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之世紀疫情與俄烏沖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遭遇嚴峻挑戰。人類社會再次面臨何去何從的歷史當口,作為一個整體,在共同挑戰面前,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近年來,中國積極順應歷史之變、回答時代之問,凸顯中國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責任與擔當。
當今世界凸顯全球性危機,進入不確定性風險時代。世界不確定性指數顯示,2020年全球不安全性達到了歷史最高。當前大變局之下,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有增無減,凸顯美西方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能力、意愿均下降,也折射出其提供的公共產品不合時宜。尤其是近年來,美西方以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為名義,將自己的“家法幫規”作為國際規則,動搖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不僅不能或無力提供好的國際公共產品,還產生太多壞的國際公共產品。
當前,國際公共產品面臨日益增長的需求和落后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以全球基礎設施為例,據測算,在2010—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 200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缺口由此可見一斑。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聚焦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已吸引了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
全球公共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發展中國家最缺乏的是發展型全球公共產品,但美國主導的西方提供的多為軍事安全型和金融類公共產品,具有高標準、排他性、一刀切等特點,帶來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戰略安全空間,引發俄烏沖突等安全困境。全球公共產品的經濟與政治格局嚴重不匹配、發展與安全不協調,嚴重制約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助推了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秩序。
全球公共產品地域性差距明顯。非洲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過去為信息壁壘和數字鴻溝所累,如今又遭受新冠疫情沖擊,為接種鴻溝所困,不僅無力參與全球公共產品供給,而且從全球化中獲益最少最慢。有鑒于此,中國宣布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提供給人口占全球8成以上的發展中國家。自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以來,中國已向非洲27國提供1.89億劑新冠疫苗,在非洲本地化合作生產年產量能達到約4億劑。中國已然成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的重要力量。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富裕、科技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國際社會顯然并不是沒有能力來提供足夠的好的國際公共產品,也不是沒有能力來減少壞的國際公共產品,危機的出現是國際不合作的結果。
近年來,國際公共產品的中國方案,凸顯“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對照,折射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然而在西方話語霸權下,卻以名目繁多的“中國威脅論”面目出現: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陀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等。其中,金德爾伯格陷阱源自美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的歷史研究,他認為20世紀30年代世界大蕭條,起源于美國雖然取代英國成為“世界老大”,但未能承擔起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責任,導致全球經濟體系陷入衰退、種族滅絕和世界大戰。美國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曾借金德爾伯格陷阱之論,類比當今世界的中美關系,以為美國無力無意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或其公共產品不適應世界需要,輪到中國取而代之。
這種金德爾伯格陷阱的理論根基是霸權穩定論,用來形容中國,無形中就表明中美正發生霸權轉移,中國正在取代美國霸權卻又不能承擔美國霸權的責任。其邏輯前提是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狀態的,只能由霸權國家提供公共產品才能維護秩序。那么,如果中國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就會被認為是霸權國家行為;如果中國不提供,就會被認為不負責任。這套邏輯陷阱里的公共產品,與我們強調的中國與其他國家一道給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中性含義并不相同,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避免被牽入陷阱和誤區之中。
從解決中國問題,到解決發生在中國的世界性問題,日益上升到解決人類問題,這是推進全球化、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中國自覺。中國給世界提供的物質、制度和精神的公共產品,源于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源自世界的需要。
在器物層面,提供物質性公共產品。最具代表性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國際合作平臺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在世界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世界銀行2019年發布《“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發展機遇與風險》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可幫助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使全球和“一帶一路”經濟體的貿易額增幅分別達到6.2%和9.7%,使全球收入增加達2.9%。對于沿線低收入國家來說,外國直接投資增幅達到7.6%。
在制度層面,提供制度性公共產品。中國發起成立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亞投行不僅激勵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也在開創21世紀全球治理新路徑:Lean,Clean,Green(精益、清潔、綠色)。
在精神層面,提供觀念性公共產品。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中國提供的最具代表性的全球精神層面公共產品。中國推進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譜系,絲路精神、上海精神、金磚精神……構成豐富的中國提供的觀念性公共產品。繼去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兩項倡議作為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是破解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安全和發展領域的生動實踐。
(作者: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當代政黨研究平臺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