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崝 王德華
流言:蝸牛與人類一樣,也具備感知疼痛的能力。
真相: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的定義,疼痛是一種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有關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體驗。這個定義強調了疼痛的主觀性,意味著疼痛與心理感受密切相關,是一種心理狀態。
蝸牛是無脊椎動物,它們沒有大腦,只有神經節節點結構。如果只看“硬件”,蝸牛并沒有足以承載心理活動的“硬件”設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不太可能具備與人類一樣的痛覺。那么,當蝸牛身體接觸到鹽或遭受刺激傷害時,為何會扭曲,表現出“疼痛”的樣子?
研究表明,蝸牛的皮膚表面有著類似人體痛覺感受器的結構。當感受器檢測到傷害便會發出信號,讓蝸牛的身體做出扭曲等動作,使得該信號減弱或消失。但這并不等于蝸牛能感受到疼痛。
具備神經感受器接收信號與感受到疼痛是不一樣的。比如,當人們經過感應門時,會使門的傳感器產生信號,做出開門或延時關門的動作,但感應門識別的僅僅是感應器發出的信號。
辟謠專家:丁崝
復核專家:王德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出品方:科學辟謠平臺(微信公眾號:Science_Facts)
(欄目編輯?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