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那年,18歲的陳雪月正在等高考成績,當時接到外公的電話,讓她馬上回家。
陳雪月的外公孫慶臣,是遼寧民間皮影藝術家和遼南皮影“非遺”傳承人。當時老人已經年過八旬,身患重病。他拉著外孫女的手說:“雖然我們這一行自古就有傳男不傳女的規矩,但你的五個舅舅都對皮影沒有興趣,也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我想來想去,你從小就喜歡皮影,我只能指望你了,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陳雪月是個孝順女孩,自幼和外公的感情很深。老人彌留之際的要求,她不忍拒絕,于是鄭重地點頭:“我愿意!”
“記憶中第一次接觸皮影,大概是4歲。當時我覺得外公一個人用皮影就能指揮千軍萬馬、講古話今,特別神奇。我不光愛看,還喜歡跟在外公身邊,外公做皮影道具時,我就給他遞各個關節配件,也不知是幫忙還是搗亂。”長大一些后,陳雪月提出讓外公教她做皮影道具和學表演,但外公搖頭說:“可惜你是個女娃,我們這一行有個規矩,傳男不傳女!”當時,外公破格把皮影藝術的接力棒交給了她,但陳雪月從未系統學過皮影藝術,根本就沒法很好地傳承,怎么辦?
當年冬天,在外婆的支持下,陳雪月只身遠赴北京,決定拜皮影大師周樹飛為師。周老師認為女孩很難吃這個苦,就婉拒了。當時正值北京下大雪,陳雪月頂著風雪在周家門口苦等了四天四夜,手腳都凍傷了。周樹飛得知陳雪月是遼南皮影名家“丑孫”的外孫女時,才打開門,說:“你怎么不早說?”陳雪月說:“我來拜師,憑的是對皮影的熱愛,不是投親靠友,為什么要提我外公?”周樹飛覺得這小丫頭很有個性,但還是要對她進行考核。考試很特別,因為做皮影最重要的是要有定力,所以考題就是干坐八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不準說話。陳雪月都做到了。
皮影好看,但做起來很難,僅僅是熟皮制作這一步,就嚇退了好多人。從市場里挑選三四歲的小黃牛的皮,而且只能是脊背的皮,這樣才夠均勻、夠透明。挑選的過程中,必須用眼睛一遍遍觀察,看皮子上有沒有白斑,有沒有傷痕,然后連毛帶血地買回皮子,埋進生石灰里,等待泡發。等待的這段時間最難熬:皮子腐臭味四散,放在外面不放心,你還得把它放在家里,并不停地翻弄它,為的是隨時了解“熟”的程度和均勻度。陳雪月每天都能接到師父鄰居家的“控告書”,說她把四周搞得臭氣熏天!周樹飛就向鄰居們道歉,說她剛來到北京業務不熟,制作時忘了采取防臭措施。
其實這時候,機械制作的熟皮已經可以基本替代人工熟皮。但陳雪月堅持自己動手:“因為外公說,只有親手做的熟皮子,制成皮影才有靈性。這話可能有點兒玄,但制作皮影對皮子的透明度和柔軟度有特殊要求,這是事實。”接下來捂皮、壓皮、搟皮、磨皮、上油……每一步都不容輕視。等到了皮影雕刻這一步,你才會真正領教皮影技藝的繁雜多變:直線紋路用平刀,圓形花紋用鑿刀,曲折花紋用斜口刀……皮影雕刻師們在雕刻皮影時,一般都要用十幾把大小彎直不同的刀具。一件皮影雕刻下來,少則三五千刀,多則數十萬刀,這是基本功,也是制勝局。陳雪月憑著精湛的技術和女性的細心,從頭至尾,一把小刀,臉刻五分表忠善,臉側七分顯奸邪。當陳雪月伸出手,你就知道她是怎么做到這些的了:本應是一雙年輕女性蔥白玉潤的手掌,上面布滿道道傷痕,新舊交錯,老繭橫生。工作的時候,陳雪月過于專注,手上不知不覺被劃出一道道口子。10根手指上沒有一片指甲是完整的。
陳雪月說,皮影之所以能活靈活現,能在人的操縱桿下躍馬揚鞭、長袖善舞,主要是因為它有著與人和動物一樣的身體關節。如此一來,釘綴便成了整個皮影制作過程中最難,也是最關鍵的部分。每個人物和動物的關節位置,都需要摸透人體骨骼的結構,通過反復嘗試才能最終確定,不可弄錯一分一毫。為此,陳雪月自學了生理學,壯著膽子觀看過人體解剖,以深入了解人體結構。
陳雪月跟隨師父周樹飛,一邊苦學技藝,一邊遍訪全國各地的名師,搶救瀕臨滅絕的各地皮影。在師父的幫助下,陳雪月不僅深入了解了京派皮影,還對嶺南派、豫派、陜西派的皮影有了研究。
三年后出師,陳雪月回到沈陽,一心傳承和發揚遼南皮影。然而,說要堅守,談何容易:往日人潮擁擠的茶館和劇院,如今門庭冷落,票友寥寥無幾。當時在整個遼寧省,遼南皮影僅有六個人在做。藝術家們只能空坐幕布之后,靜靜等待每月的一兩場演出。因為收入太少,連賺回基本的伙食費都艱難,更別提發揚光大了。“不是沒有考慮過前途和未來,但一想起外公交給我的使命,還有自己的愛好,再進入各種劇情,就把這一切都忘了。”陳雪月的丈夫也是個皮影愛好者,為了支持妻子,他把家中的一套房子賣了。他說:“只要你真心喜歡,就堅守,我出去找工作,賺錢支持你!”丈夫的支持令陳雪月感動,但她不能不考慮皮影的出路。經過再三考慮,她發現很多孩子對民間傳統文化感興趣,于是帶著皮影走到孩子中間,從小培養他們對皮影的興趣。“依皮成形,借光成影,一聲鑼鼓響,皮影在暗夜的微光中慢慢蘇醒。”她和新鮮的小生命共同唱起古老的戲曲與歌謠。
2008年,陳雪月與師父周樹飛帶著皮影《功夫熊貓》,應邀參加戛納電影節。主辦方特地為他們設立了專場,三十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觀看了他們的表演。“僅靠一雙手,舞動百萬兵……”演出拉開大幕后,外國觀眾才發現,這位來自中國東北的“80后”手藝人,正濃墨重彩地重寫著“非遺”歷史。表演結束后,觀眾們長時間熱烈鼓掌。陳雪月哭了:“我終于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公的心愿,在一動一靜中,他跟我隔空對話,他說:‘祖祖輩輩冒死守住的文化,不能丟!”
2013年,陳雪月作為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代表去加拿大參加中國文化民俗展。“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到國外,令我感到特別自豪。”不久,陳雪月代表中國匠人,參加了在保加利亞莫斯利安舉辦的世界傳統文化節,為外國友人表演了中國皮影,得到了一致好評。
舞臺背后的陳雪月,一人唱盡千古事,驚艷世界。而在工作室里手握刻刀,裁制皮影角色的時候,她比以往更有力、更篤定。“我希望我刻下去的每一刀,都在給它一個靈魂。”22年過去,她做到了。目前,陳雪月成立了工作室,將陜西皮影的細膩和東北皮影的粗獷完美結合,創新改良了皮影樣式,受到了更多觀眾的喜愛和關注。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