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笑
隔壁班一個可可愛愛的小女生忽然剪了個小光頭,著實把大家都嚇了一跳,不明真相的級部老師還特地去找她私聊,語重心長地問:“是不是因為校園暴力?”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聲中,我看著她光亮的頭,狠狠地慕了:無關情愛、暴力、個性,她一定是因為脫發!
作為一個被脫發深深困擾的中學生,面對著每日起床梳頭落在地上的“蜘蛛網”,我時常感到困惑和焦躁。別人的頭發四季如春,我的頭發卻始終停留在落葉的秋季。
聽別人說,如果把頭發都剃光,再長出來的頭發就會像春天冒的小草一樣茂密。可作為一個“愛美人士”,我始終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次性剃光我的頭發,等待它的“二次發育”。
不過幸而,先例在前,看著小甜妹變成光頭路人甲,我還是踏實選擇靠譜的“護發計劃”吧。
換上禿頭必備生姜洗發水,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因此而衍生的抑郁。漸漸地,我開始嘗試做一些造型上的改變。譬如,放下頭發。
對于在外人面前扎了16年馬尾辮的我,這無疑是一個新的嘗試。某日晚自習,我趁著剛剛洗完頭,散開頭發,故意將它吹得半干,以便名正言順地披發來遮掩我的禿頭。悄悄走進教室,任由不聽話的前發下垂,遮蓋我兩旁的視線,以及我略微不自在的神色。
隨著在眾人面前披散著頭發的次數越來越多,甚至有時在鏡子面前被自己的容顏驚艷到,我像一個求知若渴的學生,主動入坑另一個“編發圈”。
每周抽出一些時間去看教學視頻,然后一邊點著暫停,一邊拿自己做實驗,積累了不少“懶人必學編發”。為了裝點頭發,我又舉一反三,廣泛地搜索好看又別致的發卡、發圈、發帶……搜集了整整兩個小袋子,鋪滿在床上,像五顏六色的花海,成功滿足了我洋溢的愛美之心。
記得校運動會那天,我取頭頂的少量發扎了一個小鬏鬏,綁上復古風長發帶,請舍友幫忙卷了卷少之又少的劉海兒,又將兩側的頭發分作等量,扎些許辮子。一番捯飭下來,我得意開懷,自認極具異族風情。
同學笑說我今天走的是“黑怕”風,我但笑不語,走姿分外灑脫。待其走遠后,扭頭就問別人這是什么意思,黝黑?害怕?這是什么形容詞?后來才明白,原來是術語Hip-Hop,嘻哈。
然而編辮子的烽火沒燃多久,就被自己潑了一盆冷水。當第二次月考成績出現明顯下滑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學習狀態:每天上課除了想著吃,便是早上、中午的編發設計,得出結論:編發影響了我學習的道路!于是,我快刀斬亂麻,將大部分華而不實的編發“裝備”安置家中,只留下兩個不易傷發的普通純色小皮筋,以供使用。
在拯救禿頭危機過程中,我從以前的膽小羞怯,到現在膽敢編著6個小辮子自信出門,學會了分發縫、編發、卷發,用吹風機制造高發頂,剪劉海兒……
曾經的我看見學校的學生化妝美發,便在心里偷偷地感慨“學風不再”。可當我自己著手起步時,我才慢慢發現自己管窺蠡測,眼光狹隘。
并非涂著唇彩、打了粉底的學生便是不務正業,規規矩矩穿著校服不施粉黛也不代表專心學業,外在的形象不能評定一個人的品行,只有當自己真正去接觸“變美”這件事,才會發現有些事都是不足為奇。
編輯/王語嫣
實習編輯/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