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我們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回顧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歷史時指出,隨著斗爭發展,黨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等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位列中央革命根據地之后,是唯一的湖區革命根據地。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加快推動新時代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一、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凝聚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思想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同心同德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用革命老區的光輝歷史砥礪初心、指引航向。紅色基因是革命老區最獨特的內涵,紅色資源是革命老區最寶貴的財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有著輝煌的歷史。在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戰斗打響的第二天,洪湖地區的秋收暴動就在戴家場拉開了帷幕。在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下,經過一系列的武裝斗爭,形成了洪湖、湘鄂邊、鄂北、鄂西北、荊當遠、巴興歸、松枝宜和洞庭湖特區8塊紅色根據地。洪湖革命根據地在8塊根據地中面積最大、經營時間最長、實力最為雄厚,是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我們要把這些紅色歷史文化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洪湖瞿家灣、監利周老嘴、石首調關等革命遺存,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砥礪初心、擔當使命,凝聚起廣大老區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用革命老區的實踐創造啟迪智慧、凝聚力量。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一是首創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黨組織,從洪湖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出發,開展以河湖港汊地帶為主的游擊戰爭并形成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一個偉大創造。在殘酷的斗爭中,總結出“你來我飛,你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的游擊戰術,與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游擊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并建立根據地的證據。”二是組團式。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由8塊根據地組成,在中共湘鄂西特委或稍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的統一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構建了相互聯動、組團發展的整體格局。三是流動性。幾塊根據地同時并存,或此伏彼起。各根據地的建立,或是主力紅軍輾轉開辟,或是該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共同開辟,一塊根據地丟失,另一塊根據地又霍然建立。這些歷史經驗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們因時因勢精準施策、以戰術精到保障戰略實施的斗爭智慧,蘊含著實踐創造的不朽偉力,我們要從中汲取無窮的智慧、豐富的營養和前行的強大力量,奮力答好新趕考路上的時代答卷。
用革命老區的不朽功勛堅定信心、激昂斗志。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黨領導創建的最早的大蘇區之一,是中國工農紅軍和人民軍隊的發祥地之一,誕生了紅二軍、紅六軍和紅二軍團,長征后發展為八路軍120師、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走出了67位共和國的開國將帥和一大批治黨、治國、治軍的杰出人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先后有數十萬農民群眾參加赤衛隊,打土豪、分田地,保衛勝利果實,配合紅軍作戰或與紅軍并肩作戰,洪湖赤衛隊家喻戶曉、享譽全國,在中國民兵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我們工作和生活在這片革命老區、紅色土地上,要倍加珍惜、倍感自豪,繼承先烈遺志,在歷史榮光中接好“接力棒”,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滿懷豪情在新征程上鑄造新輝煌。
二、搶抓重大歷史機遇,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同題共答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發展建設,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又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為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帶來了重大機遇。荊州作為湘鄂西革命老區的中心,我們將勇擔使命、搶抓機遇,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專門制定支持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同頻共振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近年來,黨中央部署實施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助力革命老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發揮特色優勢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結推廣仙洪試驗區建設經驗,聚焦交通、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城鄉基礎設施、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做好深謀、勤跑、善爭文章,全力爭取國家、省級政策支持,加快仙洪監鐵路建設,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為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夯基壘臺。
鍛造特色產業長板。作為湘鄂西革命老區中心的荊州擁有大江大湖大通道,長江黃金水道與浩吉鐵路“帶軸交匯”,“北煤南運”“西礦東送”,通江達海、四方輻輳。近年來,經過爬坡追趕、積厚成勢,荊州的交通區位、要素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正不斷放大和凸顯。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精準做好轉化文章,打響工業突圍戰、招商陣地戰、投資立體戰、“雙優化”攻堅戰“四大會戰”,加快構建以4個千億產業、6個過500億產業、11條優勢產業鏈為重點的“4611”產業體系,為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蓄勢賦能。
筑牢綠色生態底板。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革命老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讓綠色崛起成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底色。近年來,荊州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累計投入400多億元實施流域治理和生態修復,自籌資金80多億元完成洪湖退垸還湖21.27萬畝,繪就“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實施四湖流域河湖水網治理、荊南四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洞庭湖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等重大項目,拓展“兩山”轉化通道,促進綠色技術、綠色資本、綠色產業有效對接,讓荊江兩岸的盎然綠意和綠色動能競相涌動,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
打造聯動融合樣板。主動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積極爭取荊荊鐵路南延,加快交通跨江、產業跨江、城市跨江,推動與岳陽、常德等城市實現空間聯合、交通聯建、市場聯動、產業聯接,將湘鄂西革命老區建設成為推動兩湖平原聯動發展、湘鄂贛“江湖牽手”的示范區。加強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支持湘鄂西與鄂豫皖等其他革命老區協同發展,推動紅色文化與生態資源、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
三、增進老區人民福祉,實現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成果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荊州是革命老區,也是水網湖區、分蓄洪區,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保供、防洪保安作出了巨大貢獻。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革命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我們重任在肩、使命必達。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密切聯系群眾是革命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由小到大的秘訣法寶,也是當前推動湘鄂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將充分運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歷史經驗,深入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發動更多老區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安居、弱有眾扶”的美好家園。在老區試點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新模式,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打造基層治理“平安洪湖赤衛隊”品牌,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區,提升老區人民安全感。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圍繞群眾當前最急最難最愁的崗位、車位、學位、床位、廁位和綠道、通道等民生實事,優先解決一批老區人民“有沒有”的問題,提升老區人民獲得感。聚焦城市功能提升、環境提質,在城市社區開展“五增五治”人居環境提升活動,在鄉鎮村居開展“四查四看”活動,重點解決一批老區人民生活“好不好”的問題,提升老區人民幸福感、獲得感。
(作者:中共湖北省荊州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薛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