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事情就會起變化
姑奶來我家小住。第一頓飯剛吃完,我收拾桌上剩菜,準備倒掉。姑奶叫住我,讓我拿一個食品袋過來,她把剩菜裝到袋里,然后她下了樓。我站在陽臺上往樓下看,姑奶坐在一個花壇邊,正用剩菜喂一只瘦弱的流浪狗。我一下子明白了姑奶的善心。這只流浪狗在這里有些天了,姑奶來時看到了它,便心生憐憫。況且,這些剩菜扔了很可惜。
姑奶對食物有敬畏之心,她總說糧食養活著生命,貧窮時自然知道愛惜,富足的時候更應知道感恩。姑奶說吃飯時把碗里的飯吃完,不留碗底,不浪費糧食,這樣是碗凈福至。
曾經,我對姑奶節儉的生活態度有些不理解,甚至覺得她太計較了。但我發現,親友鄰居們有困難的時候,姑奶出手很大方,總是熱情地幫人渡過難關。
80歲的姑奶的確是有福氣的人。她待人寬厚善良,受到周圍人的敬重;她身體硬朗,一個人也能把生活料理得整潔體面。來我家小住的這段日子,她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這個大大咧咧的年輕人,該怎么把生活里的微小事情處理好,微小處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也許一粒米很微小,一碗水也影響不了什么,但勿以善小而不為,節約的理念應該融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俗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敬畏和感恩之心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石。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