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摘要:在新形勢下,農村地區人口外流導致空房、空巢“兩空”現象,城鎮化“磁吸效應”引發農村人口減少,這都導致農村滅火力量不足,消防設施投入及維護難以維續,給火災防控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挑戰。文章通過實例,結合日常工作和一定的數據分析,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和方法,以期最大限度降低農村地區火災發生率,提升農村火災防控水平。
關鍵詞:農村;火災;防控
一、轄區概況
筆者所在轄區黑河市愛輝區位于我國東北邊境,面積約1.4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38萬人,下轄3個鎮、8個鄉、4個街道、86個行政村,是典型的農業區。
二、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必要性
受到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村地區火災事故一直處于多發易發狀態,特別是春秋季大風天氣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給村民及整個社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農村火災易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屋結構比較特殊,房屋頂層內部很少設有防火分割,加之農村院內都會設有柴棚,堆放木材等易燃物品,一旦某一戶房屋發生火災,并且未能及時控制,就會牽連多戶房屋,造成大型火災,救援難度大,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另外,農村大部分房屋都存在一定的電路老化問題,一些老房子的墻內電路已經出現“爆火花”現象,房屋墻壁被熏黑開裂,且大部分村民為節省開支,家庭電路多為自行敷設,線路線徑選擇不合格、鉸接方式不科學、臨時用電不規范,超負荷、短路、打火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在非農耕時期,村中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相對比較薄弱,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尤其是農耕時期,白天村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離家較遠的土地耕種,一旦發生火災事故,由于滅火作戰人員不足、到場時間較晚等,易造成火災蔓延。因此,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對于有效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問題,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率,避免大型火災發生,提高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對保護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三、當前農村消防安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消防基層工作薄弱
從調研情況來看,雖然通過新農村建設、農村老舊房屋排查、消防宣傳教育等,農村消防工作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農村人口逐步減少,依舊存在很多消防安全問題。一是一些鄉鎮政府領導及村干部對農村消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防范措施不多、方法成效不足。雖然各鄉鎮均建立了消防安全領導組織,但是沒有完全實現實體化運行,消防工作落實不夠,個別組織處于空轉狀態,致使農村消防工作仍停留在一般性的部署和要求上。很多鄉鎮政府現有的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數職,無法全面細致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工作,同時由于個人業務水平有限以及人員更迭變化頻繁等原因,導致無法固定專門人員處理消防安全工作,相關工作缺乏及時有效的銜接。二是農村地區消防安全意識仍不高。盡管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努力下,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消防意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邊遠山區農村,由于群眾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基層消防宣傳滯后等原因,往往成了消防宣傳教育工作中被遺忘的角落,特別是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口的大量外流,村屯居住的多為老年人群,其消防安全意識更加淡薄,對于消防救援也不理解。三是農村火災隱患大量存在。主要是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間距達不到要求,房前屋后還有大量可燃物堆積。村民家用電線亂拉亂接、老化、破損現象較為普遍,存在超負荷、違規用電現象。從火災統計來看,農村地區因電氣原因引發的火災占比達50%以上。由于愛輝區人口較少,農村地區耕種土地較多,大機械使用頻繁,多種機械同時作業,導致在農業播種及秋收季節,村民存儲柴油量加大,有的直接放置在屋內,未與火源電源等保持足夠的防火安全距離。同時,由于缺乏機械保養維修常識,有的機械處于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狀態,易發生農業機械車輛火災。四是季節性變化產生連鎖反應。根據調研來看,轄區86個行政村整體呈現人口季節性變化趨勢。所謂季節性變化是指在農業播種及收獲季節,村民從城市回到鄉村進行勞作,暫時居住在原有的房屋中,勞作完畢后回到城市。此類情況直接導致農村地區空房屋多、空巢老人多,村民不愿意投入資金對房屋進行維修,相關火災隱患長期存在,得不到及時消除。五是鄉鎮消防規劃未有效落實。雖然各鄉鎮均制定了消防規劃或在總體規劃中制定了消防專篇,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步伐,大部分鄉鎮消防規劃實施不到位或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在消防間距、消防車通道、消防設施、電氣線路敷設等多方面均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發生火災時極易蔓延,易發生連營火災。
(二)農村消防裝備及力量不足
愛輝區共有鄉鎮專職消防隊2支,均為依托當地糧庫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還建立了志愿消防隊伍,“一村一屯一泵”建設工作基本到位。從調研結果來看,鄉鎮消防隊伍還不能完全滿足火災救援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青壯年人口減少導致火災撲救人員不足,難以做到及時到位實施撲救。二是普遍缺少防寒型消防水源或加水點,對冬季火災撲救產生嚴重影響。三是消防泵、水槍、水帶、滅火器等基礎消防設施配置不齊全,設備保養不當、不到位,甚至出現損壞或者挪至他處的現象,無法滿足滅火所需。四是消防投入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一些鄉鎮政府沒有將基本的消防設備設施置于發展規劃之內,導致消防裝備建設滯后。根據調研,一些鄉鎮年度消防投入沒有固定的規劃和計劃,多是臨時性的項目,多為修修補補,未能切實解決根本性問題,且一般投入均在2000元以下,難以滿足消防工作要求。
(三)消防監督力量薄弱
一是消防救援部門監督人員少,各項工作任務重,加之點多面廣較為分散,難以深入各村進行消防監督檢查,使得農村消防工作出現漏洞,在日常的監督檢查治理中不能及時發覺和排除火災隱患,在一定程度上給消防工作帶來了阻礙。二是隨著轉隸改制,公安機關的人力物力更多用于治安防控,無暇顧及消防指導、監督檢查,消防監督治理工作趨于淡化。三是對比城市地區,農村的消防網格工作在人員配備、監督檢查、宣傳教育、隱患處理方面還相對滯后,有的網格長落實工作不及時、不到位,或認為消防工作不是網格長的主要工作,思想上不重視,導致農村消防監督工作滯后。
四、新形勢下農村消防安全對策
(一)強化農村消防安全領導職責落實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落實農村消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切實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切實發揮政府在城鄉多元化消防組織建設工作中的統籌、領導作用,細化任務分工,量化工作指標。緊緊圍繞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通過“兩督三考”,切實加大對農村消防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并納入地方黨委、政府、黨政領導班子和個人履職內容。
在成立消防領導班子時,除村委會成員外,還應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村委會成員可以選舉成立監督小組,每天負責村里的消防監督工作,特別是春秋兩季天干物燥,應加強監督監管力度,通過每日巡查、每周抽查、每月大查的方式有效地督促各家各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且每日巡查應實行責任制度,并落實到書面,除了排查違規堆積的易燃易爆物外,還應時刻檢查消防工具是否配備,如每家每戶的院子里都應該設置一口大缸裝滿水備用,家里應備有消防工具等,消防設備呈網格狀鋪設,并及時查缺補漏,避免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及時撲滅,進而引發嚴重險情。通過落實責任制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各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工作力度。
(二)完善消防安全組織機構并實體化運行
鄉鎮一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組織機構,成立鄉鎮消防安全委員會,明確消防安全管理人,依法落實規劃建設、資金投入、專職(志愿)隊伍建設、網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責任,制定鄉村防火公約,將消防安全納入村規民約,建立村屯消防工作組,每個村設立消防安全責任人,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轄區消防安全問題,實現實體化運行并逐步取得成效。
(三)增強農村消防監督力量
持續深化“一村一輔警”、扶貧工作隊的親民工作方針和輻射作用,開展隱患巡查、消防宣傳。緊密結合鄉鎮事權綜合改革,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內容,探索實施委托執法等方式,將消防執法的事權下放到鄉鎮、街道一級,解決消防監督執法力量不足問題,防止出現監管空白。
(四)深化消防宣傳教育
繼續依托墻畫、板報、懸掛或粘貼消防宣傳標語及發放宣傳資料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以影音視聽等群眾樂于接受的高效快捷的方式,向群眾推送消防安全警示信息。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分析消防安全需要,及時向目標人群推送消防安全知識。充分發揮“學校”和“鄉鎮”兩個消防宣傳陣地,將消防知識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將消防安全融入中小學生的教育之中。
例如,村委會可以組織村民參與消防知識科普活動,讓村民了解不同火災的撲救方法。如做飯時炒菜的鍋突然起火,應尋找鍋蓋或者抹布將其蓋上,阻斷氧氣,而不是用水澆滅。當液化氣罐起火時,應先用濕抹布將火蓋滅,再關閉閥門,然后給當地有關部門打電話,由專業人士將其帶走并處理。與此同時,村委會還應該組織每家每戶都學習如何使用滅火器,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每戶人家都提供一個滅火器以備不時之需。村委會組織消防部門通過抖音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平臺進行科普宣傳,一來可以更好地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幫助村民提升能力和見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做好消防滲透工作,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當地的火災防控能力。
(五)不斷完善農村滅火救援體系
要針對農村分布面積廣、區域跨度大、滅火作戰人員不足、發生火災難以實施撲救的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資源,挖掘社會各類應急力量,充實完善農村消防隊伍,建立健全以鄉鎮專職消防隊為中心,以鄉鎮、村志愿消防隊為補充的農村消防隊伍網絡,不斷完善農村滅火救援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協同作戰演練、技能比武、檢查考評等工作,切實增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整體作戰能力。村委會有關部門應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做好消防措施,例如有些地方與河流距離較遠,一旦發生火災很難及時獲取水源,因此應通過鋪設水管的方式進行引流,或者在附近安裝滅火裝置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消防網點都成為一個可以提供水源的地方,避免出現救援不及時等現象發生。
(六)做好火災隱患排查整改
鄉鎮政府要組織開展村屯火災隱患排查,并督促落實整改,要廣泛發動村民群眾主動自覺地整改火災隱患。同時各村委會、鄉鎮企業、各單位要開展自查自糾,對人員較集中、存放可燃物較多、容易引發火災的重點部位、重點場所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發覺并整改火災隱患,切實提升村民群眾的防火安全意識,加大生產生活中用火用電的治理,杜絕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五、結語
農村消防工作是最基層的消防工作,關系到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們要正視當前農村地區的消防安全形勢,持續夯實農村消防安全基礎,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農村消防工作,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加強農村滅火力量,為農村經濟發展和振興創造一個良好、優質的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1]孫海濤.淺談如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火災防控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6):75-76.
[2]王勇.加強鄉鎮地區火災防控工作的對策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2,08(05):122-125.
[3]范永祥.如何提高農村火災防控能力[J].消防界(電子版),2017,03(11):64-65.
[4]潘錦凱,潘偉烽.淺談抓好新形勢下城鄉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J].卷宗,2015,05(10):572.
[5]張玉鑫.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森林防火預防問題[J].中國科技博覽,2015(2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