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敖天
焦爾吉婭·梅洛尼
當9月25日意大利議會選舉的結果揭曉時,全球媒體的關注點都聚焦在意大利兄弟黨黨首、45歲的焦爾吉婭·梅洛尼身上。
她參與創建的這個極右翼政黨,與聯盟黨、意大利力量黨組成中右翼聯盟,擊敗了民主黨領導的中左翼聯盟,獲得組閣權。如果組閣成功,意大利將出現二戰后第一個極右翼政黨領導的政府,梅洛尼則成為意大利第一個女總理。
離總理府只有咫尺之遙的她,處在被爭議、被關注的焦點上。她的反對者視她為“對意大利和歐洲的威脅”,甚至稱她“新墨索里尼”。支持者則稱她為“有想法、意志堅定的女孩”。她強調,自己“將為所有意大利人工作”。
“我是焦爾吉婭!我是女人,是母親,是基督徒!這些身份絕不可能被奪走!”2019年,梅洛尼在一次演說中如此高喊。這段演講在網上“病毒式傳播”,讓她走入意大利人的視線中央。
重慶大學經略研究院副教授鐘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相對于其他西歐國家,意大利社會在政治上更保守,也更注重家庭和宗教。梅洛尼的“喊叫”,透露出她對家庭和宗教的重視,這在意大利有一定市場。
成立于2012年的意大利兄弟黨,2013年大選時得票率不到2%,2018年大選時獲4.4%的選票,跨過議會門檻,但拒絕加入聯合政府。2022年,該黨得票率約26%,成為議會第一大黨。這些年里發生了什么?
2022年9月13日,意大利都靈,梅洛尼在大選競選活動的集會上與支持者自拍。
一個大背景是,意大利民眾對現狀不滿。歐債危機發生以來,意大利經濟長期低迷,赤字問題凸現,民眾對傳統政黨的信任度顯著下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意大利公共債務占GDP比重連續兩年超過150%。今年以來的俄烏沖突更加劇了意大利的能源危機、通脹難題。
鐘準說:“意大利政壇高度碎片化,總是靠多黨派聯盟才能實現執政。”民眾對執政者的反感,通常會轉化為對反對派的支持。五星運動、聯盟黨等立場較為極端的政黨,就此輪番獲得上場的機會。
意大利兄弟黨自創黨以來,從未加入執政聯盟,是個“純粹”的反對黨。今年7月,領導意大利聯合政府的總理德拉吉辭職,而這個政府得到了意大利兄弟黨之外各個政黨支持。在對現狀不滿的選民眼中,“局外人”意大利兄弟黨成了香餑餑。同屬右翼的聯盟黨此前兩次執政,因政績不佳被選民拋棄,其支持者的選票大量流向從未執政的意大利兄弟黨。加上梅洛尼年輕,又是女性,使許多對“老人政治”感到疲憊的選民有了新鮮感。
梅洛尼和意大利兄弟黨的崛起在歐洲引起震動。意大利兄弟黨黨徽上有“綠白紅三色火焰”標志,這源自1945年法西斯主義支持者們建立的意大利社會運動黨黨徽。兄弟黨的口號是 “上帝、祖國、家庭”,這也讓人想起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臭名昭著的口號“信仰、服從、戰斗”。
梅洛尼的對策是,力圖淡化意大利兄弟黨與法西斯主義的淵源,把該黨描繪成主流的保守派政黨。今年8月,她在演說中稱:“意大利兄弟黨的基因中沒有懷舊的法西斯分子、種族主義者和反猶分子。”然而,說起當年的法西斯政權,年輕時曾夸贊墨索里尼的她,只是含糊地說墨索里尼“也犯過一些錯誤”。
梅洛尼當選,意味著意大利“整體右轉”?鐘準不這么看。他說,近年來歐洲面臨經濟與安全挑戰,加速了梅洛尼和意大利兄弟黨的崛起。但冷戰后意大利選民的立場就一直呈“鐘擺”式變化,左右翼“輪流上臺”。梅洛尼的出現,可能只是意大利政壇的一個周期性現象。
一些極右翼政黨在選舉中表現不錯,往往也因為其對極端化的主張進行了溫和處理。比如在移民問題上,梅洛尼曾宣稱要以“海上封鎖”的方法阻擋移民,但在選舉后期,她調整了姿態,表示歐盟應與北非國家合作,開設難民申請中心,讓難民獲得合法身份進入歐洲。
1977年,梅洛尼出生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富人區,父親是會計師。她童年時,父親突然辭去工作,登上一條開往西班牙的郵輪,一去不返。梅洛尼和姐姐跟著母親生活,從別墅搬到了市郊加爾巴提拉區的一棟小公寓,被丟給了“充滿敵意的世界”。
梅洛尼在自傳中曾提到,自己的童年一直在“尋求認可”中度過。她常被同學嘲笑“沒有父親”,還因為胖而被起了外號“沒朋友的胖女孩”。常被同學欺凌,加之生活窘迫,梅洛尼的童年頗為壓抑。魔幻小說與邁克爾·杰克遜的音樂,成了她生活中的兩道光。據朋友回憶,梅洛尼初中時狂熱愛上了魔幻小說《魔戒》,常自制戲服,與小說迷們一起排練《魔戒》中的經典場面。
左圖:意大利兄弟黨黨徽。右圖:梅洛尼自傳。
加爾巴提拉區有濃厚的政治氛圍。1992年,15歲的梅洛尼在一個地下室加入了意大利社會運動黨的青年組織青年陣線。意大利《共和國報》稱,她此舉是對父親的“復仇”,因為她父親反對極右翼政黨。
政治活動逐漸成了梅洛尼生活的中心。獲得高中文憑后,她沒去讀大學,而是靠當保姆、服務員、酒保謀生,并加入極右翼政黨全國陣線,更積極地投入到政治活動中。21歲,梅洛尼就當選羅馬省議員,27歲又當上青年陣線首位女主席。2006年,她當選眾議員,并成為意大利歷史上最年輕的副議長。兩年后,她在貝盧斯科尼內閣中出任青年部長。
在男性主導的右翼政治圈,梅洛尼面臨著巨大壓力。她頻繁地出現飲食失調。一位同事曾形容她“疲憊且超重,被迫整天與一群花白頭發的男人打交道”。為了形象,她拼命減肥,效果不錯。今年大選前,她在采訪中分享了自己的“減肥訣竅”,強調已“8年沒吃過一口意大利面”,以示“毅力”。減肥經歷成了她的政治資產。
2011年11月,貝盧斯科尼因丑聞辭職,梅洛尼也失去了部長職位。2012年,她和一些右翼政客一起成立了意大利兄弟黨,黨名來自意大利國歌第一句“意大利眾兄弟”。2014年,她當上了黨首。
鐘準說,和其他意大利右翼政客相比,梅洛尼在政治上“身段更柔軟”。一方面,她在社會議題上繼續舉起支持傳統觀念的大旗,繼續吸引保守選民。另一方面,她在經濟與外交議題上則向歐盟“主流”靠攏。
在大選前,許多歐盟官員擔憂梅洛尼帶領意大利兄弟黨獲勝后,會讓意大利走上“反歐盟”的道路。畢竟,她曾抨擊歐盟為“官僚主義的巨人”,主張意大利要在歐盟、北約中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9月2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普林斯頓大學發出警告:“如果意大利向危險的方向發展,那么我們也有手段應對。”這話引起意大利人的激烈反應。梅洛尼盟友、聯盟黨領導人薩爾維尼質問:“這是在威脅、勒索還是在故意霸凌?”不少意大利政客公開要求馮德萊恩道歉,甚至辭職。但處于事件中心的梅洛尼,并沒有對此作出直接回應。
鐘準說,梅洛尼競選期間對歐盟多有批評,但其根本立場并非希望意大利脫歐,而是希望對歐盟相關制度進行改革,使其更符合意大利的利益。梅洛尼深知,想解決意大利目前的經濟問題,需要歐盟參與。
9月22日,梅洛尼和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左二)等人共同出席大選前最后一場活動。
根據經濟復蘇計劃,意大利在2026年年底前將分批從歐盟接收約2000億歐元(約合1.38萬億元人民幣)的撥款,前提是意大利政府兌現承諾的改革目標。梅洛尼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主張是謀求完善現有經濟復蘇計劃,使其與意大利的經濟優先事項更匹配。換句話說,她主張的并不是將已與歐盟達成的相關協議推倒重來,而是加強對一部分資金使用權的控制。
經濟上無法和歐盟“劃清界限”,外交上自然也會調整,保持與歐盟“主流”的一致。鐘準說,梅洛尼對標“主流”趨勢,從其對俄政策便可窺知一二。意大利右翼政要中,不乏被稱為“親俄”者。英國《經濟學人》載文稱,薩爾維尼曾質疑西方對俄制裁,貝盧斯科尼也曾為普京辯護。克里米亞事件后,梅洛尼表示過反對制裁俄羅斯。2018年普京連任俄總統,她還表示過祝賀。但今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她調整立場,支持歐盟對俄羅斯的強硬姿態。
值得一提的是,梅洛尼競選期間曾在“一帶一路”和臺灣問題上有過消極表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意是全面戰略伙伴,中意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希望意大利新政府繼續堅持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汪文斌也強調,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是中國同包括意大利在內的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外交關系的政治前提和基礎。中方敦促意方相關人士充分認識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避免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焦爾吉婭·梅洛尼
1977年生于意大利羅馬,極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黨首。9月25日,其領導的中右翼聯盟在議會大選中贏得勝利,獲組閣權,有望成為意大利首位女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