯片組的傳統和從前代就開始改變的設置,這里也不再贅述了。
對主流、入門用戶來說,B660當然是不考慮超頻的非K型酷睿的好搭檔。其實對性能要求較高同時又關注穩定性的玩家、設計用戶來說,B660也完全可以搭配i7、i9乃至高頻率、高性能的K型處理器,改變兩個月以來12代酷睿CPU性價比出色,平臺總成本卻使其競爭力大降的問題,至于可能影響穩定性的超頻能力,這些用戶本來也不會考慮。
在這種非常廣泛的需求下,B660主板的設計當然也就非常多樣,有極簡到接近入門級的型號,也有能力架構都接近Z690的高端產品。它們到底有什么特色?又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就通過一些典型產品來了解一下吧。這里要注意,考慮到定位和12代酷睿的實際需求,我們介紹的均為DDR4內存產品。

● 華碩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TUF GAMING重炮手系列是華碩的高性價比電競主板產品,用料扎實、功能比較全面,外觀也比較個性,這里推薦Wi-Fi版本主要是因為它更適合MATX小型機箱。其內存的最高超頻頻率可達DDR4 6000,已經超越了DDR5的常見頻率,OptiMemII內存優化技術可顯著提升內存超頻的空間和穩定性。它采用10+1相供電模組,用料扎實的DrMOS和輔助供電接口,可以為中高端12代酷睿提供充足的供電。另外這款產品還搭載了華碩的電競特工網絡、電競特工音效以及AI降噪、神光同步等功能。
要注意的是,正如前文所說,其第二條PCIe ×16插槽實際上僅提供了PCIe 3.0×4通道,更適合安裝一些中速擴展板卡,不適合中高端顯卡、多SSD 擴展卡等配件,下文中的主板也大都如此。此外它雖然擁有雷電接口,但并沒有在背部提供相應接口,而是采用了板載針腳模式,需要自行接出,下文中的大部分主板也與之類似。

● 華碩ROG STRIX B660-A GAMING WIFI D4
華碩的ROG的產品向來配置豪華,進入這一系列的B660主板也不例外。這款主板屬于“吹雪”主板序列,采用銀白涂裝,外形優雅又搶眼。I/O裝甲上不僅精心設計了AURA RGB燈效的ROG LOGO,為吸引年輕用戶還加入了電競圖騰等等元素。
這款主板的基本配置、功能與上文同樣面向電競的華碩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類似,但在很多細節上有了增強。比如增加的供電能力(12+2相)、更多的M.2接口、更多的高速USB接口、更強的音頻配置(SupremeFX ALC4080 音頻芯片)、優化的水冷接口等等。有趣的是,也許是因為更重視穩定性,它在內存頻率等方面的設置反而更低了一些(最高DDR4 5333)。另外作為一款不強調小巧和易部署的大板,其實完全可以不考慮無線網絡,但目前官網和各大主流電商平臺上僅有Wi-Fi型號,如果想節省一百元左右可以等一等看會不會推出非Wi-Fi版本。

● 微星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MORTAR(迫擊炮)是微星主流高性價比主板“軍火庫”系列中最受用戶歡迎的型號,新的MAG B660M MORTAR WIFI采用黑色PCB搭配白色散熱馬甲設計,非常醒目,個性十足。也許是因為分為DDR5、DDR4型號造成的定位問題,其Wi-Fi標準從上一代及DDR5版本的Wi-Fi 6E降至了Wi-Fi 6,感覺失望的話,可以考慮價格低100元的無Wi-Fi版本。
至于其他方面,作為一款追求性價比的產品,它的功能、配置基本保持了夠用好用,但較少浪費的原則,比如最高支持DDR44800等。一定要說有點浪費的話,大概就是非常強大的12相60A供電了,絕對是超越中端CPU需求的配置,大概是為了一些用戶想上旗艦級i9處理器而準備的吧。

● 華擎B660M-HDV
B660芯片組的價格可以有多低,華擎B6 60M-HDV應該能告訴你,在類似的配置下,其價格僅比同系列H610高100元左右。當然要追求極限的低價,就要接受它不太豐富的功能,比如僅有兩個內存插槽、一個PCIe 4.0 M.2接口、板載USB接口的版本較低且數量較少等。不過“落伍”的配置方式也有一些額外的好處,例如它提供了當前主板中已經比較少見的VGA接口,對老外設的兼容性更好。
這款產品也有一些亮點,包括可支持最高DDR4 5066的內存超頻,可通過M.2接口擴展Wi-Fi功能等。

● 映泰B660GTN
與功率、發熱量比較好的主流、中端酷睿搭配后,B660主板當然也是“小鋼炮”配置的好選擇。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可能對某些品牌ITX主板的大幅溢價有點不滿,那么不妨考慮一下準一線、二線品牌的產品,例如我們經常介紹的華擎ITX系列,以及配置更豐富扎實的映泰B660GTN。
這款主板在面積狹小的ITX板型中仍提供了9相供電、擁有2個高速PCIe 4.0 M.2接口,且正面配置了M.2散熱器,加上支持最高DDR45000內存、背部4個USB 3.2 Gen2接口等,是一款相當強大的ITX主板,仍保持PS/2鍵鼠接口則顯然是面向商用電腦等特殊的產品。當然它也不得不有所取舍,比如雖為無線網絡準備了背板接口,但需要使用擴展卡增加相應功能,底面M.2無法安置散熱片等。

● 其他
市場中還有不少特色鮮明的產品,例如前文提到的支持DDR5內存的B660主板就相當多,未來如果DDR5內存的價格能快速降至高頻DDR4內存的水平,那么也是很值得考慮的目標。此外在各個品牌的高端、主流、入門級產品系列中,還有更豪華或更簡略的配置可選,更有不同的價格和搭配。例如華碩、微星等大品牌亦有不足900元的型號,搭配12代酷睿的套裝產品則不僅價格合理,更擁有供貨上的優勢,有些太火爆的型號買不到,不妨去找一找主板廠商的板U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