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軍 樊建平 賀佳 曹早霞 郝美秀
【摘要】目的:研究評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案。方法:研究時間為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研究樣本共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分為研究組(手術治療)、對照組(保守治療),對比兩組各項指標。結果:對比兩組治療后血清鐵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指標,研究組更具優勢(P<0.05);對比不同類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發病時間超24 h、出血量超30 mL 患者中,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出血量低于30 mL 患者中,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40/50),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滿意率為96.00%(48/50),對照組治療總滿意率為82.00%(41/50),兩組患者治療滿意率對比發現,研究組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總體療效及預后效果優于保守治療,臨床需依據患者出血量及發病時間確定治療方案。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適應癥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4-0089-04
高血壓屬臨床多發慢性疾病,機體長期處于血壓偏高狀態可導致腦組織小動脈產生纖維樣病變或玻璃樣病變,進而誘發腦出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危重,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且大部分患者治療后合并偏癱及意識障礙等后遺癥,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 [1]。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需及時止血,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以避免產生腦疝等問題。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是現階段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治療方案,大部分研究認為手術治療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優于保守治療 [2]。最新研究表明,病情輕微患者采取保守治療臨床療效優于手術治療[3]。關于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尚存爭議,本研究總結并分析我院患者各項基礎性臨床治療資料,評估分析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應用的相關問題。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時間為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研究樣本共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全部患者入院后行CT 檢查,與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相符,無外傷或凝血功能障礙,且家屬同意參與研究。研究組男女性別比值統計結果29∶21,年齡(62.88±3.59)歲,出血量(40.68±6.25)mL。對照組男女性別比值統計結果33∶ 17,年齡(62.97±3.65)歲,出血量(40.73±6.29)mL,基線資料差異對本研究結論無不良影響(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 CT 或者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為高血壓腦出血,且為首次發病;(2)所有患者均對研究過程認可并且知曉,且為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1)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2)精神類疾病或者癡呆者;(3)凝血功能異常者;(4) 惡性腫瘤者;(5)過敏體質者;(6)手術禁忌癥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基礎性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降低顱內壓、脫水、營養神經、調節血壓、抗感染等內科保守治療方案,醫師密切監測患者顱內壓等生理指標變化,依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適當調整治療方案。
研究組患者采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血腫引流方案為經顱鉆孔引流模式。術前行透露 CT 檢查,詳細觀察 CT 圖像定位血腫。利用 CT 影像測定血腫與基線間距離,并將基線作為平行基準線,測定患者前額正中區域,于頭皮表面標注穿刺部位及血腫的準確位置。完成上述操作后實施深度穿刺操作,確保穿刺點處于出血量較大且接近血腫區域,操作中需避免損傷動脈區及大腦功能區。局部麻醉下完成電鉆鉆孔穿刺,利用導絲引導,將硅膠管置入血腫中心區域,完成操作后退出導絲,采用無菌注射器抽吸血腫。血腫抽吸操作中需妥善控制引流速度,并在完成40%血腫抽吸后縫合頭皮組織,妥善固定引流管,連接無菌引流袋,控制壓力。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可適量輸入尿激酶以促進血塊凝固。閉管引流 3h 后實施開放引流,控制引流時間為3~6d。術后行常規抗感染、降壓等基礎治療干預,以預防各類并發癥。
1.3? 評價標準
治療前及治療后7d、14 d 抽取患者靜脈血液樣本3 mL,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及配套試劑盒(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兩組患者鐵蛋白(S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指標。
依據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估不同出血量及不同發病時間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同方式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基本消失,且血壓水平恢復到如常,患者腦部水腫消失者為顯效;患者的臨床表現得到明顯改善,其血壓水平顯著降低,腦部水腫狀況明顯改善者為有效;患者的臨床表現沒有任何好轉,其血壓水平也沒有變化,腦部水腫依然存在者為無效;總有效率為1 與無效率之差。
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滿意率調查問卷進行測評,評分采用采用制,非常滿意者為得分87~100分;基本滿意者為得分70~86分;一般滿意者為得分60~69分;不滿意者為得分0~59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 基本滿意例數+ 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計量資料為( x(—)± s ),檢驗方法為 t 檢驗;計數資料為[n (%)],檢驗方法為χ檢驗。如 P2<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F、NSE指標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血清 SF、NSE 指標與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不大(P>0.05);治療7 d 后,研究組血清 SF、NSE 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對比不同類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
對比不同類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發病時間超24h、出血量超30 mL 患者中,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出血量低于30 mL 患者中,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研究組(P<0.05),見表2。
2.3? 比較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40/50),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比較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滿意率
研究組總滿意率為96.00%(48/50);對照組總滿意率為82.00%(41/50);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滿意率發現,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而高血壓有又易誘發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可對腦、腎、心等臟器造成嚴重損害,導致腦卒中、慢性腎臟病及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率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原發性高血壓近幾年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占全部高血壓發病率95%以上,血壓增高為其主要臨床表現,若血壓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后果會十分的嚴重。目前臨床中尚未有針對高血壓的針對性治療措施,需要患者長期用藥來控制血壓。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而言,由于其健康認知度較差,容易受到負面因素的干擾而產生擅自停藥、不按規定用藥的情況。
高血壓腦出血屬于腦實質性出血,致病原因及病理特征與外傷所致出血存在顯著差異[4]。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機理與血壓偏高所致小動脈纖維或玻璃樣編號相關,可導致血管壁功能異常及動脈瘤形成,患者在勞累過度及情緒異常激動狀態下血壓顯著升高,進而導致出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起病急,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為此需早期行毒癥治療干預[5]。
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方案包括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方案操作簡單,通過降低顱內壓、營養神經組織、控制血壓等方案可緩解相關癥狀。微創血腫清除術是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全新方案,術中利用 CT 引導定位血腫,可準確完成穿刺及血腫抽吸等操作。與開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技術視野清晰,切口面積小,可避免損傷顱內神經,快速完成血腫清除,顯著降低顱內壓,有效保護腦組織,并能夠縮短術后恢復時間[6-8]。
臨床關于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尚存在爭議,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7 d、14 d 血清SF、NSE 指標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高血壓腦出血可誘發 SF 及多種酶的活性及含量變化,NES 為糖酵解烯醇化酶,由神經內分泌細胞與膠質細胞分泌,無法與人體內肌動蛋白結合,腦出血患者血腦屏障受損,該物質可通過損傷區域進入血液循環[9-11]。研究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血清 SF、NSE 指標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且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及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認為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整體臨床價值優于保守治療。
為探究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適應癥,本研究對不同類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出血量低于30 mL 患者保守治療后NIHSS 評分低于手術治療,發病時間低于24h 患者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后NIHSS 評分無顯著差異,可認為保守治療適用于病情輕微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血量大于30 mL 及發病時間超24h 患者手術治療后 NIHSS 評分優于保守治療,可認為手術治療適合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輕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維持電解質平衡及降低顱內壓、脫水等治療可維持病情穩定,緩解臨床癥狀,如采取手術治療可導致極易應激反應加重,不利于病情康復。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極易合并水腫,通過手術治療可降低顱內壓,清除血腫,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12-14]。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需評估患者出血量及發病時間,結合患者各項臨床資料確定治療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分析可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總體療效及預后效果優于保守治療,臨床需依據患者出血量及發病時間確定治療方案。同時,本研究中就診患者總體數量較少,持續開展研究時間較短,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臨床價值仍需持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沈衛民,林宇國,趙強,等. 鷺嘴式神經內鏡鞘輔助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21,39( 6):725-728.
[2]黃國洲,廖振南,利文倩,等. 手術方式和小骨窗微創手術治療時間的選擇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1,42( 10):1215-1220.
[3]Zhao ZG,Yang JG,Zhong XM,et al. Neuroendoscopicminimally invasive an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 of different sites [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2021,18( 5):572-576.
[4]閆宏建,杜斐雄,陸徽,等. 開顱手術與神經內鏡微創手術治療幕上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及對患者術中出血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 27):57-59.
[5] 成剛,黃海林,馬大鵬,等 . 早期分步控制性減壓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1,24(14):1221-1226.
[6] 楊利輝,賈亞男,閆建敏,等 .3 D-slicer 輔助神經內鏡與經側裂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對比 [J]. 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21,34(3):176-179.
[7] 吳永,許勇,邱大志,等 . 神經內鏡輔助下手術與小骨窗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 [J]. 安徽醫學,2021,42(5):527-530.
[8] 湯軍,夏濤 . 經外側裂入路與顳葉皮層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 [J]. 川北醫學院學報,2021,36(5):640-643.
[9] 李曉良,石磊,張曙光 . 傳統大骨瓣開顱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比較研究 [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21,16(5):298-299,305.
[10] 柳茂成,黃國欽,彭勝林 . 內科保守治療與微創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腦水腫、血清AQP4 和 NSE 的影響 [J]. 中外醫療,2021,40(14):1-3.
[11] 江楠,黃敏東,蔡丹輝,等 . 神經內鏡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血清 IL-10、IL-17、BDNF、S100 β蛋白水平變化研究 [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18(2):55-58.
[12] Pan D,Hu YL,Liang LZ,et al. Application of 3-d slicer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J].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2021,34(2):108-112.
[13] 張爽,郭春保,黃正標 . 分析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性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效果:評《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治療學》[J]. 中國輻射衛生,2021,30(2):248.
[14] 郭麗丹,王春麗 . 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同時配合綜合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預后改善的作用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7):69-70,73.
(收稿日期: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