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優雅,是恰如其分地表達一個人的善良、體貼和修養的獨特氣質,當體面的儀態、舉止、言談和自身的周正、漂亮相加,才是真正的內外兼修。無論生活境遇如何,生活壓力怎樣,一個人能時時保持優雅,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歲月之憾,這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情懷。
一個小女孩和媽媽一起逛商場,遇到一個身體殘疾的男士,男士的雙腿骨瘦如柴,一邊彎曲著,一邊拄著拐杖艱難地行進著。突然,小女孩跑過去問:“叔叔,您的腿怎么了?”男士低頭看了看小女孩,微笑著說:“命運沒有給我一雙像你一樣的好腿,所以給了我這個東西——拐杖。”當一個人看淡了生活的困頓,甚至病魔的威脅,還有什么不能優雅的?不抱怨,不把不幸歸咎于世界,擁有堅強,淡淡地化去身上的戾氣。以春風般的姿態,有尊嚴地呈現給世界一種從容,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優雅。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世界是心的一面鏡子,心里快樂,處處是笑容,盡顯優雅。韶光易逝,剎那芳華,心中存有光芒和定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給予人優雅和安寧的力量。
面對紛擾塵世,優雅是暗香浮動的淡定氣質,更是靈魂和骨子里的東西。疾病和失子,并未將恬淡的笑容從秦怡臉上抹去,反而更為動人。優雅是精神富饒,愛之深沉,就像作家三毛和傅雷夫婦,用文字構建起美好的精神家園,他們把個人境遇的痛隱藏在心底,將無比的優雅舉到頭頂,至今令人懷想。
貝聿銘在蘇州建美術館時,那里生有一棵松樹,非常漂亮。人們都說,這棵松樹放在這里不合適,來參觀的人會無意中把松針揪掉的。貝聿銘微笑著說:“應該不會的,因為我設計的這個美術館非常優雅,人們進了這里,會自然而然忘掉粗魯。同時,我可以給這棵漂亮的松樹,加上一個低低的不銹鋼圍欄,就像給字畫裝裱加框一樣。”結果,這松針從來沒有被人揪過,官方的解釋是優雅的設計環境造就了優雅的人。優雅是文明和文化的體現。一個人優雅的個性品質,要用文化和知識去熏陶,用人格和擔當做支撐,用博愛和情懷去滋養。一旦社會因躁動的風潮缺失了優雅,那么低俗必然成為時尚。
以深厚的素養、寬廣的心境達至一種修為,實際上是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個人形象。優雅的核心是愛和關懷,是為他人考慮。從暖人的稱呼到貼心的話語,從真誠的問候到及時的幫助,不僅需要涵養如春的脾性,更需要低頭走心的平等情懷。
做一個優雅的人,還要有愛心和寬容心,遇到不自覺的人,只靜靜地看著,微笑著,沒有太多的不悅,有時反而能主動和不喜歡的人交朋友。不施粉黛,不故意掩蓋歲月風霜,歷盡了世事浮沉,可是眼里透出的依然是清澈干凈的光。優雅是由表及里的積淀,需要內涵的修煉。“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泡一杯佳茗,坐擁書香,靜心思考,淡定的微笑會一點點找到你。
面對做不到的事情,懂得放棄與認輸,不慌不急不躁,寵辱不驚,得失隨意。真正做到了心境平和,才能少卻煩惱,才能以健康寧靜面對生活的不如意。用多元的知識熏陶自己,心靈會得到洗禮,心志也漸漸變得高遠,甚至連身心都達到了脫胎換骨的狀態。
優雅不是與生俱來的,要經過修煉。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