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順利舉辦。那時,5歲的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上的運動員在場地上散發(fā)光芒。心想:他們都好厲害,年紀輕輕就能為國爭光,將來我也要當運動員!從那時起,我每天都跟著爸爸去晨跑——爸爸知道了我的理想之后,很支持我。
上了小學,我們學校很重視體育鍛煉,一周兩節(jié)籃球課、兩節(jié)跑步課、一節(jié)測評課。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打籃球,而喜歡跑步與跳遠。憑借著出色的爆發(fā)能力和跳躍能力,我被選進了校田徑隊。
進入中學,作為體育生的我們常常被貼上“走捷徑”的標簽。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每天早上、晚上我們都要訓練,熱身都起碼要慢跑6圈,跑到有出汗的感覺了,才能停下。
練起跑,每組20次,要練3組,聽哨聲指揮。哨聲一響,就要快速反應,啟動加速僅在五六秒之間,慢了就要加練。為了起跑快,我們還要練3組高抬腿,3組小碎步加速跑。
練手臂力量,我們常常練抓舉杠鈴,練3組,每組15kg起步,2.5kg依次遞加,加到25kg為止,覺得輕了還可以再加。練推舉60kg為主,覺得輕了,可以再加。練腿部力量,我們常常蹲杠鈴,練3組,60kg起步,跟據(jù)自己的情況加,覺得重了,可以減重量,加到90kg為止,或者練3組負重跳,5kg起步,加到10kg為止。練手指力量,課間拿握力器練,練3組,每組10次。
練中長跑,6圈8分鐘之內,慢5秒加一圈。跟著大部隊,還是很好跑的,我享受那種心跳加速、揮灑汗水的感覺。記得有一次,我離終點就差一步,結果不小心在教練沒有看到的地方摔了一跤,正好慢了5秒。教練用眼神示意我和其他沒達到時間的女隊員加跑。我忍著疼痛,點了點頭,跟著她們又跑了一圈,然后請了5分鐘的假,去校醫(yī)室包扎傷口。
雜練,每天訓練的最后15分鐘都是雜練。教練心情好,就練3組俯臥撐,每組15個,或者仰臥起坐3組,每組15個;教練心情不好,就練平板支撐,堅持3分鐘。每次練完,大家都直接躺在操場上,看看美麗的夜景,享受隊友的按摩。
最常規(guī)的訓練就是隊友用拉力繩拉著練高抬腿加速跑。一開始我是沒有搭檔的,都是善良的田教練拉我練。我的方向感不是很好,一般都是田教練指揮著我跑。后來小美轉體育生,我就有了第一個搭檔。
“小美,記得用力向后壓。”
“好的?!?/p>
腰部阻力明顯加大時,她問:“現(xiàn)在可以嗎?”
“可以的,加油堅持哦!”于是我開始掙脫阻力,練高抬腿加速跑。
“小美,方向對嗎?”
“對的,向前沖就對了?!庇谑俏移疵蚯皼_。
“小沐,抬腿的高度不夠,加油!”我認命,不松懈了,練起了標準的高抬腿加速跑。
最無語的是背搭檔跑和搭檔抬自己的腿,用手臂力量在地面爬行。我比小美重了大概5斤,所以每次我背著她跑,都像練輕功水上漂——她真的很輕。每次她背著我跑,我都會告訴她:“小美,咱不著急,慢慢跑,注意別摔著了?!毙∶啦宦爠?,她的性子很倔,偏要快跑。
練爬行的時候,雖然很考驗隊友默契,但真的很容易受傷。每次爬到我不太行的時候,就換她,她真的很厲害,每次都能把我剩下的全部爬完。我覺得我自己真走運,遇上了一個好隊友——她不會嫌棄我重,不會抱怨,會拉著我向前跑。我很感激她。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看了開幕式和閉幕式,不禁感概,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的表演方式,太精彩了??吹教K翊鳴、谷愛凌等選手在高空上挑戰(zhàn)自我,徐夢桃等選手四年磨一劍,我受益匪淺——只有堅守初心,才能超越自我。
Q:有可以分享給我們的讀者體育生考試時的一些經(jīng)驗,或者考試過程嗎?
團團:考前不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適當放松,抱著一顆平常心考就行了。體育生專業(yè)考試一般考1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遠,原地推鉛球,足球or籃球。這些項目每天都會練、認真練、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同學,考試時不慌張,發(fā)揮正常的話基本上都能過。至于文化課,體育生大多數(shù)都是選大文組合,只要平時上課認真聽講,課后抽出時間來背、來做習題,考試時不慌,發(fā)揮正常,基本上也能過。
Q:在報考時,體育生和其他高考生有什么不同,或者說有什么報考的經(jīng)驗,可以和讀者們分享一下嗎?
團團:體育生高考要提前參加專業(yè)考試,只有專業(yè)分達標了,才能作為體育生參加高考。體育生的文化成績,目前,要過文化線的75%才行。若專業(yè)分很拔尖,文化成績能考到380分+,就可以選自己心怡的學校報考。最好選擇有專業(yè)底蘊的大學。我的專業(yè)分還不錯,文化成績能考460分+,報考的是北體的體育新聞系。
希望每位體育生都能在專業(yè)考試和文化考試中發(fā)揮最優(yōu)水平,考上心儀的大學。
編輯/王語嫣
實習編輯/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