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2022年適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前,一場“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這是由清華大學與日本奈良縣政府聯合舉辦的展覽。不少首次從日本出境的珍貴文物承載著延續千年的文明,跨越海域來到中國,與國內的珍寶薈萃一堂,共同勾勒出一幅中日文明交流圖景。
據了解,此次展覽籌備時間長達兩年,展品包括日本奈良縣立原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100余件套與中國相關的文物,以及中國文博機構所藏的數十件與日本相關的文物。它們分別被呈現于“倭人的姿態”“ 倭國與中國”“日本國的成立”“祈禱的樣態”“大和的地寶”“中國視角的日本”6個單元。
開幕式當天,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向《中國收藏》雜志記者介紹道,2000多年來,中日民間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往來。此次展覽中的藏品時間跨度長達4000年,主體是圍繞著距今2000多年前到七八百年前的這段時期?!拔覀兿ML就世界和平相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藍圖,而這種美好圖景首先要建立在中日雙方更多的了解之上。借這場文物交流展覽,可以讓中國觀眾開闊視野,通過文明的交流互鑒達成這一美好愿望?!?h3>考古揭示文化交融
以奈良縣為中心的近畿地區始終作為日本的國家中樞,訴說著日本的國家歷史起源。這里也是中日交流的中心,兩國眾多人員曾在此往來,而這種交流構成了直至今日兩國關系的基礎??梢哉J為,奈良是中日文化交融的結晶與象征,是人們憧憬向往的文化圣地。
本次展覽的重點為奈良縣立原考古學研究所收藏的考古材料。該研究所為具有超過80年傳統的考古研究機構,從這些考古材料中可以追溯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 倭王”來統治“倭國”的時代開始,直至脫離冊封體制,從中國學習各種制度和文化后,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令國家“日本”。
展覽中,一批造型獨特的人形、動物型陶器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這些在日本被稱為“ 埴輪”的器物帶領人們走進了遙遠的“ 倭國”,了解到倭人狩獵、采集、祭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繩文時代(距今約3000年前)的陶偶,這些陶偶常常缺少手、腳等部位,但此次展示了一件完整品,尤為難得。

日前,“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日本的珍貴文物跨越海域來到中國,與國內的珍寶薈萃一堂,共同勾勒出一幅中日文明交流圖景。

古墳時代中期 5世紀 陶馬

古墳時代初期 4世紀 瑪瑙、水晶、翡翠勾玉
日本列島初期古墳中出土了東漢至三國時期中國生產的銅鏡,神獸紋銅鏡是其中的代表,比如半圓方枚神獸紋鏡、三角緣龍虎鏡等均亮相于展覽中。另有一件直徑長達37.6厘米的連弧紋鏡,是日本以中國東漢時期的內行花紋(連弧紋)鏡為原型制作的特大化的仿制鏡。
此番展出的日本墓葬壁畫與器物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比如建造于7世紀末至8世紀初的高松冢古墳,其壁畫中的星宿圖、四神圖和人物群像是隋唐古墳壁畫的常見題材。從展覽中以陶板復原的高松西壁女子群像可見,人物通過前后重疊排列的透視法進行了立體表現,這與位于陜西省乾縣的懿德太子墓(706年)中的人物壁畫構圖相同。
唐三彩也曾被帶到日本,日本國內還獨自生產了模仿唐三彩的奈良三彩。從奈良三彩小壺、底托及三彩瓦片等展品中均可了解其制作工藝。此外,集中展示的古代日本國家鑄造的12種銅錢“皇朝十二錢”,則是日本引進唐朝貨幣制度的體現。
來到展覽的第6章“中國視角的日本”,觀眾將看到銅鏡、金屬制品、磚瓦、佛像、墓志等與日本密切相關的部分中國國內的珍貴文物,它們分別從特定的角度展現了古代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情況。
例如銅鏡是體現古代日本政治、宗教與信仰的重要器物。此次展覽選取了一些在日本發現的同類型或與日本相關的中國銅鏡,特別是其中一件唐代十六曲邊八葵形瑞花瑞獸紋鏡,尤為值得關注。據了解,在體現日本天皇核心信仰的“三神器”中,象征天皇祖先天照大神的八咫鏡供奉在伊勢神宮中,其形狀最為神秘,實物面貌極少示人。
本次展覽中方策展人談晟廣向本刊記者介紹道:“根據日本早在10世紀左右的文獻記載,八咫鏡呈八葉形,在1176年以前成書的《神寶圖形神秘書》中還繪出了‘八咫鏡的圖形,但并沒有人見過實物。很多學者認為這是想象的鏡形,直到這面形狀十分罕見的唐代銅鏡出現,才讓我們了解八咫鏡的形制之謎有了可能?!?/p>
此外,諸如步搖、黃金器、馬具等十六國三燕時期的金屬制品,以實物證據彌補了正史中失載的3世紀晚期至5世紀初期中日交流的歷史。一批三國晉至南朝畫像磚,讓觀眾從四神、蓮花、建筑、佛像、神人等紋飾角度,窺見當時中日間的密切交往。

飛鳥時代 7世紀末至8世紀初 陶板復原高松塚西壁女子群像

唐 十六曲邊八葵形瑞花瑞獸紋鏡
此次展出的西安唐長安城大安國寺遺址出土佛像,是研究盛唐時期長安寺院密教雕刻和日本密宗雕刻的重要實物資料;“日本國朝臣備書”李訓墓志、井真成墓志,是反映遣唐使歷史的重要資料,高玄墓志則涉及作為中日文化交流重要中介之朝鮮半島的歷史等等。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4日。(注:本文中的展品圖片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