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標記歷史方位,敏銳洞察和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重大判斷;勇于守正創新,提出新發展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統籌發展和安全等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原創性貢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倡導共享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胸懷天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光輝典范;歷史地位
[中圖分類號] B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2-0004-04
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把握其歷史地位,有助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匯聚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繁榮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特點、回答時代課題,是中國共產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堅強戰斗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在不斷創新發展中標記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常態的概念,“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①新常態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特定階段的實際情況、客觀狀態、內在規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②2017年,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對我國發展的階段特征進行集中闡釋,樹立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里程碑,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實施提供了坐標依據。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駐外使節工作會議上對當今世界局勢作出精辟論述:“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雹?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為奮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錨定了歷史方位。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雹谛碌膭邮幾兏锲谑橇暯娇倳浝^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后提出的關于世界時局的重大判斷,為內政外交政策的制定與調整提供了新的決策依據。
敏銳洞察和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不斷作出事關全局的戰略考量,體現出新時代我們黨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攬“四個偉大”,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事實勝于雄辯,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真理力量,鑄就了其崇高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之所以顯示出強大生命力,根本在于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創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起點、邏輯起點、價值起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精神實質,是當今時代最現實、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同時,這一思想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和將要做的事情為中心,以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歷史一再證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習近平總書記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具體而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統籌發展和安全;新時代強軍目標和戰略;落實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共建“一帶一路”;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等,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原創性貢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入推進、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加速推進,這一思想必將持續以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比说膯栴}始終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笆澜缟蟼ゴ蟮恼軐W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么,主張什么,都會打下社會烙印?!雹偃嗣裥允邱R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謀求人類解放的人間正道。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模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012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4年,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指出:“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9年,在回答西方政要提問時,留下“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金句;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鄭重承諾;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21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022年,在山西臨汾考察時指出:“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例如,在經濟領域倡導共享發展理念;在政法領域確保每一宗司法案件都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在民生領域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讓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尤其是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雹谛聲r代,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循序漸進,鼓勵勤勞創新致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全力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真正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黨。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冷靜分析,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導向,習近平總書記以大黨大國領袖的戰略眼光和廣闊胸懷,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呼吁變革全球治理體系,致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巴苿訕嫿ㄈ祟惷\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雹贅嫿ㄈ祟惷\共同體超越了“西方中心論”的狹隘性和“民族—國家”的擴張性,致力于建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開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境界,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經過多年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多次被寫入聯合國文件,正由思想理念轉化為強大的行動力,成為當下中國引領世界潮流和全球文明發展進步的中國方案。
伴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我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文明新形態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積累和發展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展示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新路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一文明新形態日益超越西方歷史上國強必霸的老路,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魅力和自信。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其歷史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客觀形成的、經過實踐檢驗的、人民自覺擁護的。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愈發展現出強大的真理穿透力、價值感召力、實踐引領力、文化自信力,成為指引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本文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暨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研究”〈項目編號:22LLMLA0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黃延敏,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煥宇
①《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創新思路統籌兼顧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日報》2014年5月11日,第1版。
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2014年12月12日,第1版。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21頁。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83頁。
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2版。
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頁。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