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蓮
新時代校園的變化速度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教學樓的修建,花草樹木的榮枯,琴棋書畫活動的增加,云網機電等科技硬件的進駐……每一種變化對身處其中的我們而言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請以“校園的變化”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1)可以寫小學時候的校園,也可以把視角投向初中的校園;可以寫過去的校園,也可以寫現在的校園。(2)題目自擬。(3)350字以內。(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怎樣用“微寫作”的方式展現校園變化對自己成長的影響?理清寫作思路是關鍵。
思路不清晰怎么辦?大家不妨試一試“五問法”。
第一問——“事”:校園里發生了哪些事(變化)?
從大的層面來看,拆除了舊教學樓,新建了科技館,圖書館多了電子閱覽室;從小的層面來看,花壇里增了一種自己喜歡的草木,宣傳欄里加了一個自己參與設計的板塊……
第二問——“最”:這些變化里,哪一個對自己的影響最大?立刻鎖定它,作為寫作材料。
第三問——“人”:哪些人曾為這些變化的產生付出過努力?
第四問——“意”:這些變化對自己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第五問——“情”:自己對這些變化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或持什么態度?
經過五重追問,本次寫作訓練的人物、事件、主旨等基本就理清了。
年輕的母校
于 朗
六年前,我走進一年級教室。我發現墻壁的顏色像奶奶家的老照片,有些昏黃。我趴在坑坑洼洼的桌面上,始終沒能辨認清楚木頭紋理的方向。老師讓我們好好愛護這些桌子,因為它們已經30多歲了。
初一的時候,我重返母校匯報演出,卻發現自己走進了一所年輕的學校。
教學樓重新裝修了,外觀呈鵝黃色,內壁潔白。領我們參觀的老師說,那種老式的木頭課桌全部淘汰了,學弟學妹們現在用的都是可升降、更環保、安全性能更高的塑料材質課桌。
改變最大的還是小圖書館,現轉移到地下一層,面積足足擴充了10倍。
坐在圖書館里,我打開一臺5G平板,一邊在書海里沖浪,一邊默念——“我親愛的母校,你越來越年輕了。”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從墻壁、課桌、圖書館三個方面寫了母校的變化,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的深情。
結尾用“我親愛的母校,你越來越年輕了”一句緊扣題目,深化了對母校的歌頌。
一朵鳶尾花的夢想
劉珂嘉
在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同時,我有了變成一朵花的夢想。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看到了校園西北角的那片草地——如果自己能變成一朵花開在這片草地上,該有多漂亮呀。
小女孩的膽子可真大呀——先用漢語拼音把夢想放在一張小小的作業紙上,再踮著腳放進了墻上的校長信箱里。
第二年春天,那片草地被劃成五個方塊,分給一年級的五個班。我在我們班的方格子中間蹲下來,學校的園丁也蹲下來。園丁說,我手里拿的是鳶尾苗。
那天,我知道了怎樣梳理鳶尾的根,也知道了澆水是一門學問。
第三年春天,我的鳶尾開花了,像藍蝴蝶,在春天的風里振動著翅膀。
飛著飛著,我就從小學飛到了初中。
母校的變化其實很大。但有一種變化,是把一小片草地變成花園。其中,就有一棵我親自栽種的鳶尾,它和我的夢想一樣,在母校的細心呵護下,開花了。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實驗中學】
點評
習作采用明暗兩條線來表達自己對母校變化的感受。明線是校園西北角的草地變成花園,暗線是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明線表現出了學校(包括校長、老師、園丁)為助推小女孩夢想所作出的努力,暗線則體現了母校的變化對自己產生的深遠影響。
為母校彈奏揚琴
呂雅馨
小學二年級,我開始學習揚琴。揚琴隊和民族鼓隊共同擠在一座不規則的六邊形小房子里,一半是揚琴,另一半是民族鼓。
民族鼓不怕昏暗,卻怕鼓面受潮,所以每天都要把鼓搬出去曬一會兒。揚琴不怕潮濕,彈奏者卻因為角落昏暗經常看錯琴譜,找音階也變得十分費力,有的拖長音沒看到,有的低音模模糊糊地變成高音,演奏的時候經常漏洞百出。
小學四年級,學校規劃建設地下一層,讓我們擁有了獨立的揚琴訓練室。面積很大,光線很亮。特別是舞臺燈光,把樂譜上最小的“小蝌蚪尾巴”也照得清清楚楚。我的揚琴也從角落跑到最靠近中央指揮臺的“C位”。
隔壁民族鼓訓練室的小伙伴們也來助興。于是,在抑揚頓挫的鼓點聲中,我們揚琴隊用獨特的音色為母校的變化彈奏出一曲激昂的樂章。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用自己最熟悉的揚琴訓練室的變化來展現校園的變化,以小見大,選材匠心獨具。
從只占一隅的揚琴室到“面積很大,光線很亮”的獨立訓練室;從“角落昏暗經常看錯琴譜”到“最小的‘小蝌蚪尾巴也照得清清楚楚”。
小作者通過對比,把校園的變化寫得有條有理。
命題作文導寫
1.請以“遲了一分鐘”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上學的時候,遲了一分鐘要被罰遲到;出門旅游的時候,遲了一分鐘,火車、飛機便不等人;對親人的愛,遲說一分鐘,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在“一分鐘”的距離里,有規則、有態度、有后悔、有成長……
寫好這篇作文不難,關鍵在于如何從瑣碎生活中擷取細節,抒發真實動人的情感。
審題時,要把握好“一分鐘”的距離:表面上指鐘表上的60秒,實際強調的是這一分鐘給人造成的遺憾,可延伸理解為“一個猶豫的瞬間”“某個細小的片段”等等。行文時要扣好題,關鍵在于做好“遲了”后的深思。對“遲”的經過要敘述完整,綜合運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將“遲了”后的收獲、情感寫出來。既可以是因為“遲”所造成的失落、遺憾、悔恨,讓“我”有所感觸;又可以是“遲”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令“我”感動,即使“遲”了也不后悔。
2.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你是否想過對那些人說一聲“對不起”呢?一句簡單的“對不起”,也許就有可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一句簡單的“對不起”,也許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請以“很想說聲對不起”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題目中的“很想”表達了一種程度,也就是“想說而未說,未說而特別想說”。“對不起”是傾訴的內容,需要明確的是對象,也就是說,要向誰說“對不起”。這個人可以是父母、師長、同學甚至是陌生人。大家還需要思考,為什么要對他說“對不起”?
寫作時,同學們不僅要找出傾訴的對象,還要明確傾訴的原因,可圍繞成長、友情、親情、誠信等角度選材行文。
從內容上看,本次寫作訓練側重記事,可通過“我”的心理活動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所以,結構安排一定要有條理,如在開篇交代自己的悔意,再回憶過去,通過一兩件事來寫自己“為什么要對‘他說聲對不起”。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