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基礎,是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物質基礎和精神財富。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 D220;F12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2-0022-03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國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雹僦袊浆F代化新道路,開辟了不同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路徑,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現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現代化,是以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雹谛抡鞒躺?,我們要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使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富之路、幸福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組織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推進,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群眾的福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充滿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任務,需要各個地區、各種機構、各個部門、各類行業的協調配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積極力量,長期堅持、不懈奮斗、不斷創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具有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具有強大的號召力、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具有頑強奮斗精神、自我革命精神、不斷創新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擔負起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任。
黨在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中要發揮好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確定好發展方向,制定好發展戰略,發揮好把方向、謀大局的作用,確保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分階段、按步驟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二是適時推出各項改革措施,發揮好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破除影響共同富裕實現的樊籬、障礙,確保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三是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促進共同富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四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培養更多的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領頭人。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基礎,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是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證。我們要堅持好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著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一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在縮小收入差距,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提高收入水平、激發各種生產要素活力的作用,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提高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保障能力、戰略引領能力、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同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增長效率,夯實實現共同富裕的財富基礎。二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不斷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調節力度,不斷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拓寬城鄉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的發展成果,穩步提高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三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長處,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程度越來越高。
當前,我國已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但還存在相當數量的低收入人口,還有很多發展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教育公平、就業公平,暢通向上發展的渠道,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不斷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完善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共同發展、協調發展,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隊、趕上來;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障制度,在更高的保障水平上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國始終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全面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交出優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①
精神生活富裕是以一定程度的物質生活富裕為前提條件的,脫離物質生活富裕來談精神生活富裕不是唯物主義。我們在強調實現物質生活富裕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對精神生活的引導和建設。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共同富裕。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項目編號:20ZDA01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洪銀興.社會主義現代化讀本[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2]張曉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形成與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3]方松華,馬麗雅.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及其建設方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張建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宋明晏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②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頁。
①《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報》2021年8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