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信音電子(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音電子”)主營連接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筆記本電腦、消費電子和汽車等領域。
2021年6月,信音電子遞交招股書,申請登陸創業板,目前已進入沖刺期。但本刊在研讀其招股書后,發現公司依然存在著部分問題:一是公司新三板上市期間發布的年報與此次招股書披露的采購數據不一致,且有供應商還沒成立就產生了賒銷額;二是公司與客戶發生了疑似委托加工的行為,卻認定為正常的購銷交易,或存在做高收入的目的;三是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報告期公司產銷率也略有下滑,但依然欲募資翻倍擴產,產能消化存疑;最后,公司與部分客戶存在競爭關系,經營獨立性待考。
招股書顯示,2018年信音電子對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額分別為世勛集團及其下屬公司2627.10萬元、昆山瑋奧精密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瑋奧精密”)2118.36萬元、禾創集團及其下屬公司1927.12萬元、杭州金超物資有限公司(下稱“金超物資”)982.90萬元、整隆集團及其下屬公司935.09萬元。
2019年,信音電子對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額分別為世勛集團2956.58萬元、瑋奧精密2328.06萬元、禾創集團2024.04萬元、昆山沃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1412.40萬元、整隆集團1347.88萬元。
而信音電子2018、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前五名供應商及采購額分別為瑋奧精密1224.90萬元、香港世勛國際有限公司1000.40萬元、增城市興禾旺塑料五金電子廠712.50萬元、蘇州本茂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茂五金”)439.11萬元、整隆電子425.34萬元。
2019年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額分別為世勛國際2821.85萬元、瑋奧精密2328.06萬元、整隆電子1086.56萬元、金超物資939.19萬元、昆山大瑞來機電有限公司919.80萬元。
除了數據不一,天眼查顯示,信音電子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的第四大供應商本茂五金資質也不明,人員規模不詳,參保人數為0。
并且,該企業成立于2014年5月27日,而在公司2014年年度大事記報告中,本茂五金就已經產生了一年以上的賒銷款。

數據來源:天眼查
盡管信音電子在招股書中稱前五大供應商不包括機器設備供應商,但剔除此影響后多處數據依然對不上。信音電子前后披露的采購金額為何差異如此之大?信音電子是否對2020年及2021年的采購數據也進行了調節?本茂五金還沒有成立,信音電子是怎么與其產生賒銷額的?這些都需要信音電子給出答案。
本刊發現,信音電子報告期大客戶之一整隆集團及其下屬公司不僅與信音電子有采購關系,還有銷售關系。具體來說,就是整隆系先向信音電子采購連接器,加工之后銷售給信音電子或其他客戶。
然而據過往案例,這一行為更多被認為是委外加工而非正常的購銷交易。
曾經在2016年,保力新(曾用名堅瑞沃能)子公司沃特瑪與江西佳沃及東莞沃泰通發生購銷業務出干對電芯質量的把控及原材料采購,后續倉儲問題的考慮,沃特瑪將主要原材料銷售給江西佳沃及東莞沃泰通。同時購買其生產的符合質量標準的電芯,保力新將該項業務化作為正常的購銷業務處理。但最終被市場認定為委外加工。眾所周知,如果將委外加工算為購銷模式,就會確認營收,增厚當期營業收入。
信音電子是否也存在這種目的不得而知,即便沒有,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會計處理不夠謹慎。
此次IPO,信音電子擬募資45425.50萬元擴建58000萬件連接器項目,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后,預計新增營業收入為99,894.60萬元,新增凈利潤11052.70萬元。
對比原有產能,信音電子此舉可謂是翻倍擴產。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子制造業制造水平的迅速發展,下游行業對于連接器產品的性能需求不斷提高,該行業的競爭也愈加激烈。信音電子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筆記本電腦連接器、消費電子連接器和汽車連接器,這也正是連接器行業發力的重點,泰科、矢崎、安波福、立訊精密等國內外巨頭早已占據先發優勢。
除了新市場開拓較難,在老客戶方面,盡管信音電子與惠普、廣達等大廠建立了合作,但仍有兩個不利因素:一是公司客戶群固定,未來需求可能有限。2019-2021年,公司產銷率持續下滑,分別為103.23%、98.79%、97.80%。并且,大客戶始終有選擇權,供應商較為被動。當初蘋果就有意引入多家旗鼓相當的供應商,而一眾“果鏈”供應商為爭訂單持續加大研發提高品控、壓縮利潤,瘋狂內卷,導致成本、盈利雙雙承壓。
二是面對較為強勢的客戶,公司似乎也沒有爭取到太大話語權。多年來,公司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在40%左右,且報告期內還波動上升。如果持續開采現有客戶需求,公司未來資金流動性或持續承壓。
在競爭激烈,內外市場開拓都存在隱患的背景下,信音電子后期產能是否能順利消化也被市場所質疑。
報告期內,信音電子存在與競爭對手合作的情況。公司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競爭對手分別為括鴻海集團、立訊精密、安費諾等。
而報告期內,信音電子向鴻海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684.25萬元、5537.87萬元、5935.97萬元、1365.46萬元;向立訊精密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45萬元、7.02萬元、81.84萬元、10.13萬元;向安費諾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7.3萬元、7.08萬元、1.41萬元、0元。
客戶與自身存在競爭關系,這是否會影響信音電子的經營獨立性和收入穩定性需要進一步商榷。

數據來源:信音電子2014年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