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娜
平時考試還可以,甚至是年段第一,可一到關鍵考試,總是考得不理想,發揮得很差,甚至想棄考。這就好像驗證了生活中的一句俗語: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
事實上,對于考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焦慮,真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心理現象。
但是你好像是那個例外,因為你成績很好,知識點掌握到位,平時的抽測能達到年級第一,但是面對自認為較重大的考試,會出現失眠、胃痛、頭暈、發抖等身體不適癥狀,而且是自覺無法控制,以致最后考試失利。你父母認為你出現這樣的狀態是因為緊張,在意考試的成績,甚至覺得你不是讀書的料,而你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有可能,你是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尤其是父母很在意的重大考試——如中考、期末考,甚至以后的高考——讓父母不高興,所以產生了意識層面的自我焦慮。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你是感受到了父母內心的分離焦慮?具體來說,在你父母的潛意識里,是否存在因為你太好的成績而遠走高飛的擔憂?是否存在不得不面對與你逐漸分離的現實焦慮?你的父母處理好這些擔憂和焦慮了嗎?你是否有感受到來自他們內在心理沖突的投射呢?也就是說,他們在意識層面的言語行為上表達對你成功的渴望,希望你考上離家遠的重點高中,希望以你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等,與此同時,通過潛意識表達的無意識行為又在限制你走向成功,如表達你離家后成為孤寡老人的焦慮感,向你傳達你不是讀書那塊料的潛意識催眠。
當然,假若你真的僅是對考試的焦慮,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在認知上,你需要去了解“耶克斯-多德森曲線”,因為它告訴我們:每個人能承受的壓力水平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區”,壓力水平處于最合適的狀態時,個體才能取得最好的創造力和活力。
同時,保持對身體狀態的覺察,這有助于我們快速地與自己的身體重新建立聯結、減少壓力和恢復冷靜放松。你可以試著調整呼吸,如進行深呼吸,也就是嬰兒式的腹式呼吸;然后嘗試腳踏實地,感受來自地面和椅子的支撐,抑或通過收緊和放松肌肉來舒緩緊繃的身體;最后你可以調動感官,即針對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這五種感官來進行放松,比如視覺,可以通過擴展視野讓雙眼放松,接入副交感神經系統,達到放松和冷靜的目的。
斯坦福大學教授Kelly的研究發現, 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沒有壓力的人,而是那些壓力很大,但把壓力看作朋友的人。對于考試,與其恐懼,不如擁抱。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