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動態》:公司近期發布了關于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獲得核準批復的公告。據我們了解,公司從2019年即啟動乙烯二期項目前期準備,本次最終獲批建設的方案與早期公示方案相比是否有區別?
孔銘:公司120萬噸/年乙烯及高端聚烯烴項目近日獲得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同意建設的正式批復,項目總投資176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25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2×20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裝置、20萬噸/年丁二烯裝置、5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含3萬噸/年苯乙烯抽提)、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和公用設施。
公司于2019年12月進行了項目的首次環評公示,2022年3月完成社會穩定性風險公示。本次獲批建設的方案與早期公示方案相比,取消了35萬噸/年HDPE項目,取消了50萬噸/年PP項目,將POE項目產能加倍,從原計劃的20萬噸/年增加至2×20萬噸/年。項目建成后,將打破跨國公司在POE領域的壟斷,并增強公司在聚烯烴新材料以及聚氨酯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優勢。
《動態》: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如何?
孔銘: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1.19億元,同比增長31.72%,實現歸母凈利潤103.83億元,同比下滑23.26%,實現扣非后的凈利潤102.22億元,同比下滑22.53%。
2021年底以來,受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原油、煤炭、天然氣等大宗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了公司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上行,導致公司上半年盈利承壓,業績出現下滑。公司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漲減輕了成本上升的壓力,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下半年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態勢預計難以緩解,隨著冬季來臨,歐洲工業生產預計將受到較大沖擊,為公司聚氨酯出口帶來支撐。需求面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放松、疫情得以控制后,需求有望底部復蘇,推動聚氨酯景氣的提升。隨著乙烯二期項目啟動,石化產能規模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石化業務仍有增量。
《動態》:除石化業務之外,公司也對新能源領域進行了布局,請問相關項目當前建設情況如何?公司還有哪些新材料產能項目正在推進?
孔銘:公司在石化業務的基礎上,持續發力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業務,已積極布局檸檬醛及衍生物、聚碳酸酯、合成香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多個項目、鋰電正極材料、大尺寸單晶硅等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材料。
2022年1月,公司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在四川眉山正式啟動,目前已完成環評公示,1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預計年底建成。上半年,公司14萬噸聚碳酸酯(PC)項目、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項目、聚醚胺新產品試驗項目、50萬噸/年聚醚多元醇擴建等項目竣工,另有6萬噸聚酯多元醇項目、營養品項目、5萬噸水性樹脂項目、2萬噸有機硅MQ樹脂及衍生物項目新增環評公示,長期來看新材料項目群有望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