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欣榮
探索如何能有效夯實縣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深挖我國財政實力的必然路途。本文以A縣為例,分析其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持續研究推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定期組織開展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
縣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對于我國而言是國有資產的有機基礎和重要構成部分,在國有資產中的比重持續加大,對國家資產的影響作用日益提升,對成就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等各方面的影響作用也在逐漸增強。切實加強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是做強做大地方財政這塊“大蛋糕”的必由之路。作為國家財政管理的有機基礎和重要構成部分,夯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做強其中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對成就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防國有資產的流失、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作用。
一、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一)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概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房屋及構筑物的資產達7.96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68.56%;通用設備資產總計1.58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13.61%;專用設備資產總計1.55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13.35%;文物及陳列品資產總計0.01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0.09%;圖書檔案資產總計0.20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1.72%;家具、裝具、用具和動植物資產總計0.31億,占了固定資產總額的2.67%。綜上析知,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三大主力軍是房屋及構筑物資產、通用設備以及專用設備,其中房屋及構筑物資產主要是指房屋資產。因此,A縣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監管的重點應是行政事業性國有房地產資產。
截至2020年底,短期投資出資資產賬面原值共計146萬元,其中流動資產占120萬元、固定資產占26萬元、其他資產占3萬元;長期投資出資資產賬面原值共計35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占有3萬元、流動資產占有350萬元。由此可見,固定資產價值占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并不高。
(二)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既得績效
1.管理體系基本建立
2013年,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科室在A縣財政局成立,該縣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經過7年多的探索實踐,已逐步理順。目前由“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構成的三層級的監督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且在不斷健全及完善的過程中。
2.管理手段持續升級
重點跟進鄉鎮的固定資產管理,在全面掌握各鄉鎮的固定資產“進、用、出”情況基礎上,定期下鄉檢查核實鄉鎮的資產管理運行,對經辦人進行交流指導,狠抓狠把國有資產管理的“鄉鎮”關,堅持鞏固提升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2019年,共對50個需要幫助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上門服務,其中含19個鄉鎮政府,并已對資產管理工作有較大困難的鄉鎮進行二次回訪。這個措施著實深化了縣內各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有助提升單位資產管理員的工作效率。
3.管理工作積極開展
2019年,主動開展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大檢查,通過“自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關注“是否評估、是否審批、是否備案、租金是否及時收取并全額上繳財政” 等事項的審核,共收集196家單位的自查材料。此次檢查工作,基本查清了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出租固定資產的整體狀況,有效揭示了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使用階段中存有的問題,利于規范全縣范圍內的固定資產管理,助力探索固定資產綜合利用新途徑。
二、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線上線下資產程序不符
因錄入固定資產不及時,上級部門在查驗資產管理情況時仍然存在時效性差的問題;由于頻繁更換資產管理員而交接不當等原因,導致經常出現跨越審批程序直接出租、私自報廢固定資產的情況;資產處置后,資產云線上流程未及時跟進,卡片信息未及時注銷;因文件不明晰,沒有“資產轉移”的明確指示,資產尚在原單位,導致機關事務管理中心以縣里沒有明文接收資產為由拒絕接收國有房地產調撥事宜,因此“管而不接”,以至于由機關事務管理中心接手后,許多公房租賃的情況未錄入系統,從而出現紙質程序完整、系統程序“斷片”的情況,嚴重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房地產資產的統籌管理。
(二)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A縣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年度國有資產大清查行動,發現仍有許多單位的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如有些單位所有的相機等流動性較強的資產未到報廢年限卻已遺失,部分單位在遇到臺風天等惡劣天氣時卻未及時做好安全預防措施而造成資產使用壽命大幅縮短,甚至有單位僅因資產已到達使用年限卻未結合資產實際還可繼續使用的情況而果斷選擇報廢,變相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致使該縣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做到對固定資產的高效利用,側面反映出許多行政事業單位未將國有固定資產當做自家資產去對待,未將勤儉節約貫穿到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中去,影響全縣國有資產的整體管理,不利于做大做強地方財政大蛋糕。
(三)單位政策執行能力欠缺
單位政策執行能力應為一個單位最基礎且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決定了一個單位能否有效傳達上級精神,落實上級要求。而近幾年,有單位在對待財政部門所出制度文本、本單位所制定的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僅僅停留在紙上,未認真根據明文規定辦理業務,制度規約難以得到有效施行,未有效落于實處。部分單位購置資產前,未充分了解本單位資產存量使用情況,未能實現部門間的閑置資產共享,“喜新厭舊”狀況時有發生。還有單位不細致對待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未按照全面、真實、完整的工作原則去進行,僅僅對固定資產賬面資產進行清查,而未深入了解原始記錄有誤或者遺漏的部分,沒有深入分析盤虧及盤盈資產的形成原因,單單是為了完成清查任務而簡單清查。行政系統主管部門若未參與管理,未結合下屬各單位實際業務而開展資產調配使用,亦導致出現某些單位固定資產閑置浪費而某些單位的固定資產卻是緊張短缺現象,從而影響部門工作的正常開展。單位若欠缺執行政策的能力,無疑增大了監管部門的工作量,且不利于本單位日后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三、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持續研究推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首先,縣財政部門應定期組織全縣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培訓會,教授各單位資產管理員最為便捷的操作方法,加深其對系統操作的熟悉程度及接納程度。提醒各單位及時進入系統完成資產配置、處置、出租等所需流程,保證時效性。
其次,各單位系統使用人員應主動學習系統操作流程,在交接時主動授權接管人員且做到教會為止再離手,確保單位資產管理無縫對接。及時總結系統操作的不足與建議并第一時間反饋給財政部門資產管理科室,由其一并報送給省廳技術開發人員進行調整改進,促進系統朝行政成本更低、審批效率更高、審查速度更快的方向進化。
最后,財政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與預決算系統、政府采購系統、非稅收入管理系統等系統實現網絡互通。構建“完整、精準、靈活”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數據庫,更新數據信息,加強數據應用,為管理決策和編制部門預算等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二)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
對于財政部門而言,一是明確審批職責權限。通過修訂相關制度明確審批職責,明晰由“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組合而成的三層級審批內容,讓三方各就各位、依規履職,均能有效承擔起自身的審核責任。二是建立定點回收制度。向已開展固定資產處置定點回收事宜且進行順暢的地區學習,結合本地區資產管理實際處置情況建立資產處置定點回收制度,由有資質的定點回收公司直接與有待處置資產的單位聯系對接,化繁為簡縮減回收時長、高效處置降低環保隱患、上門服務實現“零跑”目標、避免單位報廢資產人情化、確保殘值收益及時上繳。三是落實流程規章制度。明確沒有通過審核及批準的絕對不能自作主張、先斬后奏式地實施配置、使用、處置等資產管理活動。避免出現資產管理“人情化、口頭化”的不正之風進而造成不應發生的國有資產流失,必須用明文框定規范審批程序,把利益輸送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對于各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務必時刻關注上級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發文動態。按照“尊重歷史、依法依規、恰當辦理”的標準,用制度建設有序解決單位內部固定資產中遺留的歷史管理難題。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對使用固定資產的人、管理人進行明確分工,采取崗位責任制,專人專事專責,實現資產管理權責統一。一方面,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主要責任人務必提高管理責任意識,積極領導及支持相關工作,確保固定資產的“進、用、出”全符合審批程序的規定,尤其在資產退出后及時將其產生的回收收益按照“收與支”須走兩條線路的規定,上繳給地方國庫。另一方面,由行政事業單位組建的固定資產管理專班,應建立定期盤點固定資產制度,主動定期對資產賬進行審查,并在審查通過后與財務部門進行對接,驗證其是否與財務賬一致,確保兩賬數據相符。最終為單位構建出從上至下一條心保護國有資產完好無損的健康框架。
(三)定期組織開展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
作為地方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應主動組織資產管理知識培訓。如若遇到疫情等現實問題導致無法集體面對面培訓的境況,則可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錄制通俗易懂的網絡教學視頻予以授課,或通過直播的形式開展互動培訓。同時,如若有最高人數限制,則可從重點部門入手,例如先分批次分時段對教育、衛生、公檢法等重點系統的資產管理專員組織重點培訓,及時了解培訓效果、總結培訓經驗、調整培訓內容,再擇日對其他需要培訓的單位進行組織,以在有限的條件內達到最佳效果。除此之外,向各單位宣傳節約型政府,建立有關固定資產保護的意識和方法,倡導廣大干部員工將合理使用保護固定資產的意識內化于心,充分發揮資產使用價值,根據規范程序按實際需求來申請購置固定資產,并加強資產后續使用中的維修維護工作,遏制浪費侵損國有資產源頭,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讓固定資產在行政事業單位運行中實現應有價值。
結 語
行政事業單位做好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任務,要像對待資金般管好固定資產,即是把固定資產放在與資金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管理,不可諱疾忌醫。本文通過對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研究,發現存在線上線下資產程序不符、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單位政策執行能力欠缺等問題,并提出了持續研究推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定期組織開展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等改進A縣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由于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事關本地區民生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較為復雜。因此,其他地方仍應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實際存在的個性問題得出更具針對性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