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的起因與背景
最近幾年在社會上有一種“不盲目迷信濕毛巾,不是所有火災都要跑”的宣傳口號,認為火災燃燒的產物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濕毛巾對其作用甚微,號召大家不要迷信濕毛巾,免得遇到火災時尋找、弄濕毛巾耽誤逃生時間等。在這種錯誤宣傳的影響下,使得一些不懂火場逃生知識,遇到火災圍堵又無法逃生的人,不敢再用濕毛巾保護逃生,而是干等消防救援人員救援以致造成被火活活熏死或燒死的慘痛后果。
例如,2022年4月16日,石家莊某小區19-903室,因戶主酗酒后吸煙不慎引發火災。造成一家4口死亡,直接財產損失24萬余元。
通過現場調查可知:戶主酗酒后回到家中,并躺臥在客廳沙發上喝水、抽煙。其妻聽見門響后知其丈夫已經回家,但30分鐘過去了客廳無動靜,便去客廳看其丈夫,隨見客廳里充滿了很多煙霧,本來可以憋一口氣直接沖出戶門逃生,但因聽信了“不盲目迷信濕毛巾,不是所有火災都要跑”的宣傳,便給904室的鄰居打電話,說家中發生了火災,煙霧很大,無法開門,請求鄰居幫助開門,并告訴了密碼。904室的鄰居來到903室門口時聞到了煙味,然而因門鎖系指紋密碼鎖,戶門無法打開。這時戶主妻子才想起撥打119電話報警。當地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到達現場后,即對入戶防盜門進行破拆,室內充滿濃煙,現場未見明火,先后將戶主及其女、其妻和其子救出,經尸檢確認,一家4口全部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現場勘查發現,其妻的房間至家門的距離僅僅7~8米遠,從鄰居家聞到煙味至打119電話報警時,長達50多分鐘的時間里其妻及子女竟然無一人想到使用濕毛巾防護去逃生。活生生的一家4口被濃煙熏死,教訓極其深刻。火災現場見圖1和圖2。
又如,2021年12月19日上午,武漢陽邏四小一棟6加1的小樓頂樓起火,姐妹倆被困屋內。但姐妹倆只在窗口哭著大聲呼救,未能及時使用濕毛巾設法逃生,在火災中殞命(大的16歲,還在讀中學,小的5歲)。火災現場見圖3。
按樓層每層3米計算,從7樓至1樓最多21米遠,也不超過22米,此時,如果姐妹倆不只在窗口哭著呼救,而是主動采取濕毛巾保護等正確的方法逃生,或許這起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再如,2021年12月10日,武漢萬科傳奇唐樾居民住宅發生火災,一家三口被困在二樓的屋內,只在窗口哭著大聲呼救,不知主動采取濕毛巾保護設法逃生,幸遇一名快遞小哥在窗外營救才幸免于難。火災現場見圖4。
火場上主要燃燒產物的水溶性
要弄清楚濕毛巾究竟有無濾煙作用,首先應當知道燃燒產物中都有哪些產物具有水溶性。根據有關實驗(見圖5),火場上常見的10種燃燒產物都是具有水溶性的。
1.二氧化碳(CO2),是木材類含碳物質完全燃燒的產物,溶于水。通常20℃時每100體積水可溶88體積二氧化碳(水溶性1:1)。例如,我們喝的汽水里邊就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火場上二氧化碳最多,雖然其本身沒有毒性,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使人體無法呼吸到足夠的氧氣進而造成有害的影響。
2.二氧化硫(SO2),是含硫可燃物燃燒后的產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二氧化硫溶于水,在通常情況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約40體積的二氧化硫。
3.氰化氫(HCN),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含氮高分子材料的燃燒產物,標準狀況下為液體,相對密度為0.6876,易燃,性極毒。沸點26℃,與水可無限制互溶,1體積的水大約能溶解700體積的氰化氫。
4.甲醛(HCHO),是軟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的燃燒產物,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毒性氣體,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1體積的水能溶解約40體積的甲醛。
5.氯化氫(HCl),是含氯可燃物的燃燒產物。它是一種刺激性氣體,易溶于水,在0℃時,1體積的水大約能溶解500體積的氯化氫。
6.五氧化二磷(P2O5),五氧化二磷是含磷可燃物的燃燒產物,能溶于水,生成偏磷酸(HPO3)或正磷酸(H3PO4)。
7.氨氣(NH3),極易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的水大約能溶解700體積的氨。
8.氯氣(CI2),在室溫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2體積的氯。
9.硫化氫(H2S),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的水可溶解2.6體積的硫化氫。
10.一氧化碳(CO)在火場上屬于不完全燃燒產物,易燃,有毒。難溶于水,但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也能溶解約0.023體積的一氧化碳。
各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溫度和氣壓的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溫度越低、壓力越高,其水的溶解度越大。故以上氣體的水溶性是在0℃和常壓下的結果。
火場上捂濕毛巾逃生的主要防護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濕毛巾雖然不具有隔絕式空氣呼吸器一樣的防毒作用,但以下作用是不應當被忽視的,我們不能因為在眾多案例中出現了一兩個使用不當的案例就完全否定濕毛巾的作用:
1.煙氣經濕毛巾過濾后,可以有效降低煙氣的溫度,減少對人體呼吸道的灼傷。
2.可以有效過濾火場中產生的炭粒和其他固體顆粒。火場上看到的黑煙就是未燃燒的炭粒,濕毛巾能阻止炭粒和其他固體顆粒進入人的呼吸系統。
3.煙氣中有很多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氯化氫、氰化氫、甲醛等,人體呼吸時吸入的氣體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燃燒產物能被濕毛巾中的水溶解。在火場逃生的短時間內可以減少煙氣毒性。
在沈陽萬達火案的央視報道視頻中可以看到,成功逃生出來的10余名工作人員中,1名女工作人員拿開護鼻的濕毛巾后發現,濕毛巾上黏有大量黑黑的灰燼、炭粒(煙)等,而且這10余名工作人員的身體都安然無恙。這就更加充分地證明了濕毛巾的濾煙和濾毒作用。沈陽萬達售樓部火災現場見圖6。
實際上,在沒有呼吸器但是需要進入濃煙彌漫的地方進行偵察和巡視時,有經驗的火場指揮員會在脖子上掛一條濕毛巾,以便臨時保護自己。這也進一步從實踐中證明了濕毛巾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火場上的絕大多數燃燒產物及灰燼、炭粒等也都是溶于水的,也都可以通過濕毛巾的過濾、降解作用而保護人員安全逃生。所以,就普通群眾而言,在沒有專門的隔絕式空氣呼吸器的情況下,在火場逃生時短時間內濕毛巾是具有一定的防毒過濾作用的,在一定條件下正確使用是完全可以救命的。
正確使用濕毛巾防護逃生的前提和方法
我們肯定濕毛巾的濾毒作用,但也不能夸大濕毛巾的作用,應當根據現場情況,采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安全逃生。
現場有火焰威脅時
現場如有火焰,說明此處不缺氧,可在火焰區邊沿人體能夠忍受的火焰輻射下迅速逃生。在火焰輻射強度不大于6.31kW/m2的條件下,裸露皮膚無特別痛感時,可在30秒內采取低姿貓腰的方法直接從火焰區的旁側迅速穿過逃至安全地點,不一定非去尋找濕毛巾而耽誤時間。如唐山林西百貨大樓火災造成81人遇難。據火災調查得知,火災時一懷抱小孩子的中年女子,在大多數人跑向樓上洗手間避煙躲火時,她抱著小孩奮不顧身沖出火海,撿回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而跑向洗手間避煙躲火的一大批人都不幸遇難。火災現場見圖7。
現場無火焰直接威脅時
現場如無火焰的直接威脅,煙霧不濃或者雖然煙霧較濃但需要穿越的時間較短,通常至安全地點的距離不大于22m(參考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5.5.17 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單層或多層建筑不應大于22m)時,應設法將毛巾弄濕并擰至半干,捂住口鼻,采取低姿、貓腰和不做深呼吸的方法迅速逃生是完全可行的。沈陽萬達廣場售樓中心火災中,二樓的10余名工作人員正確使用濕毛巾捂鼻的方法成功逃生就是典型的例證。相反,沒有采取捂濕毛巾防護逃生的12位人員,盲目跑入一房間避煙躲火,導致最后12人全部遇難。人員遇難現場見圖8。
作者簡介
鄭端文,1954年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73年1月開始做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2012年7月退休。從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40周年。退休前系武警河北省消防總隊防火部高級工程師,技術五級,大校警銜。中國消防協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第三、四、五、六屆委員,全國優秀消防科普工作者,中國消防科普教育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影響中國近代消防進程的100位學者之一。
曾經在武警專科學校、武警技術學院、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任教。編著或主編《危險品儲運防火技術》《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技術》《危險品防火》《生產工藝防火》和九年義務教育素質教育《初級中學教師指導用書》以及《小學教師指導用書》等二十余部。撰寫并在國家消防安全重要刊物《消防科學與技術》等核心期刊發表消防技術專業論文四十余篇。撰寫的論文《關于統一建立國家災害事故防治管理體系的建議》為國家應急管理部的設立構架提供了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