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萱
位于青島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北莊村的萊西市建東紅色博物館,是青島第一個私人紅色博物館,總面積520平方米,主體建筑地上3層,館內設5個展廳和1個外廊。館內珍藏有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多種瓷器、像章、宣傳畫、鏡子、鐘表等2000余件。
建東紅色博物館一層的紅色毛主席像章廳展出各種鋁制、塑料、陶瓷、搪瓷等毛主席像章600余枚。二層的紅色瓷器廳展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各種裝飾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200余件;紅色搪瓷廳展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搪瓷茶盤、茶缸、臉盆等60余件;光輝的歷程廳展出毛主席各時代宣傳畫50余張。三層紅色時光廳展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掛鐘、座鐘、相機、電影機、縫紉機等80余件;鄉村的回憶廳展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織布機、紡花車、升、斗、米面盒等70余件。外廊展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小推車、犁具、耙、鐒、轆轤等人民公社使用的生產工具50余件。
建東紅色博物館的部分藏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是研究現當代歷史的實物佐證,也是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研究和學習實踐的教育基地。
隨著“紅色文化主題月”的到來,青島市博物館再次推出兩場主題展覽——《信念·旗幟——紅軍長征在哈達鋪圖片展》《光輝典范——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圖片展》。
隴南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地域最廣的地區之一,從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及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經過隴南,前后歷時一年半之久,足跡遍及隴南九縣(區)100多個鄉、鎮。甘肅隴南哈達鋪,地處岷山東麓丘陵川壩之中。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哈達鋪后,黨中央毛主席在當地發現的“大公報”上得知陜北有紅軍根據地的消息后,作出了將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宣傳紅色隴南,弘揚長征精神,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隴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青島市博物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承辦的《信念·旗幟——紅軍長征在哈達鋪圖片展》于7月1日至8月21日在青島市博物館舉辦,該展從紅軍長征在隴南的視角切入,重點展示了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和紅二、四方面軍長征在哈達鋪的重要歷史事件。
為什么“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光輝典范——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圖片展》對此作了最好的詮釋。抗戰時期,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率領南洋歸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攜帶募集到的大量抗戰物資回到祖國。在重慶,蔣介石為了取得陳嘉庚在經濟上的支持,大擺筵席,極盡奢華,一頓飯就吃掉了800大洋。在延安,毛澤東用自己種的蔬菜招待參觀團。當陳嘉庚得知這頓飯一共花了8毛錢后,他感慨良多,意味深長地說:“得天下者,共產黨也!”800大洋與共產黨領導人自己種的蔬菜折射出了人心的向背。他在延安發表演講時盛贊中共領導的陜甘寧邊區新氣象,并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青島市博物館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進了《光輝典范——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圖片展》,該展以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的光輝成就為重點,集中展現在新的形勢下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黨的純潔性,保持黨員干部思想純潔、隊伍純潔、作風純潔、清正廉潔等純潔性教育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位于信號山下,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由德國著名建筑師拉查魯維茨設計,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筑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洲古堡式建筑。作為“德國建筑藝術在中國”的最高代表,其裝飾之豪華、造型之典雅,至今仍雄居中國單體建筑之首列。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作為中國著名的近代建筑遺址類博物館,初為德占時期膠澳總督的住宅,一般稱為“總督官邸”。1932年以前,它一直是青島最高軍政首腦的住所。1934年定名為“迎賓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它擔負著接待中外領導人的任務。1957年夏,毛澤東主席曾在此下榻。1996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開始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館內藏品均為原德國總督官邸遺留物品。在復原陳列展的基礎上,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圖片展、專題展及實物展。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凝縮了近代以來青島城市的歷史風云,呈現了東西方建筑文化對話的豐富圖景,集結著建筑藝術、城市史、近代史及中德關系史等多重內涵。作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經典象征,成為海內外觀眾了解青島、了解建筑藝術的一扇重要窗口。
道路交通博物館坐落于館陶路49號——1910年形成的中國最早汽車站遺址——館陶路汽車站。作為中國首座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道路交通博物館以道路交通發展為主線,以實景還原、趣味體驗、藏品、圖片等展陳方式,讓人深度體會中國道路交通歷經古代、近代、現代的發展歷程,展現了青島作為近代中國道路運輸發祥地的獨特魅力。
道路交通博物館占地面積1.8萬平米,建筑面積4100平米,展廳面積1000平米,包含圖片600余幅、展板120余塊、展品485件,該館包括北、中、南3個區域。其中,北區作為主館以道路交通發展為主線,分為1序廳8站點,以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實物、視頻、圖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中國道路交通古代燦爛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舉步維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艱苦奮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并集中突出了青島作為近代中國道路運輸發祥地的獨特歷史文化。同時,館內“未來交通”影廳120°環幕電影還展示了對未來交通暢想。中區1910主題車站——館陶路汽車站是中國最早汽車站,如今仍為旅客提供客運服務,也是青西快線的始發站。南區1910交運創客驛站也是該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樓作為“創客小巷”,集中打造車廂咖啡、交運創意實驗室、交運書局等單元,讓游客在此區域了解交通文化的創客和創意,并實施創新的互動。
作為青島首家由個人自費籌辦的紅色博物館,位于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西南莊村的東方紅紅色文化博物館,集收藏、展覽、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積淀深厚的紅色文化歷史底蘊,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
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東方紅紅色文化博物館以紅色文化為主題,設毛澤東紀念館、開國元帥館、憶苦思甜館等8個館,收藏了黨史書籍、偉人像章、宣傳畫、抗戰實物、民俗實物等全國各地展品約兩萬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這里,不僅能看到紅色文化絲織畫、早年手寫大小字報、老照片、偉人塑像、像章、書籍,還有紅色文化老物件、抗戰歷史文物、實物、武器、生活用品等,早年抗戰及紅色文化各個時期的歷史都能零距離觸摸到。
作為青島西海岸惟一一家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東方紅紅色博物館為研究紅色歷史文化及絲織畫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自2018年6月開館以來,免費接待游客共計50萬余人;承接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10次,黨員教育人數3萬余人,為全鎮、全區、全市甚至全國游客提供了接受紅色教育、感知革命歷程的機會,為研究紅色歷史文化及絲織畫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價值。
建東紅色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青島迎賓館、道路交通博物館、東方紅紅色文化博物館……以革命文物博物館為主的革命文物鑒賞游,將青島現有的革命文物串聯起來,重溫先輩們的初心和信仰,接受思想上的洗禮。

Appreciate the red cul- ture and explore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Revolutionary cultural relics carry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heroic struggl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These shining historical memories are the most vivid textbooks of Party history. They can silently "tell" a number of moving stories.
Laixi Jiandong Red Museum, Qingdao Museum, Qingdao Guest House, Road Transportation Museum, Dongfanghong Red Culture Museum... The tour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relics appreciation, focusing on the museums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relics, connects the existing revolutionary cultural relics in Qingdao, to let people review the original aspirations and beliefs of our ancestors, and have their minds clea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