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舒靜
摘 要:3~6歲的幼兒處于各方面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正是培養幼兒表現力的黃金時期。創意戲劇游戲是一門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多種藝術手段為一體的教學形式,將戲劇游戲應用于幼兒教育中,能為幼兒表現力成長創造更多契機,對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強化幼兒的表現意識,豐富幼兒的表現體驗,提升幼兒的表現能力都有著積極意義。本文圍繞小班幼兒表現力發展存在的主要癥結展開積極教學應對,參照多維度教學要素,創意設計戲劇游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表現力、創造力的多元發展。
關鍵詞:創意設計;幼兒教育;戲劇游戲;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6-0042-04
Creative Design: Let Drama Games Help Children's Expressive Growth
FANG Shujing (Hanjiang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Children aged 3~6 are in a critical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ies in all aspects, which is the golden period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expressiveness. Creative drama game is a teaching form that integrates literature, art, music and dance. The application of drama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an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s expressive growth and stimulate children's desire for expression.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children's performance awareness, enrich children's performance experience, and improve children's performance ability. Focusing on the main crux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xpressiveness in small classes, this paper develops active teaching responses, refers to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elements, creatively designs drama and gam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es the divers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xpressiveness and creativity.
【Keywords】Creative desig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rama games; Expressiveness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強調了增強幼兒的感知體驗、審美情趣,培養幼兒表現力、創造力的教育重要性。幼兒教師切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以戲劇游戲教學活動為依托,搭建新穎有趣、形式多元的幼兒自主表現平臺,引導幼兒將已有經驗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調動幼兒的表現欲,推動幼兒情緒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助力幼兒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發展的完善。
1.整合戲劇游戲資源,創設幼兒表現契機
創意戲劇游戲教學資源大多是隱性教學資源,需要幼兒教師綜合考量多方面的教學影響要素,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整合戲劇游戲資源,科學設計戲劇游戲內容。幼兒教師利用幼兒喜愛繪本童話、動畫素材的興趣特點,做好戲劇游戲資源的開發整合,創設幼兒的表現契機,為幼兒自由展現自我提供更多機會。
(1)搜集繪本童話
圖文并茂的繪本素材、經典流傳的童話故事,都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故事資源。而且這些繪本童話大多具備明確的故事情節主線,在設計創意戲劇游戲活動時有著天然融合點。幼兒教師加強此類教學資源的發掘整合,立足小班幼兒的接受能力,盡量搜集篩選一些篇幅短小、主題單純、重復性強的簡單繪本童話內容,借助這些繪本童話故事,快速拉近戲劇游戲活動與幼兒的距離,引發幼兒活動學習情感共鳴。幼兒教師以模仿和創造故事角色作為主要游戲形式,適應幼兒喜歡模仿的學習特點,帶動幼兒主動表現的學習熱情,同時針對性啟迪幼兒發散思維,指導幼兒創造性應用生活經驗,感悟繪本童話的故事內涵。
小班幼兒接觸的繪本、童話素材較多,如《小河馬的牙》《螞蟻和西瓜》《誰咬了我的大餅》等生動活潑的圖文繪本;《三只小熊》《拔蘿卜》《小兔乖乖》等幼兒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都是針對小班幼兒設計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不錯選擇。例如,整合《螞蟻和西瓜》此類場景簡單,人物元素較少的繪本素材時,幼兒教師設計的戲劇游戲活動內容以動作模仿為主,組織幼兒按照繪本中的場景變化,模仿螞蟻吃西瓜、撬西瓜、鏟西瓜、搬西瓜、在西瓜皮上玩耍等動作內容。生動的繪本圖畫為幼兒的動作模仿起到示范作用,也為幼兒的自主表現發揮留足空間,幼兒獲得豐富的自由表現機會;整合《小兔乖乖》此類具有簡單的故事情節推進的童話素材時,幼兒教師主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設計開展戲劇游戲活動,組織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豐富幼兒戲劇游戲活動的情感認知。
(2)吸收動畫素材
動畫片以其簡單明快的劇情、生動有趣的形象深受幼兒喜愛。相比于傳統直觀教學素材,動畫素材的人物造型要比現實更夸張,各類色彩的大膽碰撞也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增強幼兒視覺、聽覺、動覺多種感覺刺激中有著獨特優勢。幼兒教師利用好動畫素材這些優勢特點,一方面,做好動畫形象的素材整合,通過藝術加工,為戲劇游戲活動角色賦予五花八門的動畫形象,強化幼兒游戲活動的直觀體驗;另一方面,幼兒教師深入幼兒群體中,了解小班幼兒最喜歡看、最常看的動畫內容,從這些動畫題材、動畫情節入手,設計情節完整的創意戲劇游戲活動,激活幼兒已有的認知經驗,調動幼兒參與戲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直接開展自主表現的動畫主題戲劇游戲活動,是較為直白的動畫素材整合方式。幼兒教師可通過畫面具的方式畫出幼兒喜歡的各種動畫形象,組織幼兒戴上面具,和伙伴一起發揮想象力,設計動畫情節進行表演,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教師也可對動畫素材進行深加工,凸顯其中的教育意義,使幼兒在戲劇游戲活動中收獲更多。例如,圍繞交通安全主題教育課題,幼兒教師從《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動畫片中截取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片段,播放動畫片段中交警叔叔為大頭兒子講解交通安全知識的動畫片段,以此切入戲劇游戲活動設計,讓幼兒進行模仿,培養幼兒表現力的同時,也較好地完成了交通安全教育目標,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2.創設戲劇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創意戲劇游戲教學活動開展時,幼兒教師要避免干巴巴的活動內容投放,可借助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方式,將戲劇游戲內容融入生動有趣的學習場景中,從而增強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直觀性、生動性、真實性,營造積極的戲劇游戲活動學習氛圍,激發幼兒的教學活動表現欲望。
(1)設計故事情境
戲劇游戲教學活動與故事元素有著較強的契合性,在故事情境中滲透、展開戲劇游戲活動內容,能夠有效激活幼兒對戲劇游戲的好奇心,提高幼兒戲劇游戲活動的參與效度。故事情境的創設,較好地匹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習心理、不同認知能力、不同表現特點的幼兒,都可以在較為完整的故事情境鏈條中找到活動表現的切入時機,滿足了幼兒表現能力成長的個性需求。幼兒教師盡量用主線清楚、元素簡單的故事素材作為情境創設載體,適應小班幼兒的能力屬性,為幼兒創造活動表現融入機會。對于致力提升戲劇游戲活動生動性的故事情境設計,幼兒教師則需拓展教學設計視角,圍繞幼兒的興趣取向設計富有情趣的故事資源,營造輕松愉悅的表現學習氛圍。
例如,“快樂的毛毛蟲”的創意戲劇游戲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接納毛毛蟲這一表現主體,幼兒教師以“毛毛蟲起床做早操”為線索,將毛毛蟲的形象融入故事情境中。幼兒教師采取擬人化的形象處理方法,用兒歌的形式展示毛毛蟲的生活狀態:“我是一只毛毛蟲,每天早起扭一扭,看到樹葉哈哈笑,一口一口都吃掉,吃完葉子來做操,嘿咻嘿咻抬一抬,啪啦啪啦踢一踢,毛毛蟲就長大啦。”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在聆聽、跟唱趣味兒歌的過程中,理解毛毛蟲行進、吃樹葉、伸展身體等一系列動作模型,為原本枯燥無味的動作模仿活動注入全新活力。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故事情境支持下,活動學習興趣變得高漲,在主動模仿中得到表現力的成長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創設游戲情境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依靠游戲指導幼兒進行思考、探究、實踐,是最有效、最自然的幼兒教育模式。幼兒教師創設趣味十足的游戲情境,凸顯戲劇活動中的游戲屬性,并制定明確的游戲步驟、游戲規則,引導幼兒有序參與戲劇游戲,能夠幫助幼兒自覺、自愿、愉悅地表現自我,強化幼兒活動表現興趣。游戲情境中,幼兒的思維主動性和活躍性更強,幼兒教師在確保幼兒理解游戲情境內容,維護好戲劇游戲活動秩序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干預,用開放性的引導方式,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自由選擇、設計戲劇游戲內容,展現幼兒戲劇游戲活動的表現力與創造力。
同樣是在“快樂的毛毛蟲”的創意戲劇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依托故事情境引入活動內容,引導幼兒進行動作模仿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戲劇游戲活動進度,在幼兒活動學習思維最為活躍之時創設新的游戲情境“海浪和毛毛蟲”。游戲情境中,幼兒教師隨意揮動手中的藍色綢布,模擬出海浪翻滾的場景,要求幼兒各自扮演海浪中的毛毛蟲,配合幼兒教師綢布揮舞,與海浪進行游戲互動。開放性的戲劇游戲活動設計,使幼兒能夠插上想象的翅膀,構想、表現出很多有趣的游戲內容:有的幼兒抓住幼兒教師揮動綢布的時機,與其他“毛毛蟲”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有的幼兒在海浪上玩起了沖浪;有的幼兒則模仿毛毛蟲的蠕動,在海浪中愉快地游泳……幼兒在快樂的游戲體驗下,能表現自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幼兒表現欲望的激活與維持。
3.投放戲劇游戲材料,豐富幼兒的表現體驗
幼兒教師關注幼兒應在創意戲劇游戲中情緒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加強生活材料、信息材料等輔助性教學資源的整合投放,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戲劇游戲活動表達,豐富幼兒的表現體驗,促進幼兒實踐應用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1)增加生活材料
在創意戲劇游戲教學實踐總結中不難發現,要想幫助幼兒在原有知識經驗中得到成長發展,幼兒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幼兒的認知起點所在,緊密圍繞幼兒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理解進行教學資源投放及思維啟發誘導。幼兒教師有目的性地在戲劇游戲活動中增加生活材料,將幼兒熟悉的生活物品、生活場景引入課堂中,從而激活幼兒現有的生活認知經驗,消除幼兒戲劇游戲活動學習的距離感和陌生感,讓幼兒在遷移性學習中生成更多新知。幼兒教師圍繞戲劇游戲活動的具體主題,明確戲劇游戲的活動流程和內容特點,整合投放兼具直觀性、啟發性的生活教學材料,調度、增強幼兒戲劇游戲活動學習的思維活力。
幼兒表現經驗的積累離不開必要的觀察思考,幼兒教師增加生活物品的出現頻次,要求幼兒多角度認真觀察其靜態、動態特點,強化幼兒的觀察體驗,助力幼兒的有效表現。例如,模仿小兔子的戲劇游戲活動中,幼兒表現的第一反應大都脫離不了“豎耳朵”“蹦蹦跳跳”,常常會出現整個班級的幼兒全部用手比在頭上來回蹦跳的表現場景。為改變這一狀況,幼兒教師將多個寵物兔帶到課堂,要求幼兒近距離觀察這些兔子,思考它們除了豎耳朵、蹦蹦跳跳外,還有什么特點。從幼兒的觀察學習反饋來看,幼兒還總結出尾巴短、后肢比前肢長、喜歡東張西望、偶爾會站起來等特點,并在戲劇游戲活動中一一進行展示,彌補了幼兒對動物形象認識的片面性,也極大豐富了幼兒的表現體驗。
(2)投放信息材料
打造智慧化、信息化、現代化幼兒教育模式,已是幼兒教師的普遍教學共識。創意戲劇游戲教學活動設計中,幼兒教師同樣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活用各類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整合投放更多有利于幼兒興趣帶動、思維激發、認知深化的信息化戲劇游戲材料。信息材料在戲劇游戲活動中體現出多層面的教學促進效果,幼兒教師可以投放生動、有趣的信息材料營造戲劇游戲活動氛圍,使幼兒自然融入戲劇游戲活動中;也可以整合輔助幼兒認知理解的信息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建立新知內容的表象認知,推動幼兒知識體系和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
幼兒教師圍繞“各種各樣的花朵”課題展開戲劇游戲布設時發現,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的花朵種類較為匱乏,對花朵的認識都存在很強的局限性。幼兒教師在采摘、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花朵的基礎上,整合投放信息材料,用圖片、視頻等媒體,向幼兒展示各種各樣的花的介紹。信息化教學是幼兒接受程度較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幼兒在觀看學習這些信息材料時注意力較為集中,學習效果較好。待幼兒有了這樣的認知經驗儲備后,幼兒教師再設計開展戲劇游戲活動內容,組織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現出不同種類的花、不同姿態的花。幼兒結合之前的學習經驗,能夠較為順利地完成活動任務,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幼兒的活動體驗也大大增強。
4.創新戲劇游戲設計,提升幼兒的表現能力
小班幼兒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都存在較強的局限性,幼兒教師需要適應這一學情特點,通過篩選戲劇內容、升級游戲形式等方式,創新戲劇游戲活動設計,合理設置戲劇游戲的趣味性、挑戰性,促使幼兒在積極參與、主動表現中獲得表現能力的不斷成長。
(1)篩選戲劇內容
戲劇游戲教學活動涉及的知識領域極為寬泛,其中很多戲劇形式、戲劇內容并不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幼兒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資源篩選能力,圍繞不同主題的戲劇游戲活動教學目標,篩選戲劇游戲活動內容,既要把控好戲劇游戲的難度,使其維持在幼兒最近發展區內,又要合理調整活動內容設計,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藝術感知相貼近的活動內容,突出戲劇游戲活動的生活氣息和審美情趣,引領幼兒始終圍繞戲劇游戲活動的核心教學目標展開學習,提升幼兒的表現能力,促進幼兒的多元化發展。
幼兒教師采取整體教學策略,保持戲劇游戲活動教學的完整性、遞進性,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地深入活動表現學習中。例如,在《章魚和小魚》戲劇游戲活動中,活動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生動表現章魚和小魚在水中的活動形態,豐富幼兒的魚類知識,鍛煉幼兒的表現能力。幼兒教師在活動伊始,向幼兒展示裝在不同玻璃魚缸中的章魚和小魚,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觀察它們的活動形態,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成果。幼兒合作討論后,對章魚和小魚的活動形態認識更加全面,也喚起了模仿它們的表現興趣。幼兒教師切入表現活動環節,組織幼兒圍在魚缸周圍,分別模仿章魚和小魚,與它們一同做游戲。戲劇游戲活動順利將課堂學習氛圍推向最高潮,幼兒爭先模仿章魚和小魚的活動形態,整個表現過程生動活躍,表現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2)升級游戲形式
創意戲劇游戲教學活動本就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育形式,幼兒教師應樹立創新教學意識,推進戲劇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探索更多新穎有效的戲劇游戲活動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戲劇游戲活動在幼兒表現力培養中的教育作用。競賽游戲、扮演游戲、區域游戲、音樂游戲等,都能作為幼兒教師升級游戲形式的活動載體選擇,幼兒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靈活穿插不同形式的戲劇游戲活動內容。無論選擇何種戲劇游戲活動形式,幼兒教師都必須充分彰顯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將幼兒放在戲劇游戲活動推進的中心位置,賦予幼兒足夠的活動自主權,展現幼兒在戲劇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
幼兒教師升級創意戲劇游戲活動形式時,需要在游戲輔助素材上下足功夫,善于根據游戲內容設計完善游戲場景、投放游戲材料,幫助幼兒大膽完成游戲表演。例如,以“拔蘿卜”為主題設計故事戲劇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應提前用粗毛線織出很多大蘿卜、用大紙箱做成多個小動物的家、用硬紙板做成仿真鋤頭,再配合信息素材投影、墻壁張貼海報等方式,營造農家氣息濃厚的活動場景。在這些道具的幫助下,幼兒能夠更加快速地將自己代入故事角色中,特別是扮演老爺爺的幼兒,看到這些自制道具,也主動嘗試了為自己粘上白胡子、畫上皺紋等裝扮操作,戲劇游戲活動的表現更加賣力,將自己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5.結語
創意戲劇游戲是一種符合《綱要》教育要求的新興教育形式,也是強化幼兒感知思維能力,提升幼兒表現力、創造力的有力抓手。幼兒教師正確認識戲劇游戲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優化教學設計路徑,從整合戲劇游戲資源、創設戲劇游戲情境、投放戲劇游戲材料、創新戲劇游戲設計等角度入手,將更多有利于豐富幼兒表現體驗、提升幼兒表現能力的戲劇游戲活動引入教學中,以更具連貫性、持續性的戲劇游戲教育影響、推動幼兒多元表現力的不斷發展,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美寧.淺談創造性戲劇游戲對幼兒問題行為矯正的探究[J].新課程,2021(27).
[2]胡翠萍.如何在戲劇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J].文理導航,2021(06).
[3]黃璇.潤、制、評、演:促表演游戲與創意戲劇相融合[J].名師在線,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