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新瑞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開始重視綠色環保,重視發展綠色經濟。同時,綠色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當今,綠色經濟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發展路徑。文章基于綠色經濟的生態環保價值和經濟發展意義,分析了當前我國實現綠色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同時對生態環保視域下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行了探討和總結,以期助力我國綠色經濟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保;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與不足;發展路徑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是背離的。很多傳統產業結構和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也必將被時代淘汰。綠色經濟應該建立在傳統產業基礎上,以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當前階段,我國的綠色經濟發展面臨著核心技術、專業人才、產業類型等方面的挑戰,只有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性地解決綠色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才能夠切實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一、綠色經濟與生態環保的關系
生態環保,現階段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的傳統觀念和思路,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維護生態環境平衡。而綠色經濟是在生態環保的前提下,依托于市場實際情況和傳統產業建立起來的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綠色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人類的健康,是符合當前時代發展趨勢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體現。以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帶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
二、生態環保視域下綠色經濟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一)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重新整合
綠色經濟的發展依托于一定的“綠色”技術,同時也帶動和刺激著整個行業鏈條中綠色技術的升級。在綠色經濟的發展背景下,部分傳統產業不得不進行技術革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逐漸開始重視能源的節約,重視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充分利用。綠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推動著產業技術的升級與變革,刺激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鏈的重新整合,推動著傳統行業企業不斷突破自我,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拓展,在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節約,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順應時代發展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礎上打破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格局。要發展綠色經濟并不是對傳統產業和經濟的完全摒棄,而是在傳統產業和經濟的基礎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通過節能減排和降噪,實現產業層次的升級,基于綠色經濟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綠色經濟發展主要是為了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經濟發展目標的深化。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模式的轉型時期,綠色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產業經濟的轉型和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輔助我國產業轉型和新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維系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綠色經濟體系和模式是為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從更高層次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我國西部的發展為例,西部地區的綠色經濟發展,不僅發揮了農業生產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也借助現代化的綠色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了產業經濟的躍層式發展,打造出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同時也將我國的綠色產業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三、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一)傳統經濟產業模式面臨轉型困難
受特殊歷史問題的影響,我國整體經濟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在經濟恢復和發展初期,為了快速實現經濟增長,在我國國內大搞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承接了國外的一些產業轉移的基礎制造和高污染產業,我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礎制造業國家,經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也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和破壞。一定程度上以環境為代價取得了經濟的發展。這種模式的產業結構雖然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實現了我國經濟的騰飛。但是,在生態環保視域下,這種模式已經不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規律和要求。在長期的傳統產業觀念影響下,要想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困難重重。傳統產業模式不轉型,整體產業結構不調整,將嚴重阻礙綠色發展理念的實現。所以,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也要重視傳統產業的轉型,避免出現邊倡導和發展綠色經濟,邊高污染、高排放,破壞環境。如此,定難以取得理想的綠色經濟發展效果。
(二)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也逐漸意識到了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例如,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環保材料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和生產等。但是,整體的綠色經濟產業和企業更新效率較慢,發展速度也有待提升。對于綠色經濟發展需求與實際的發展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綠色能源實現了研究和開發,但是并沒有被大規模的生產和利用。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需要能源的消耗,而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又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對我國而言,一方面,綠色經濟的發展要重點放在節能和減排上,另一方面,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新型綠色能源。但是,目前新能源的供應與新能源的市場價格成為一些企業實現能源替換和能源優化的障礙。導致了綠色能源的使用率不高,部分企業仍然為了節約成本而沿用傳統的能源消耗模式。
(三)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創新程度不高
在生態環保視域下,要想實現綠色經濟的發展,創新是必不可少的發展動力。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整體的綠色產業創新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目前綠色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很多關鍵性技術和設備主要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在設備更新和技術更新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也導致了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于發達國家的硬件和軟件供應,獨立性相對較差。要改變這種情況,提升研發能力和綠色經濟發展必需的硬件和軟件產品供應能力是關鍵。只有綠色經濟發展技術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才能逐漸縮減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同時,獲得綠色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
(四)綠色經濟發展所依托的核心技術不足
核心技術是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綠色經濟市場,掌握綠色經濟的核心技術才是實現綠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在綠色產業方面的科學技術水平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技術能力相對滯后。一方面,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不足,缺乏絕對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綠色經濟領域還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整體的產業發展水平一般,高端綠色經濟產品相對缺乏。綠色經濟領域仍然是制造業先行,基礎制造相對成熟。所以,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綠色核心技術的不足及高端綠色經濟產業的發展和深化程度不夠,都是制約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重點因素。要形成中國特色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道阻且長。
(五)缺乏高專業性、高技能性的創新型綠色經濟發展人才
人才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要素。近年來,我國在倡導和扶持綠色經濟發展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綠色經濟亦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同時,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斷加大。尤其是近年來,環保新能源、光伏發電等領域的人才缺口較大。三方面的問題尤其需要重視,第一,綠色經濟發展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同時,對人才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顯,現階段,我國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優質人才儲備不足。第二,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高等院校也開設了綠色經濟相關專業,但由于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人才供應與社會需求之間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從綠色產業和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很多企業目標很長遠,但是在人才的培養和投入方面重視度不足,投入和扶持力度有限,人才的培養與綠色經濟產業目標脫節。從生態環保的角度來說,發力點支撐不足。徒有生態環保的決心,但缺乏生態環保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執行人”。
四、生態環保視域下綠色經濟發展的路徑
(一)強調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涉及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扶持、刺激和約束。從大環境來看,我國制造大國的身份,以及長久以來的經濟發展理念對綠色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從生態環保的角度來講,我國要發展綠色經濟,需要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和產業發展現狀出發,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綠色經濟發展計劃,依賴政府和相關部門逐步明確綠色經濟發展的標準和目標,保障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例如,政府部門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廢舊物品回收產業和新能源的開發產業給予大力扶持,提升相關產業的利潤空間,刺激和推動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同時,政府部門也可以進一步明確資源回收利用的標準,對相關企業在資源回收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現階段,我國已經明確提出了雙碳目標,并在這一目標下對不同的產業的碳排放提出了不同標準和要求。一方面,有助于刺激市場中可回收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對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發展也給予了鼓勵、支持。
(二)加大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技術支持力度
生態環保視域下,綠色經濟發展技術的不斷革新,核心技術的不斷升級是綠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缺乏核心技術支持不僅會導致綠色經濟發展的投入成本增加,更會影響綠色產業的升級調整,影響綠色產品的研發和大范圍生產,影響綠色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于綠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綠色技術研究,并將綠色技術投入生產和應用。推進不同發展現狀、不同產業類型、不同經濟效益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實現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實現綠色技術的提升。
在綠色產業技術領域應該建立相對完善的法律保護體系,致力于共同的生態環保目標。重點加強綠色技術方面知識產權的保護,降低綠色技術研發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保障技術研發企業的基本權利,給予技術研發企業更多的支持。
一方面,要靠企業實現自主研發。另一方面,國家也應該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以一定的人才和資金支持建立國家級的研發中心等,專門進行綠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助力支撐綠色經濟發展的技術研發和升級。
(三)全面貫徹綠色環保理念
在生態環保的大環境背景下,企業也應該進行反思,在生產過程中或者是成品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要想辦法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和材料。減少或者停止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企業要從原始材料的選擇、產品的設計、生產全線滲透綠色經濟理念。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產品的生產盡可能不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例如,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環保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產品包裝使用環保材料等,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企業全面貫徹綠色環保理念,形成綠色發展閉環,只有實現綠色經濟的有序協調運行,才能實現綠色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
(四)推動傳統產業結構的變革和轉型
生態環保視域下,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優化也是發展綠色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傳統產業也可以在符合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的基礎上,依賴于綠色技術實現轉型和改革,以此來提升在市場經濟當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從生態環保的角度考慮,在綠色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傳統的產業類型不得不進行轉型和優化,很多老舊的產業模式已經不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所以,對于傳統的產業經營者而言,要重視綠色經濟技術和綠色能源在生產和經營環節的應用,有意識地降排減污。同時,企業內部工作人員也要進一步明確綠色經濟發展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協同性。當前,綠色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實現綠色經濟的發展,創新是關鍵。在生產和經營環節,工作人員也應該重視環保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提升資源利用率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強強聯合或者優勢互補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變革,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實現綠色經濟的增長。
(五)國際合作與人才培養相結合
綠色經濟的發展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來源于高校輸出。高校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在綠色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基礎上,以社會的實際需求為培養目標,提高人才教育的專業性和技能性。另一方面,社會層面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經濟技術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通過學術交流、企業合作與互動,在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相關人士也能夠開拓視野,有所收獲。國際合作交流和國內的重點產業扶持計劃相結合,能夠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升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五、結語
綠色經濟的發展是實現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國的綠色經濟發展要基于我國現實的產業結構和發展狀況,在遵循時代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傳統經濟發展理念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優化,實現綠色技術的升級和創新。同時,亟須加強國際層面的交流與協作,重視綠色人才的培養和應用,如此才能推動綠色經濟的健康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高騰.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視域下榆林市綠色經濟發展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1):12-13.
[2]魏紅香.民族地區產業結構變動與綠色經濟發展[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0(02):75-85.
[3]姚登寶,張玉玲.中國綠色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動態分布演進[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2):9-18.
[4]靳曉璇.綠色經濟視角下經濟發展問題探索[J].活力,2022(03):121-123.
[5]張學升.技術創新視角下產業集聚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1):80-90+152.
[6]殷阿娜,呂俊峰.中國綠色經濟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1(05):58-63.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