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旻昊?鐘月飛
小微企業在增加就業機會、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仍有很多小微企業的發展受阻,其中很大的問題是融資困難。本文探究橫州市小微企業融資現狀與存在的融資問題,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進行成因分析,發現融資問題與小微企業、金融機構、政府三者密切相關,并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提出建議。
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是指不僅只靠經濟發達地區,更要重視縣域經濟。只有當經濟發達地區與落后的縣域經濟差距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不會成為遙不可及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重視縣域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如今,縣域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還不甚完美,雖然步入穩定發展的階段,但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其中縣域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尤為嚴重。縣域經濟發展本來就依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而小微企業也基本是以第一和第二產業為主。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在資金融通方面的問題,很可能會發生資金鏈斷裂從而被迫退出市場。
一、橫州市小微企業現狀
(一)橫州市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每個國家的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產業經濟結構和在經濟方面的制度不相同,且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不同的技術發展水平,這些復雜的因素都會影響其他國家對于小微企業的定義。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企業劃分標準,而我國目前的小微企業主要是指管理層面較集中、產品種類匱乏單一、生產規模小利潤空間少的經濟組織群體。
小微企業作為各種企業類型中的一種,它的存在是縣域經濟發展是否具備強大動力的真實反映。同時,因小微企業的數量多、涉及行業廣,給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失業率上升壓力。在2020年8月12日,橫州市財政局召開了“穩企貸”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工作會議。此次會議就是為了加大“穩企貸”政策的宣傳廣泛的力度,提高銀企對接效率,從政策落實到行動中,幫助小微企業渡過發展難關。這就說明了橫州市政府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已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小微企業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不斷地改善民生就業和促進民生富裕貢獻力量。
2019年1-9月,橫州市股份制企業占據主導地位,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5.21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5.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下降2.3%;集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27.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2億元,同比下降8.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17億元,同比下降28.7%。
橫州市的小微企業數量正在迅速地增長中,這些小微企業對于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從橫州市的經濟構成來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截至2019年仍占有超過60%的比重,小微企業又是產業升級的重要群體,它們在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難對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深遠的影響。
盡管橫州市的小微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而融資難的現象嚴重地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以茶業為例,這種產業要在夏季進行貨物囤積,所以需要大量資金周轉。在缺乏抵押物的前提之下,小微企業很難拿到銀行批放的貸款,這就迫使小微企業以民間借貸的渠道進行融資,給小微企業的發展成本帶來壓力。
(二)橫州市小微企業融資整體情況
在我國宏觀經濟環境運行下,小微企業的貸款發展情況仍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小微企業能創造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其所貢獻GDP的比例在60%左右,創造的納稅總額比重超過50%,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僅占所有企業貸款總額的37.8%。小微企業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其所獲得貸款額有著不相平衡的關系,這就意味著我國對小微企業資金上的扶持力度還是遠遠不足的。
圖1 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增速
如圖所示為2019-2020年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增速情況,2020年的增長速度相對于2019年有所放緩,這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也逐步恢復。2020年11月底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達207.34億元,同比增長12.2%。
橫州市小微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金融機構也在不斷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大對橫州市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小微企業資金幫助,助力小微企業度過困難。然而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方面從小微企業融資的數額來看,其對資金的需求大,但依靠自身獲取融資的機會較少,在政策推行下才獲得資金支持,而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微企業沒有獲得資金支持從而在此次疫情中面臨破產倒閉;另一方面能看到政府給予小微企業支持的還僅僅停留在政策幫扶層面上,這也使得小微企業一旦失去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就無法找到其他適合的融資途徑。
二、存在問題
(一)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足
小微企業在自身的發展規模、員工人數、盈利額等方面都不如大中企業,這就給小微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阻礙。橫州市的小微企業大多集中在農業、餐飲服務或家庭式作坊等運營成本較小的企業,而具有創新技術的企業比較少,這與橫州市的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有關。而農業、餐飲服務等類型企業又存在著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混亂、競爭優勢不足等問題。企業的經營狀況、經營能力、信用水平、財務信息不夠健全等因素會讓銀行不能獲悉小微企業的發展水平,無法對小微企業的征信狀況進行評級。所以小微企業在面對資金不足的情況時,首先會用自有的資金去解決問題,也就是以內部融資的形式募集資金,這在小微企業中并不罕見。
(二)融資成本高
小微企業規模小,風險承受能力遠不及大中型企業,更容易產生違約的風險,所以銀行會優先考慮對大中型企業授信,小微企業難以通過銀行進行融資。除此之外,在政策為前提的固定利率之下,市場上會有很多想要貸款的企業,但是銀行內有相應的貸款額度,這就導致了市場中往往會出現資金需求大于資金供給的情況,而銀行又無法提高貸款利率,就只能從非利率的手段出發,例如對企業的經營規模、財務狀況、信用記錄或者是擔保、抵押的條件等方面作出要求。銀行在面對小微企業授信時,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不夠完備,他們對于小微企業的了解并不全面,缺乏專業的信貸團隊和專門的部門對接為小微企業提供相對專業的服務,審查過程手續復雜繁多,耗費時間長,且資質條件要求也較高。但是建立起專門服務于小微企業的信貸部門和機制對銀行而言也同樣提高了其運營成本,而這也會直接反映在對小微企業的高貸款利率上。一旦缺乏來自銀行的資金支持,小微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更多地會選擇民間借貸作為間接融資的主要方式,而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最高可達到15.4%,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數值。
(三)政策助力不足,法規存在缺陷
近年來,地方政府落實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無還本續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充分運用循環貸款、年審貸等便利借款人的業務品種。在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方面政府部門也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但這些政策的落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除此之外,政府還出臺了對小微企業的管理辦法,給予了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的支持,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對小微企業進行的資金補貼不足以提升小微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怎樣引導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也是政府要去考慮的事情。此外,政府和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三方間的溝通還有待加強;相比起政策扶持的力度不足,更為致命的是缺乏完善的法規體系。在小微企業產生信用風險的時候,該如何去保障金融機構的利益;在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產生信貸糾紛的時候,又該如何保障小微企業的利益。沒有較完善的法規體系以維護雙方權益時,金融機構的授信也會變得謹慎,從而讓小微企業融資陷入艱難境地。
(二)信用擔保機制不成熟
在小微企業進行融資的時候,往往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無法準確評估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這種看似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融資難問題,實質是信用擔保機制不成熟所導致的。沒有成熟的信用機制,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沒辦法得到準確的評估,銀行也因無法減低風險而選擇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門檻。而當擔保機制不夠完善時,小微企業不能證明自己的融資資質,地方政府也無法建立出完善的小微企業擔保的服務平臺。
三、對策與建議
(一)提升企業自身水平
企業要探索適合自身長遠發展的道路,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發掘出潛在的價值,提升自身的償債能力,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在管理方面,制定出完善合理的財務制度和人事制度,調整內部結構,引進專業性強的相關人才,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業務經營,重視自身信用的建立,在小微企業內部要存在專門的信貸部門負責企業融資業務,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識,做到及時還款,如若有特殊情況,及時地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不斷地發展和提升小微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和信用,把自身的信息變得透明化,縮小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才能給金融機構帶來信心保證,金融機構才更愿意給小微企業授信。
(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現在政府還沒有對縣域的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有較好的政策導向,導致小微企業難以通過股權和債券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可積極引導小微企業參與直接融資市場,拓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制定出更多促進小微企業在證券市場籌措資金的優惠政策,鼓勵小微企業向規范化的股份制方向改造,推動有資質、有潛力的小微企業到中小企業板塊、新三板市場上市;加快發展小微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可以選擇經營狀況良好、償還能力高的小微企業作為試點進行集合債券發行;建立多層次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針對不同縣域的發展狀況建立起相對應的證券交易平臺。
間接融資方面,適當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鼓勵金融機構對合格的企業進行滾動融資,并簡化審貸程序。為了避免金融機構承擔較大風險,可以采用縣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承擔小微企業融資代償風險機制,將風險和責任分擔到可追蹤的相關部門。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法規
積極引導協助小微企業爭取利用好金融機構設立的企業應急轉貸資金,以較優惠的利率給予小微企業應急貸款支持。各縣域政府應統籌安排,構建完整的法規體系,建立起小微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完善征信系統。給金融機構開展對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提供依據,根據法規對違約企業進行處罰,從而給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業務提供保障。最后還應該加強民間借貸市場的監督管理,保障小微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調解糾紛,對于超過最高法解釋所限定的利息部分,不予以支持與保護。
(四)加強信用擔保體制建設
小微企業普遍是規模小、資金少、信用風險大的群體,對信用擔保體制有著迫切的需求。有鑒于此,可參考國外先進的融資擔保模式,摸索出適合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模式,并增添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進入小微企業融資市場,對擔保機構的服務范圍有明確的規劃,構建起有層次的縣域級小微企業的擔保體系,例如發展農村商業性擔保和農村合作性擔保。除此之外,縣級政府也可以針對小微企業的擔保風險構建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對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服務給予支持,例如相關稅收減免的政策措施。
結 語
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政府、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三方應通力合作,在不斷減少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阻礙的道路上前行,給小微企業帶來更光明開闊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