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應是作文教學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可是許多學生作文時時常感到生活范圍狹窄,無事可記;生活單調枯燥,無情可抒;思想蒼白,思維貧乏,無理可議。寫作時只得“一讀、二記、三抄、四套”,甚至胡亂編造,這怎能文從字順地寫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事實上,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只要讓學生用“心”觀察,用“心”發掘,用“心”體驗,你就會發現真摯的情感會從他們的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因此,平時的生活積累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些生活素材的積累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要求他們堅持寫日記。那么,寫日記能給教育教學帶來什么作用呢?
一、日記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個性精神的展示,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日記不同于作文,最能體現“我手寫我口”,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沒有任何約束。日記是記錄學生成長歷程和心靈感悟的芳草地,它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寫日記,而學生平時也樂于以日記這種相對自由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是培養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了,也自然懂得更深層次地感悟生活了。這無疑為他們作文素材的積累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培養學生養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除了為他們的寫作提供充足“活水”外,也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日記是學生思想感情和心靈的表達和流露,為全面實施教育提供了依據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常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學生,常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來判別學生問題,這往往影響教師對學生客觀公正的了解,甚至產生片面性,帶來教育的偏頗。觀看學生日記,可以了解學生思想、進而可以更全面客觀地了解這個學生的言談舉止背后的深層心理意義。
初三是一個很敏感的時期,尤其青春期教育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我曾經旁敲側擊的發表了對早戀的看法,自認為理論高深的我,卻被一女生的日記來了個當頭一棒。日記這樣寫道:“老師,您的理論深刻,發人深省,但我認為您對這一問題看法偏激,對有這種現象的同學評價有失客觀。青春期的初中生,有早戀現象純屬正常生理現象,關鍵是看怎樣面對,作為初三的我們要想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處理好這一現象,還需老師和家長的幫助與引導,您說對嗎,老師?”是學生日記讓我發現了自身教育的缺點,是學生日記使我不得不承認教師的教育并非完全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我放下老師的架子,借助日記和學生共同探討出現的問題,變寫評語為心語,采用第二人稱的方式和情感化、個性化、美化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既培養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又起了有效的導向、激勵、診斷和強化作用。
三、日記架起了學校和家庭溝通的橋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力的環境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校雙方均有責任共同構建孩子成長的和諧環境。
在一次的日記批改中,我被孩子字字含淚的話語感動了,日記這樣寫道:“媽媽爸爸,你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你們為了自己的幸福都把我當成了克制對方的砝碼,為了得到撫養權,在我面前你們互相指責對方,相互攻擊與侮辱的話語時刻在傷害著我,你們考慮到我的感受了嗎,我最親最愛的二位親人啊?……”含淚看到這里,我終于找到了這位學生半年來消極、暴躁和不思進取的原因,更為孩子小小年紀所承受的痛苦而嘆惋。了解了這些情況,我及時和孩子父母取得了聯系,在孩子的肺腑之言面前,家長流淚了。為了孩子他們最終選擇了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還孩子一片健康和諧的生長環境。是日記挽救了一個即將破裂的家庭,是日記呵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總之,日記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塑造高尚的人格,發掘各種潛力,培養良好的心境等。總之,日記教學有益學生自由、全面、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日記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可低估的,一個有志于成才的青少年,不妨將日記作為自己砥礪的基石,練翼的長空,每日習之不輟,從而增德益能,創造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