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九靈
天然鉆石的尊貴地位,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屬于一家很有遠見的企業——戴比爾斯聯合礦業有限公司。
戴比爾斯公司用上百年的時間塑造了鉆石的市場地位,當然,也塑造了它自己在鉆石市場上的地位。戴比爾斯公司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是靠壟斷礦產來控制供給,二是靠營銷宣傳來限制需求和流通。
早在1902年,戴比爾斯公司就通過并購企業、收購存貨等手段,掌控了全球80%的鉆石產出(主要在南非),從而輕松控制了每年的鉆石供給量。只要維持鉆石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戴比爾斯手上的鉆石礦就是搖錢樹。
后來,戴比爾斯公司又通過巨額且持續的廣告投入,幾乎將鉆戒塑造成了求婚的必備“魔法道具”,并推出了一句閃耀整個商業史的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鉆石等于愛情,意味著很少有人會賣掉鉆戒——難道你的愛情是可以買賣的嗎?就算真的有人賣,誰會買呢——難道你的愛情是二手的嗎?
二手鉆石的流通受到極大的抑制,鉆石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便能長期保持。
人造鉆石并非近幾年才出現的新產品,早在1953年,瑞典電氣公司就率先合成了40顆小粒鉆石,但沒有對外公布。
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人造鉆石技術。因為鉆石除了是奪目的珠寶,還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打磨之前的鉆石,別名金剛石,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材料,廣泛應用于礦產、航天、原子能、計算機等領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全國的金剛石都要從蘇聯進口。1959年,中蘇交惡,無法進口金剛石了;我們的“老師”也沒了,脖子被卡,只能自力更生。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簡稱“三磨所”)攻克技術難關,終于制造出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兩年后,三磨所又研發出我國第一臺制造金剛石的設備——六面頂壓機。
三磨所為我國工業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也為河南省打下了超硬材料產業的基礎。
改革開放后,一部分工人、技術人員從三磨所離職,將相關技術經驗帶到了河南省各地,并在后續發展中實現了寶石級人造鉆石技術的突破。
目前,中國是人造金剛石第一大國,而這其中產能的絕對主力便是河南省,柘城縣甚至打出了“中國鉆石之都”的稱號。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約有1萬臺六面頂壓機,用于人造鉆石生產的約有3000臺——產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1959年是鉆石歷史上一個特別重要的年份,不只是因為中國,那一年,戴比爾斯公司也成功合成了人造鉆石,不過他們顯然不會拆自己的臺,便選擇將這項技術暫時束之高閣。
同年,蘇聯發現了巨型的米爾內鉆石礦,產量大到戴比爾斯公司根本不可能將其產出的鉆石買完。
控制供給不成,戴比爾斯公司轉而尋求同蘇聯人合作。蘇聯人口頭答應了,說大家有錢一起賺,但始終對這家公司懷著一定戒心。
為了應對不斷出現的新鉆石礦,戴比爾斯公司想出了新招——當裁判。作為主導的一方,戴比爾斯公司推動制定了非常復雜的“4C標準”,規定只有在克拉重量、顏色、凈度、切工4個方面都符合標準的鉆石,才是高級貨。講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我產的才叫鉆石,你產的只是石頭。
事實證明,這一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蘇聯人。但幾十年后,這招倒成為中國人獲勝的關鍵。
由于人造鉆石在成分、硬度、顏色等各個方面與天然鉆石一模一樣,“4C標準”一下子成了人造鉆石的最佳廣告。而且,人造鉆石的培育速度更是快得驚人:培育1克拉的鉆石,只需要一周。另外,由于人造鉆石生產成本低得多,天然鉆石的市場頹勢盡顯。
作為縱橫市場百年的巨頭,戴比爾斯公司不是沒想過應對辦法。比如,他們曾將廣告語改成“天然的才是稀有的,天然的才是鉆石”,以宣揚“人造鉆石不是真鉆石”的觀念,甚至還斥巨資造了一臺能夠鑒定人造鉆石的機器。
但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這不太管用:大家花巨款買的是閃閃發光的鉆石,而不是認證證書,誰會把證書戴在手上呢?
回顧中國人造鉆石產業的崛起,感覺有點兒無心插柳的意味,但仔細分析中西方產業思維的不同之處,方知偶然中有必然。
20世紀60年代,國內1克拉金剛石的價格是32元,一臺六面頂壓機一天的產能是300多克拉,一天生產出的金剛石可以賣1萬多元,是不折不扣的搖錢樹。
照戴比爾斯公司的邏輯,三磨所應該守好這棵搖錢樹。但三磨所的做法是,熱情地幫助各地來的技術人員,甚至成立小分隊,主動把這項技術推廣到全國各地。盡管這樣做會讓中國金剛石的價格下降,影響三磨所的效益,但能讓全中國的工廠用得起金剛石。
戴比爾斯公司從珠寶產業起家,秉承的是奢侈品的邏輯,天然地關注稀缺和壟斷;而河南省的人造鉆石產業擔負著國家重任踏上征途,秉承的是工業品的邏輯,其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可以說,兩種邏輯差異的根源,是從起點就決定好了的。在雙方執行力都一樣強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當然也可以預見。
5
目前,人工合成金剛石主要還是用于工業領域,只有少部分被用作珠寶。但是,人造鉆石的產品競爭力已經有目共睹,加上世界鉆石礦源日漸枯竭,天然鉆石的衰落之勢已經顯現。
貝恩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0年,人造鉆石的市場滲透率從4.3%提升到6%,預計未來將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
人造鉆石將逐步取代天然鉆石,這已成為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中國的各大人造鉆石企業也都已經開始向珠寶領域發力。
可是,戴比爾斯公司輸了嗎?未必。
還記得前面說過戴比爾斯公司在1959年合成了鉆石嗎?多年以來,他們雖然不用,但對這項技術一直保持著關注與準備。近60年后,他們拿出了這只“備胎”。
2018年,戴比爾斯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鉆石品牌。
當然了,作為天然鉆石行業的大哥,戴比爾斯公司也沒真的徹底“投敵”。他們仍然保持了天然鉆石在人造鉆石面前的優越感,宣布人造鉆石將“只做飾品,不做婚戒”,并且告訴客戶:人造鉆石不適合在重要場合佩戴。戴比爾斯公司的意思很明確:比技術,我也有;比營銷,我底子更厚。
(摘自“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