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
把好源頭,還知識產權保護本來面目。
近日,成都一火鍋店店主唐女士收到了法院傳票,被告知自己經營了多年的火鍋店因為使用“青花椒”商標而侵權了,這讓唐女士苦惱不已。事實上,不只是唐女士的門店,成都、遂寧、眉山多地的多家餐飲企業也因為侵害商標權糾紛成為被告,甚至有餐飲老板和律師私下談價錢調解,這種種事件背后都指向一家名為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公司。
而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左正飛就此回應稱,所有訴訟均系第三方——正尚律和(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發起,并非上海萬翠堂本意,維權過程中,正尚律和已歪曲公司正當維權、保護品牌的初心,將“撤回全部訴訟”。
央視網:惡意搶注不遏制,惡意訴訟難終止
香料中的“花椒”主要分為紅花椒及青花椒,四川是青花椒的生產大省,青花椒也隨著川菜的普及傳播到全國各地,在老百姓眼里,招牌上、菜譜上、菜碟上寫上“青花椒”三個字,意在說明做法和口味,青花椒烤魚,就如蔥爆肉、孜然羊肉、剁椒魚頭一樣,咋就侵權了?此事的關鍵點在于,普普通通的調味料怎么就成了注冊商標?注冊成功了,權利的邊界又在哪里?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其他類別上注冊了多個有效商標,而注冊商標享有相應合法權益。可這并不意味著權利人就能為所欲為,超越合法邊界去行使權利。相關部門要拿出更鮮明的態度,出臺更為細致的指引,遏制利用商標進行惡意訴訟的行為。惡意搶注不遏制,惡意訴訟難終止。更要把好源頭,還知識產權保護本來面目。
光明網:保護知識產權的核心是保護創新
相關部門不僅要對此次的事情依法進行處理,更需要舉一反三:一方面,需要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把握好商標的審核工作,應把創新作為商標申請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應該完善或細化相關的法律法規,讓類似的過度維權、碰瓷維權行為被嚴格限制,就此走進歷史的塵埃。前不久,“逍遙鎮”“潼關肉夾饃”的商標糾紛問題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國家知識產權局回應的一句說法發人深省:既要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又要防止知識產權濫用,處理好商標權利人、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樣的說法,應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說到底,保護知識產權的核心要義,應該是要保護創新,而不是讓一些人借知識產權的名義去“撈錢”。
澎湃新聞:原告并不擁有專有權或獨占權
此次引發爭議的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維權公告聲稱,其持有的“青花椒”品牌權益,包括門頭形象、菜單內容、品牌名稱、裝修形象等。應當說,這是注冊商標應有的合法權益。不過,《商標法》雖然并不禁止通用名稱的跨類別注冊,但對這類商標也有一定的規范。如第五十九條就規定,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換言之,某主體雖跨類別注冊了通用名稱,也并不因此擁有對該通用名稱的專有權或獨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