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露瑤

哺乳期乳腺炎多發于產后前兩個月,常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甚至發展為乳腺膿腫。哺乳期乳腺炎存在很多治療誤區,比如濫用抗生素、過早中止母乳喂養等,這對哺乳期媽媽的身心健康和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了一定影響。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淤積未能及時消除或細菌入侵破損乳頭等而引發的乳腺炎癥,可伴或不伴細菌感染,伴或不伴乳房區域的紅、腫、熱、痛,并且可伴發熱、寒戰、流感樣癥狀等全身不適感。
哺乳期為什么會患乳腺炎?
導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主要為乳汁淤積、乳頭破裂引起感染以及女性產后身體抵抗力差。
乳汁淤積的原因包括先天性乳頭發育不良、嬰兒吮吸過少、過度催乳乳汁分泌過多等。
乳頭破裂主要是由于喂養不當、嬰兒口咬等形成開放性傷口,細菌進入乳頭后繁殖而導致哺乳期乳腺炎。乳頭局部衛生不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哺乳期乳腺炎的癥狀有哪些?
哺乳期乳腺炎在臨床上主要分為乳汁淤積型和乳腺急性炎癥型。
乳汁淤積型乳腺炎表現為乳房局部的腫脹、疼痛、硬結,皮膚溫度升高不明顯,患者沒有發熱、畏寒等表現,查血常規一般正常。
急性炎癥型乳腺炎表現為乳房局部的紅、腫、熱、痛,伴有全身發熱,血常規一般會有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C反應蛋白的上升。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對哺乳期乳腺炎,除了排乳,還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療。在整個治療期間,盡量避免飲食催乳,推薦清淡飲食,保持乳頭局部衛生。保證哺乳期媽媽充足的休息,并適當地進行補液、使用止痛藥物及進行心理輔導。
抗生素如何應用?
急性炎癥型乳腺炎可以使用的抗生素為青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但由于哺乳期女性體內抗生素累積后會有部分進入乳汁,可能影響嬰兒腸道益生菌數量。使用這兩類抗生素時應觀察嬰兒是否有腹瀉癥狀,若嬰兒出現嚴重腹瀉,需停止母乳喂養或改用其他類型抗生素。
在哺乳期嚴格禁止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環素、環丙沙星、氯霉素,一旦使用,應當立即停止母乳喂養。
在極少數情況下,炎癥累及整個乳房時,應該回乳,終止母乳喂養,以便更好地控制感染。如果形成乳腺膿腫,要考慮切開或穿刺引流。
哺乳期患了乳腺炎,還能繼續哺乳嗎?
雖然哺乳期患了乳腺炎,但是只要沒有形成乳腺膿腫,在治療過程中應當鼓勵患者繼續用患側乳房哺乳,健側喂養不受影響。
有研究表明,哺乳期患乳腺炎時繼續哺乳不僅不會對嬰兒和母親造成健康損害,還會有助于嬰兒和母親的健康。因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汁中免疫細胞及細胞因子的種類和數量均有所增加。這樣的變化既有助于母體對乳腺感染的自身抵抗,又有助于激活嬰兒的免疫系統。
如果因為患乳破損導致喂養困難,或者嬰兒的吸吮完全不能緩解乳房癥狀,或者過分擔憂繼續喂養會導致嬰兒感染,也可以選擇手動排乳或者使用吸乳器排乳,以保持乳汁正常分泌。
哺乳期乳腺炎時常發生,哺乳期媽媽們應當以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及時識別乳房發生的變化并及早就醫,采取相應的措施。在治療哺乳期乳腺炎的過程中,謹遵醫囑,采用科學方法治療,不僅不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和寶寶的健康,還可以通過繼續母乳喂養促進乳房的恢復和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