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江蘇帝奧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奧微”)是從事混合信號產品線,到電源管理以及ACDC高壓大功率產品全覆蓋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為各市場提供模擬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服務于消費類電子、醫療電子、工業電子及智能照明等市場,具體產品包括手機、穿戴式設備、電視、電表、載波通信、物聯網、商業照明等。
2021年11月,帝奧微遞交招股書,申請登陸科創板,并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不超過6305萬股,募資15億元用于模擬芯片產品升級及產業化項目、上海研發設計中心建設項目、南通研發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建設,以及補充內部流動資金。
本刊經分析研讀其招股書,發現帝奧微存在著部分經營問題待解:首先,公司與小米、OPPO深度綁定,兩家企業不僅是其客戶也是其股東,且在兩家企業入股當年,帝奧微業績就大幅增長,令人懷疑帝奧微后是否在拿股權換取訂單;其次,公司成立以來,在引入股東時幾乎都要簽訂對賭協議,或反映出公司本身不具吸引力,需要拿出更多籌碼吸引股東入股;最后,公司研發費用率不及同行,作為科創板上市企業,后期研發競爭力如何有待商榷。
招股書顯示,帝奧微存在主要客戶與股東重疊的情況。本次發行前,小米長江產業持有公司7.5%股權,位居第4大股東;OPPO廣東持股4.33%,為第7大股東。均為2020年后入股。
同時,小米、OPPO還是帝奧微主要產品的重要終端客戶。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帝奧微芯片最終應用于小米產品的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58%、0.71%、9.32%、8.21%,最終應用于OPPO產品的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3%、14.38%、19.01%和20.12%。
就在OPPO、小米入股的2020年,帝奧微營收增速超80%,較2019年上升40個百分點,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雖然帝奧微已證明對小米和OPPO方出售產品價格公允,沒有在單價上涉及利益輸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兩者在2020年入股后,當年及之后訂單突增(尤其是小米2020年銷售額比重由前一年的0.71%升至9.32%),銷售總金額陡然升高,助力公司業績上升,帝奧微有沒有在拿股份換取業績不得而知。
更重要的是,帝奧微大客戶OPPO、小米等廠商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尤其是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對于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更是嚴格把控,這對于帝奧微后期盈利顯然是一重壓力。
帝奧微也坦言,自身產品主要應用領域為消費電子、智能LED照明以及通訊設備等,上述領域產品競爭較為激烈,面向上述領域的芯片產品在上市初期可以獲得較高毛利,但隨著時間推移,價格逐漸降低,毛利率將呈現普降趨勢。
2018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持續下滑,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1.28%、39.81%、37.34%和53.64%,只有在2021年因芯片緊缺、推出高端產品而出現上升。
依照帝奧微的說法,新產品毛利也會逐漸降低,且缺芯為階段性因素,加之強勢終端客戶銷售份額不斷增大,讓人懷疑公司2021年的高毛利會不會難以為繼呢?
招股書顯示,帝奧微成立以來,就頻繁與引入的股東就業績等事項訂立對賭協議。
僅在報告期內,帝奧微就簽訂了4份對賭及特殊條款權利協議:
2019年12月24日,帝奧微與小米長江產業、國泰發展、兆杰投資等20名股東約定了股權轉讓限制、引入新投資人、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優先認購權、反稀釋、不競爭、最惠待遇等事宜;
同日,公司與其中的小米長江產業約定,若公司發生出售事件且在該等出售事件中公司股東參與股權出售,則小米長江產業有權要求按與擬進行的出售事件同等的價格、條款及條件優先于管理股東及員工持股平臺參與該等出售事件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公司股權。
2020年9月16與17日,帝奧微又與小米長江產業、國泰發展、兆杰投資、上海沃燕、元禾璞華等26名股東約定了股權轉讓限制、引入新投資人、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優先認購權、反稀釋、不競爭、最惠待遇等事宜。
雖然帝奧微已表明上述協議目前均已終止,但公司引入股東時幾乎都要簽訂對賭協議,這是否表明公司在有意給予這些股東潛在利益,或者本身競爭力不足以獲得各路外部股東青睞,需要拿出更多籌碼來吸引股東入股呢?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帝奧微研發費用率持續下滑,分別為16%、10.52%、8.95%,降幅顯著。橫向來看,公司研發費用也始終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且差距越拉越大。2020年及2021年均為倒數第二。(見表二)


數據來源:招股書
根據帝奧微的表述,自身研發投入其實一直較高,研發費用率下降是因為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導致比例稀釋。公司稱,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基本位于同行業可比公司范圍之內,具備合理性。公司一直重視自主創新,主要核心技術均來源于自主研發,因而研發投入較高;同時,公司業務規模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整體規模仍然較小,因而研發費用率相對較高,隨著收入規模的快速增長研發費用占比有所下降。
但是,同行業其他企業營收規模均大于帝奧微,仍能保持比帝奧微更大的研發力度,尤其是與公司規模最相近的希荻微,研發費用率2019年后遠超帝奧微。
從研發費用數額來看,帝奧微報告期也沒有隨著業務發展而明顯增加。2019-2021年度,其研發費用分別為2186.58萬元、2605.06萬元和4543.08萬元,增速分別為19.14%、74.39%,同期營收增速則分別為81.15%、105.08%。
此外,帝奧微此次IPO,擬募資近8億元用于研發基地建設,看得出公司真實研發需求巨大。
如此來看,帝奧微在研發投入上的實際表現多少與其所表述的“高研發投入”相悖,而公司身為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較低的研發投入是否會增加考核阻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