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銀色的桌子、椅子、鞋架、書柜……走進廣西柳州市柳南區紅橋社區100歲老人沈桂榮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銀色的家具。仔細一瞧,會發現這些銀色鋁箔都是牛奶盒的包裝紙。
“父親每次喝完牛奶都要把盒子剪開、洗凈、壓平,再湊在一起做成這種‘包布。”小女兒沈懿璟說,“從小,父親就要求我們勤儉節約,不許浪費。”
除了從做手工中得到樂趣,沈桂榮的長壽或許還和他愛動腦,堅持讀書、看報、寫作有關。“父親到現在都不用戴老花鏡,前幾天他還寫了一篇稿子,要我幫忙投稿呢!”沈懿璟展示了沈桂榮這些年看過的報紙,一份份報紙被疊得平平整整,放在老人臥室一角。
與年輕時當工程師的經歷有關,沈桂榮還養成了愛旅游、喜登山的習慣。90歲時,因為高齡不能乘坐飛機,老人只能跟著子女乘坐火車或者開車自駕游。他一直非常享受這兩種出行方式,尤其自駕游一路上走走停停,可以感受各地精彩的風土人情。沈桂榮自豪地說:“我這把年齡也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啊。”
“旅行不光是走走看看,還要把沿途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身邊的人才算圓滿。”每次旅行結束,老人總會拿著幾張最滿意的留念照片,到小區跟幾個老伙伴“匯報”旅途見聞和心得體會,把沿途見到的景色仔仔細細地描繪一番,將路上吃過的美食跟家里的進行對比。“父親不僅身體素質好,思維也非常敏捷,經歷的新鮮事、趣事都能原原本本地講出來。”沈懿璟告訴筆者,父親性格開朗健談,一直保持著愛與人聊天的好習慣,這對增強記憶力有很大的幫助。
沈懿璟還說:“平常父親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做,因為經常動手、動腦做一些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他的精氣神越來越好。”
在一旁的沈桂榮老人也連聲表態:“人要長壽必須樂觀,遇事不計較,愛動腦、多動手、多鍛煉。”
如今沈家子女們都希望他們的父親能繼續保持“動手+動腦”的生活習慣,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慢性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心血管疾病也已成為中國公民面臨的最大健康問題。那么,究竟該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真正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專家范慧敏主任為大家詳解心血管疾病的防與治。歡迎掃碼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