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祥
幾天前,一家中小型企業召開經銷商會,企業老板希望我給全國經銷商寄語。我說:活下去!這說法不新鮮,幾年前萬科如此說,一個多月前,華為如此說。但這是真話。
今天,我們更想說說那些小企業,那些家底子薄的小企業,才是構成整個社會經濟的最小單元和晴雨表。那么,小企業如何活下去呢?
1.躺平,即是死
生意歸根結底是自己的,是安身立命之本。請問,放棄買賣后小生意人能干什么?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生意呢?躺平,是多數人的姿態和選擇。殘酷的市場環境,進取都不一定熬得過去,躺平又豈能度過冬天呢?這無疑是自殺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慢一點而已。
2.有技術含量的保守
保守但不躺平,是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合理選擇。請不要相信所謂“抄底”的鬼話,也不要抱有“危機即機遇”的幻想,那是盲目地冒進。特別是在很多風險并不明確的環境下,今天的冒進可能是明天的陷阱。
保守和躺平的差異,是如何做合理的選擇,這是經營眼光的體現。比如,優勢環節的投入,前景不明時擴張步伐減緩,效益優于規模的選擇……
有技術含量的保守,其本質是規避風險優先的選擇藝術。
3.效率是第一原則
效率,比任何時代都更加迫切。經濟增長放緩的第一特征是規模的萎縮,抵充其影響即效率。比如,門店生意運營效率的核心有兩個:坪效和人效。
效率的決定要素并非成本,而是產品和服務的組合,體現為溢價能力。另一個決定要素是運營能力。由兩個要素組成:人力資源和模式。
新時代,模式的力量不可忽視,它體現為消費者全新的消費行為。任何不尊重客戶消費行為的經營,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4.在確定性因素上下功夫
什么是確定性因素呢?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幾乎抓不住任何確定性的要素,因為迭代的速度太快。但性價比一定是確定性的要素,即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在產品和服務上,對性價比的追求,永遠都不會錯。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性價比的競爭。和過去不同,未來性價比的獲得,不是以犧牲品質為代價,而是以提高效率來獲得的。
更精細化的管理,更高的運營標準,是將確定性因素落地的必然手段和途徑。
5.客戶是根
企業越小,影響力越小。企業積累的最好的資源,就是有限的客戶。客戶是企業活下去的根本。小買賣,把客戶當作根來經營,包含兩個要旨:一是拓客,即做大流量;二是用戶運營,即將成交客戶轉化為用戶,持續運營。其中第二點格外重要。
特別是營銷社群化、門店社區化的今天,用戶即鄰里。這讓客戶真正成為企業資源之根。
6.有限創新
“創新”是一個美妙的詞,似乎成為企業勝出的前提。對于小企業,甚至小生意、小買賣,我認為需要謹慎創新。
創新成本太高,并非小企業能承受的。創新的內涵是:技術+資本。企業有技術和資本,才會有壁壘、規模和速度。這是有錢和有才人的游戲。
小企業的創新是有限的。更多是為暫時競爭需要所采取的一些新手段,而非本質上的顛覆。天天用創新來引導那些小企業,如同忽悠它們去尋死。
把精力放在夯實基礎上,把必做項做扎實才是本分。是的,小企業的生存根本是守好本分,而創新一定是有限的。
的確,環境是我們不能選擇的,但出路最終還得我們自己找。樹立一個觀念:先活下去,活扎實。發展,待真的扎實后再謹慎為之。可能這個過程需要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