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生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隨后,教育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對“雙減”在義務教育階段有效落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措施。精心謀劃,切實減負提質,讓“雙減”落地見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政策,定方案,統籌規劃全面部署
淮濱縣實驗小學成立“雙減”工作領導小組,積極行動,落實政策。領導小組組織教師學習國家的政策方針,根據政策研討制訂符合學校特點的《落實“雙減”工作方案》。方案具備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從學校的日程安排到各項專題活動的組織開展都進行了統籌規劃,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召開“雙減”專題推進會,切實提升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積極行動,強化問責,圍繞“雙減”建章立制,確保“雙減”落地落實落細。
精布置,嚴要求,規范作業減量提質
學校成立作業管理專項領導小組,針對作業管理問題商討具體措施,規范作業管理,制訂《學生作業管理實施方案》。
一是教研商討,精準制訂作業布置方案。通過教研,學校部署控制作業量工作,規范作業管理。在教研活動中,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政策,強調作業布置一定要科學合理且內容多樣化,同時要協調其他學科科學合理地控制作業總量,提出“功夫在課前,成績在課上”的要求,各備課組擬出符合學科組特點的有針對性的作業布置計劃。學校倡導優質高效的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提出科學合理布置作業的總體要求:課前做研究;課堂加大容量;課后精、準、形式豐富。
二是三方合力,落實作業規范減量提質。學校樹立一個目標:依托課后服務實現“學生不把書面作業帶回家”。學校實施,學生配合,家長監督三方形成合力,減輕學生校內作業量,減少學生校外培訓;實行作業公示制度,學科教師在備課組公示當天作業,由教務處向家長公示,并接受家長的監督;鼓勵教師創新思維,設計創新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并評選出優秀作業案例,切實提高作業滿意度。
抓落實,穩推進,周密部署課后服務
開展好課后服務,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高作業質量,幫助學生告別厭學、不自信、不注重團隊協作,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等方面的重要舉措。
一是建章立制,提高課后服務的成效。為提高課后服務的管理成效,學校建立考勤制度,制訂有關課后服務工作獎罰辦法,領導班子按照課后服務安排表對參加課后服務輔導的教師和工作人員進行按時督查,督查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二是邊實施邊改進,完善課后服務內容。第一種方案:課后服務2小時分2個時段進行,三至六年級語數英教師分別排班輪流輔導學生作業;一二年級第一時段語數教師輔導完成作業,第二時段綜合科教師開展社團活動。第二種方案:課后服務2小時分3個時段進行,一二年級課后服務每天有3小節,分別是語文、數學作業輔導和體育藝術(美術、音樂、舞蹈)活動課程;三至六年級課后服務每天有3小節,分為語文、數學、英語作業輔導。另外,三至六年級學有余力的特長生自愿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課程。
三是關注效果,提高課后服務滿意度。課后服務的滿意度表現在家長“三不”,孩子“三更”,教師“三清”。家長“三不”:家長不用擔心孩子用手機打卡,家長不用輔導孩子寫作業,家長不用著急接孩子。孩子“三更”:孩子在學校完成的作業質量更高,孩子在課余時間的活動更豐富,孩子與家長的親子關系更融洽。教師“三清”:為了課后服務,教師的課時量減少了,更加重視鉆研教材,教學思路更清晰;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練習,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清楚;教師針對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不完成作業的孩子基本清零。
學校經過不斷總結,形成了課后服務“5+2+3”模式,即每周5天課后服務,每天服務2小時,每次服務語、數、英3節課,學生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在學校完成各科書面作業。
重興趣,展特長,“藝體社團”錦上添花
小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積極開展“學生社團”工作,促進社團建設,更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激發學生潛能,拓展學生特長,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學校開展社團活動也使課后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一是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社團活動氛圍。好的環境是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因此,學校努力完善校園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校園中設置了各類特色標語,利用板報、走廊、教室等布置各類名言,展示學生作品,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學生沉浸在濃濃的藝術特色氛圍中。同時,學校加強校園社團環境的建設,為學生打造具有濃郁社團氣息的“特長校園”,為師生的個性成長提供平臺。
二是整合資源,增強社團活動效果。學校利用教師的特長,作為社團活動的驅動力量,利用學生的特長來激發社團活動的活力,使教師得到提升,學生獲得能力。學校抓住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創新點,合理運用,從而提高活動效果,使社團活動開展更有意義。另外,為讓學校與社會資源共享,學校從社會上請來知名人士為社團上課,充分開發利用社會資源。
三是加強管理,保證社團活動有序。學校成立社團活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研討會,了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完善管理、評價制度,規范社團活動教學和日常行為;加強社團活動管理,利用各種資源促進社團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同時,社團績效管理評價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為輔導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激勵、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學校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社團活動考評細則,并和教師量化、評優評先掛鉤。
總之,“雙減”是當前家長關心、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是學校的重點工作,是教育的重大改革。學校在落實改革中找準小切口,以小見責任,以小見方向,以小見情懷,精心謀劃,讓“雙減”落地見效。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