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卉 王一秀
三月,蔚藍海岸,威海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為這座城市奮戰了11天的一位白衣戰士,卻在春風中遠去。2022年3月20日6時,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主任技師白曉卉,因突發疾病,倒在了抗疫的第一線,年僅42歲。威海街頭,棵棵掛滿了白花的玉蘭樹搖曳著,向英雄致敬、告別。
全國婦聯在3月22日做出決定,追授白曉卉“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決定指出,白曉卉胸懷“國之大者”,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奮不顧身奔赴抗疫最前線,毫無畏懼投入防控救治工作,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展現了醫務人員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以實際行動詮釋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對人民的承諾,是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女性代表。
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后,白曉卉顧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威高諾潤檢驗所查看實驗室條件,指揮運抵的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當天14時,白曉卉作為第一組的一員,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隊長的工作已經很繁雜了,不僅要參與疫情處置決策,還要布置分隊的工作,可她還要在實驗室參與一線檢測操作。”白曉卉“一天到頭手和嘴都不閑著”,她還多次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樣本采集、運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培訓。
快速準確完成大量核酸樣本的檢測是疫情防控的基礎,但對于檢驗人員來說則意味著挑戰。“檢測時需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服內又悶又熱,有時護目鏡上都是水珠,只能從邊邊角角看過去夾樣。”白曉卉這樣描述檢測工作。為了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加上防護服厚重封閉,一輪檢測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布滿了護目鏡的壓痕。許多比她年輕的同事結束一個班次回到房間都感覺累,可從沒有人從她口中聽到過“累”這個字。
“我感覺自己是很普通的勞動者,沒有很突出的成績,也沒有很多感人的事,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普通的。”2021年,白曉卉當選“齊魯最美職工”時這樣說。雖然年紀輕輕就擔任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成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但白曉卉一直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檢驗人。
2020年7月,喀什出現疫情。白曉卉帶隊支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見到我,她直爽地說:‘工作的事你來安排,我們聽你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核酸組組長沙銀中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聽候自己安排的就是業內赫赫有名的白教授。輪到白曉卉休息時,她會給沙銀中打個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支援?”一天晚上,實驗室收到五六千管樣本的緊急檢測任務,白曉卉得知情況后,帶著隊員立馬趕到,投入檢測工作。
作為一名奮戰在邊疆的檢驗人員,沙銀中深知,白教授絕非普通,而是像天山雪蓮花一樣的珍寶。實驗室之前開展核酸檢測一天一個批次,疫情期間一天要做到五六十批次,樣本量激增,風險就增加。白曉卉和同事開展了9天培訓,以在全國各地豐富的檢測經驗為例,告訴喀什的檢驗人員,大樣本情況下流程如何優化,人員如何分工,儀器如何保養……“在最無助的時候,白教授給了我們行動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對我們巨大的幫助。”沙銀中說。
2020年6月,北京發生疫情,山東省第一時間組派山東醫學檢驗隊支援北京。得到消息后,白曉卉立即報名。“當時大家考慮到她家里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小學,小的當時還沒上幼兒園,勸她別去了,可她還是報了名。”同事劉蕓說。這朵綻放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將芬芳灑向大地。
作為山東醫學檢驗隊隊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白曉卉北上支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工作。她同隊友們與北大人民醫院檢驗科人員混編,停人不停機,24小時輪班工作。在48小時內緊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對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備4個功能區和高壓滅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創造了令北京同行稱贊的“山東速度”。
2022年1月,白曉卉再次踏上征途。作為領隊,她帶領由6名同事組成的檢測隊奔赴河南。同行的劉蕓親眼見到她安排各項事宜:進實驗室開展檢測,和當地醫療機構、疾控部門業務對接,接收標本,協調班車司機……忙得甚至難抽出時間與孩子視頻。聽到年幼的孩子在電話里對白曉卉喊“媽媽你什么時候回家”,劉蕓關上門退出去,“不忍心聽”。
雖然危險、辛苦,但白曉卉無怨無悔。“我愿意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用心守護患者健康。”白曉卉這樣吐露心聲。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以白曉卉醫生為代表的抗疫一線力量持續奮戰下,山東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山東省立醫院旁,玉蘭花兒在靜悄悄地開。白曉卉的同事們,擦去眼淚返回操作臺,繼續為疫情防控堅守崗位;她年輕的學生返回實驗室,要用更好的實驗結果告慰恩師;在新疆,她帶過的檢驗隊伍,成為阻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