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亞洲跑得最快的人蘇炳添近日頻繁闖入法治新聞的版面。2022年9月,廣州互聯網法院開庭審理蘇炳添狀告南京鼓樓新東方進修學校的案件。“新東方”只是蘇炳添今年起訴的對象之一,在此之前,碧桂園、長安福特、光大銀行等知名品牌的下屬企業相繼被“亞洲飛人”告到了法院,所涉金額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至于這些案件的案由,基本上都是肖像權糾紛。
明星運動員的肖像權很值錢,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以往的認知中,很多人以為只要不是直接在商業廣告中使用運動員的肖像,就算不上侵權行為。包括觀眾早已習慣在電視或者報刊雜志上看到運動員的形象,覺得只用一兩張圖片或者一兩個畫面,似乎不算侵權。
但是,隨著互聯網和商業模式的高速發展,“商業廣告”的范疇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經出現了巨大變化。縱觀蘇炳添本次起訴的這批案件,所訴侵權行為的常見形式如下:當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百米半決賽和決賽中跑出創紀錄的佳績之后,相關企業隨即在自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評論、分析或是祝賀,并且配發帶有蘇炳添肖像的圖片,這正是目前被蘇炳添本人認定的侵權行為。
企業在自媒體平臺上使用這些圖片,到底屬于什么性質呢?從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發表了一篇文章,并非傳統意義上那種在電視臺播出或者報刊雜志上刊登的商業廣告。但是身處互聯網時代,流量本身就具有商業變現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自媒體通過這些文章所集聚的高人氣,完全有可能以各種形式被兌換為現實的商業利益。所以,本質上就可能屬于借用蘇炳添肖像為自媒體乃至其所屬企業牟利。
那么,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免費使用蘇炳添等名人的肖像呢?答案是否定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列出了幾種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就使用的情況,其中包括: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對各類體育媒體來說,在報道過程中使用蘇炳添的比賽畫面,屬于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范圍。
必須指出,這里提到的“新聞報道”,有比較嚴格的限定。盡管人們習慣于將微博號、微信公眾號稱為“自媒體”,可實際上,其中絕大部分賬號都沒有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等相關媒體資質,從而不具備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資質。盡管此類賬號發布的文章可能提供了大量具有新聞元素的信息,但其性質并非“新聞報道”,也就不能以此為由免費使用他人的肖像。
需要特別提醒,在《民法典》頒布之前,原本《民法通則》中對于肖像權的規定是:“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币虼擞腥苏J為,只要并非出于營利的目的,即便未經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權也不算違法。但隨著《民法典》的實施,《民法通則》的原有規定已經被廢止,適用的原則和規則也出現了很多變化。在最新的條款中,并沒有將“營利目的”作為衡量是否侵權的絕對標準,同時還禁止以丑化、污損等技術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權。哪怕純粹出于個人喜好,在網絡上以“變裝”等娛樂形式發布含有他人肖像的圖片或視頻,也可能惹上肖像權糾紛。
正因為新規對于肖像權的保護力度遠勝以往,自從《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過去兩年里,文體名人提起肖像權訴訟的新聞越來越多,蘇炳添只是行動比較快的明星之一。顯而易見,基于維權性價比的考慮,蘇炳添等首先選擇起訴那些影響力最大、支付能力最強的對象。至于實際的侵權者規模,恐怕遠遠超過現在這點被告數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已經審結或者正在審理的案件,倒是給一些企業和個人及時發出了警告,那就是必須全面審視自身運作對他人肖像權的使用情況,剔除和杜絕那些可能存在法律風險的行為。否則,一不留神,或許就會坐到蘇炳添一方對面的被告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