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過去兩年,A股都處于明顯的結構性行情,且多家分析機構認為,未來結構行情大概率持續。不同于普漲之下的眾樂樂,基民想在結構行情中跑得更穩更快,選擇優秀的基金和基金經理尤為重要,避開不靠譜的基金更為重要。而如何避雷,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經驗。
過去兩年,“不給力”的基金經理大致可分為兩種:一類是沒押中風口錯失大機遇,自身操作也沒能力挽狂瀾,只能遺憾敗北的;另一類是踩中了行業風口,最終業績卻依然告負的。
本文我們就以2021年為樣本,聊聊第二類基金經理為什么抓住了風口仍會顆粒無收。
2021年,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煤炭、有色金屬、公用事業占據全部行業漲幅前五名。
這一年,都有一大批基金重倉了當年五個漲幅最猛的行業,卻收獲了遜色的業績。筆者在每年單位凈值增長率為負的基金中,按照重倉這五大行業市值占基金自身資產凈值比例(均值),從高到低各自截取了20只基金來一探規律(多份額基金只保留一個)。(見表一)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這一年上榜產品數最多的,正是當年因業績奪冠而名聲大噪的前海開源。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021年這三只產品都是由其知名基金經理邱杰所掌管。
公開履歷顯示,邱杰是經濟學碩士畢業,如今擔任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聯席投資總監、投資部聯席行政負責人,身兼要職的他頗受公司信任,其經手過、在管的基金共有18只。他曾掌管過的前海開源清潔能源混合在5年多時間里錄得了超120%的收益,獲得了8個權威獎項,關于他投資的“名言金句”,也都流傳在各大網絡平臺上。
然而這兩年,邱杰的業績愈發低迷,掌管基金凈值普遍出現負增長,如今三只產品也被掛了“黑榜”。邱杰,究竟怎么了?
其實從邱杰掌管的產品前十大重倉股來看,邱杰涉足了漲幅靠前行業但業績依然起不來的原因就是:買得不夠多。
對于當年漲幅迅猛的那些行業,邱杰過于謹慎。其產品買入的風口行業市值占基金本身資產凈值比例排名雖然靠前,但從絕對數額來說并不算大,均處于10%-20%之間,沒有放開手腳,也就沒有獲得太多超額收益。
而對于市場傳統眼光中傳媒與房地產這些低估值板塊,邱杰則大舉買進并駐守其中,吉比特、格力電器、分眾傳媒是其長期心頭好。但當年傳媒板塊僅微漲3.38%,房地產則直接下跌了7.50%。這些板塊表現疲軟,進一步拖垮了整體業績。
做出這樣的操作,與邱杰“極度防守”的投資理念有關。其曾在2021年各季度報告中多次表示:“報告期內我們整體投資策略偏謹慎,權益比例相對偏低,基金凈值表現落后于業績比較基準?!?/p>
從市場基礎投資法則來說,邱杰的意識并沒有什么問題,不追高、求穩、長持的價值投資理念始終是主流。
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呈現出如此業績表現,邱杰是真的在尋找穩健優質股,還是掉進了“低估值陷阱”呢?
關于這一問題的答案,從他對2021年市場展望中說的一番話可見端倪。
邱杰認為:“消費和制造業投資預計仍將向好,而2020年表現較好的房地產投資會隨著擴張性政策的退出而邊際轉弱,受益于海外市場供需錯配的較高出口份額也會逐步回歸……”
明明預感到成長性下降,但邱杰卻“口嫌體正直”,在后期的實際操作并沒有撤離房地產,反而加大了籌碼。以前海開源恒遠靈活配置混合為例,在前十大重倉股中,房地產股從2021年這一年中兩只變三只,持倉比重也逐步從末尾走到頭部。
這究竟是邱杰對房地產“愛得深沉”,還是對低估值的光環過于“迷信”?
或許是投資理念局限加上行業不景氣,這兩年,邱杰在管的7只產品業績普遍不佳,2021年只有兩只基金凈值微漲。(見表二)
對于邱杰“求穩”操作提出質疑,并不代表高估值熱門股就值得提倡買入。但如果一味堅守低估值而忽略大政策走向、企業本身質地、行業成長性等其他因素,一不留神就會掉到低估值陷阱中去。市場從不乏估值不高卻質地優良的個股在后期走出誘人漲幅,邱杰在專注腳下土地的同時,是不是偶爾可以抬頭看看月亮呢?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