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柏強
為時7天的“十一”小長假,是許多家庭出外游玩休閑的好時光,到處可見家長攜兒帶女,在金秋中盡情娛樂和運動的場景。不過,也有一些讓人煩惱的小插曲。
一天,有位先生找上門來,說是肩膀受傷了。到醫院檢查后,大夫說是肩部肌肉勞損,于是做了沖擊波治療。兩次治療過后,這位先生本以為情況會有所好轉,沒想到患部反倒更加疼痛了,手臂抬不起來,有時還不由自主地突然失控發軟。
我邊聽其主訴,邊打量著他。這是個40歲出頭的中年人,身材算得上魁梧,微微發胖,肚子稍大,肩膀不大寬,肌肉也不太突出,手臂倒是挺粗。我給他做肩部醫學特別手動測試。一般來說,肩部疼痛大多與肩關節內的小肌肉和肌腱出傷有關,可他的肩關節內部小肌肉沒問題。再觸摸其痛點,發現是在肩上三角肌前面和后面。三角肌是包裹肩關節的一塊肌肉,如果它發達,看上去肩寬健美,而這位患者肩膀形狀可沒有這樣帥。順著這塊不太發達的肌肉再摸,發現由上至下有一條明顯變粗發硬的條索。我明白了,患者抬臂時必然牽拉這塊條索,由此產生肌肉疼痛,手臂橫向翻轉時拉到痛點,就會反射性地突然手臂無力滑落下來。看來他的主要問題不是肌肉勞損,而是肌肉拉傷。
找到病因后,我問患者:“受傷時,您在做什么運動?”患者肯定地說:“我根本不愛運動,什么運動項目也沒玩。”我不解:“那肩部前面肌肉怎么會拉傷了?”患者想了一會兒說:“是不是我的‘拋飛飛做多了?”我還是不解:“什么是拋飛飛?”
患者解釋說,就是把孩子拋向空中,再用雙手接住。他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要求他做這個動作,寵愛孩子的爸爸哪有拒絕之理……
我問孩子多大多重,這位爸爸說,兒子5歲,有40多斤,女兒3歲,有30多斤。聽后,我的眼睛都瞪圓了:“天哪,你兒子體重可有點大喲!”家長說:“誰說不是呀,他在幼兒園里是最胖孩子之一?!?/p>
我當即告訴他,你的問題就出在“拋飛飛”上。

這位爸爸還是有些疑問:“我做‘拋飛飛時,把孩子拋起來不是很費力,怎么會拉傷肩部肌肉?”我解釋道:“孩子從空中落下,三四十斤的重量,連同重力加速度,你雙臂瞬間承受的撞擊力會翻倍。如果接偏了,一側肩部就會在撞擊時肌肉拉傷?!彼牶簏c點頭:“嗯,我是感覺兩肩關節松。”我說:“拋接次數多了,兩肩的關節囊被反復下拽,肩部便慢慢變得松弛?!苯又覇枺骸澳闶窃诤⒆有r就開始做‘拋飛飛嗎?”
他說:“不是。假期出去游玩,看到別的父母‘拋飛飛,蠻有樂趣的,兩個孩子就要求我也這樣做?!蔽艺f:“要是從孩子小時起你就開始這樣做,不那么容易受傷。因為隨著年歲增長,孩子的體重由小到大,你會隨之慢慢適應這種漸進性增重,相應提高肩臂的承受能力。可你平時根本不運動,看上去身體比較厚實,但肩部的肌力并不強大,加上人到中年,體質不如以往,突然做這種需要充足爆發力的動作,哪能不拉傷呢!”
患者認可我的解釋,卻又問:“我到醫院做了治療,為什么效果不好呢?”我笑道:“我們先做治療,你一會兒就知道了?!?/p>
我給他做了熱療,讓肩部肌肉充分預熱,再將整個條索用超聲波掃了一遍,讓里面變軟,接著用手仔細地把粘連的肌肉、條索與其他筋膜剝離開,最后給整條肌肉進行筋膜拉伸。15分鐘后,我拍拍他的肩膀說:“你再做做感到疼痛的動作!”他遲疑地動動肩,抬起臂來轉轉,再轉轉,隨即驚喜地說:“居然不疼了!”
我告訴他,醫院采用沖擊波的治療是針對肌肉勞損的。那種治療兩三天后傷痛會好轉,而你卻沒有,說明診斷和治療方法需要改變或調整。我采用的療法是針對肌肉拉傷的。被拉傷的肌肉發炎,與附近軟組織嚴重粘連,所以先要軟化里面形成的瘢痕,松解剝離周邊的粘連,讓肌肉像受傷前那樣自由收縮和活動。你的拉傷時間不短了,還要考慮消炎止痛與恢復肌肉柔韌性同步進行。
肌肉拉傷和肌肉勞損是常見的運動損傷。實際上,肌肉拉傷如果治不好,會演變成肌肉勞損。肌肉勞損如果長期不愈,也容易被拉傷,所以,二者常被人們混淆。
肌肉勞損是一種慢性損傷,通常由于長期重復性勞作造成,表現為身體某個部位肌肉變性,僵硬,容易疲勞和控制力變差而無力。通常,隨著年歲增長,勞損的肌肉越來越差,既涉及肌肉的質量變差,也涉及神經對肌肉協調控制能力的下降,血液循環能力減弱,肌肉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肌纖維向結締組織轉化,快速收縮的肌纖維減少,肌肉功能下降等。常見的是一些人身體姿態出現變化,如脊椎生理曲線變形,彎腰駝背。用手觸摸這些人的背部,往往是僵硬的。長期不良體態使得肌肉勞損加重,多出現酸脹或蔓延性疼痛。一般采用熱療、拉伸、按摩放松后,癥狀會部分緩解,但根治得從造成肌肉勞損的原因上著手。
肌肉拉傷多發于肌肉突然收縮和被拉長之際。此時肌肉的負荷能力低于外來阻力,產生肌纖維撕裂,一般分為肌肉部分撕裂、半撕裂和全撕裂三級。這位爸爸三角肌前部發生的拉傷屬于部分撕裂。這種急性撕裂會伴隨疼痛,感覺被拉了一下,過后會因肌肉收縮產生紅腫熱痛的癥狀,不敢發力。這位爸爸由于與孩子玩得太投入,加上保護孩子的意識讓他高度緊張,全神貫注,所以事后才覺察到肩被拉傷。
絕大部分的拉傷屬于部分撕裂,因此常被患者忽視,也容易被醫院誤診,一如這位爸爸的情況。識別急性肌肉拉傷有幾個指向性標準:1.一般拉傷都是在較快和突然的動作中發生。2. 拉傷時,有時會聽到撕裂的聲音。3.往往伴有疼痛。4.拉傷部位往往出現瘀血,甚至凹陷。5.拉傷后,傷部會有紅腫痛,活動時有痛感或無力。
拉傷后的肌肉往往會留下陳舊性瘢痕。如果第一次被拉傷后沒有及時和徹底康復,留下僵硬粘連的地方,更易于造成二次或多次同部位拉傷。所以一旦拉傷,要引起重視并力爭不留下后遺癥。在48小時之內,可采用冰敷、包扎、加壓等方式,減少發炎腫脹、疼痛以及粘連,然后根據肌肉拉傷的程度和癥狀,48小時后逐步開始從被動到主動的活動,恢復肌肉彈性,減少因受傷產生的肌肉萎縮,再進行拉伸、肌力訓練等,加強肌纖維的恢復。
經常運動,科學健身是預防肌肉拉傷和勞損的有效方式。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伏案工作,長時間低頭看電腦和手機,活動量小,造成肌肉萎縮衰減。而且年歲越大,肌肉就越少,醫學上稱為肌少癥。數據表明,從20-60歲,每10年,肌肉會以2-10%的速率減少。65-70歲,肌肉流失量達25%。80歲以上,這個數值高達50%。肌肉流失會使肌肉質量變差,力量不足,肌肉功能大幅下降,運動和工作中就很容易肌肉拉傷或勞損。
這位爸爸遭受拉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他本處于肌肉流失的年齡段,平時卻不參加任何運動,肌肉力量和彈性都在下降,又在假日里突然參與一種新的“運動”,能不拉傷嗎?我還遇到過一位運動員,疫情期間被隔離兩周,出來后參加與以往同樣的訓練,肌肉立即被拉傷了。他的教練不解:休息了兩周,體力應當更好呀!我說,錯!兩周的休息讓他肌肉力量流失可能高達30%。教練說,可他的體重沒有變化呀!我告訴他,長時間休息,讓他的肌肉和肌纖維變弱,皮下脂肪增多。外表上,身體圍度沒有多大變化,可內在肌肉比例卻減少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經常性健身鍛煉,保持肌肉的體積和力量,還要訓練神經對肌肉的協調控制能力,缺一不可。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力避平時不動,一動就過頭。不然,輕則會勞損,重則會拉傷。試想,本文這位爸爸如果從孩子小時就?!畳侊w飛,堅持數年,他不僅不會受傷,也許早成大力士了!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