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昌平區政協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立足區政協實際,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聚力打造“昌協商”協商民主品牌,堅持常態協商、敞開協商、暢通協商,豐富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基層實踐。
[關鍵詞]專門協商機構;常態協商;敞開協商;暢通協商
[中圖分類號] D62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2-0091-03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①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性質定位,明確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2021年換屆以來,北京市昌平區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條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牢牢把握“專門協商機構”這一重大定位,聚力打造“昌協商”協商民主品牌,堅持常態協商、敞開協商、暢通協商,深入推進政協協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進一步彰顯了專門協商機構的特殊優勢和重要作用,豐富了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地方實踐。
昌平區政協堅持聚焦主責主業,把協商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各種形式、不同內容的協商活動來體現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
搭建協商平臺。昌平區政協在完善政協全體會議協商、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專題議政性主席會、專題協商會、協商懇談會制度,積極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的同時,重點搭建兩個協商民主新平臺。一是搭建“一起來協商”高層協商平臺。邀請區委書記、區長出席議政性常委會,聚焦區委區政府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社會治理的難點,組織政協委員與區委書記、區長進行面對面協商,促進各方面意見建議更多、更快進入區黨政主要領導的決策視野。2022年6月,區領導在深入推進校城融合專題議政性常委會上,高度評價“政協開了個好頭、打響了第一炮,既給政府提出了高質量的意見建議,也廣泛凝聚了各方面的共識,將有力促進校城融合工作”。2022年9月在統籌抓好產業空間開發利用專題議政性常委會上,7位政協委員圍繞產業空間開發利用共提出39條具體建議,區委書記充分肯定區政協調研成果全面翔實,對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委員發言視野寬、質量高、內容實,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針對性和專業性,要求相關部門充分吸納到具體工作中。二是搭建“有事多商量”基層協商平臺。依托委員工作站(室)、委員活動小組等,通過不建機構建機制和請上來、走下去的工作思路,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運行模式,聚焦社區公共空間改造、老舊小區治理、文化體育公園建設運營等切點小、關聯廣、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開展基層協商,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讓政協協商更加貼近群眾。基層群眾普遍反映“高大上”的政協協商會議開進村、社區里面,接地氣、效果好。
精準協商選題。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協商議題與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的契合度,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聚焦改革發展大事、黨政中心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通過請黨政點題、由委員薦題、與部門商題、向社會征題的方式做好協商選題工作,從產業空間開發利用、校城融合發展,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回天地區治理,每個議題都集中于“黨政所重、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與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合力合拍。
加大協商密度。認真落實“每半年至少舉行1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安排1次重要協商活動”的要求,堅持區委會同區政府、區政協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制度,區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區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后印發全區,加大協商頻次和數量,采取“2+2+2+2+X”模式,全年開展20余次協商議政活動。①
堅持以開放的理念、開放的視野、開放的手段開展協商,不斷增強公開性,提高協商參與度。
對委員敞開。精心設計組織協商活動,統籌安排各民主黨派和各界別的委員參加,充分尊重和保障每一位委員的話語權,更多傾聽基層委員的心聲。積極吸收一些非委員、有專長的民主黨派成員和專家學者參與政協重要議題調研協商,充分調動各主體參與協商民主的積極性。在“統籌抓好產業空間開發利用”協商調研中,共有40多名政協委員、20名民主黨派成員和8名賽迪研究院專家參加調研活動,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建言獻策。著力加強知情明政,邀請黨政部門負責同志介紹政策、通報情況,向委員們提供翔實的議題資料,多次組織各方深入現場充分調研,獲取大量第一手資料,讓大家熟悉政策、發現問題、了解動態、掌握進展,確保參與各方在充分知情的狀態下溝通、交流、協商。圍繞重點協商議題開設主題議政群,加強研討交流,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同時,根據議題需要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在協商會議現場進行視頻連線,開展遠程協商。
把心扉敞開。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使履職盡責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增進認同的過程。在協商活動中,組織與會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和專家學者等通過大會發言、分組討論、即席發言等形式發表意見建議。設立互動交流環節,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交流交鋒交融,推動與會黨政領導回應關切。堅持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強調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既尊重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訴求,努力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識,找到社會各界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
向社會敞開。建立完善協商議政活動的公開制度,進一步加大議政性常委會議、議政性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等向媒體開放力度,視情選擇部分協商議政會議進行網絡直播,積極邀請市民代表、青少年學生代表旁聽觀摩議政性會議,有序推進協商議政活動向社會公開。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政協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廣泛宣傳政協協商民主的豐富實踐,擴大政協協商民主的社會影響,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大力支持政協協商工作的良好氛圍。
昌平區完善協商制度機制,著力提高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確保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成效。
完善制度機制。區委辦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昌平區政協工作的實施辦法》,將打造“昌協商”協商民主品牌作為貫徹中央和市委精神的具體措施,著力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制定協商工作規則,進一步明確協商內容、協商形式、協商計劃制定、協商活動組織、協商成果轉化等內容,確保協商活動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出臺《關于開展“昌協商”工作的實施辦法》,對保證協商頻次、規范協商程序、提高協商成效提出明確要求,為如何開展協商提供說明書,為提升協商質量畫出路線圖。
加強調查研究。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協商的必經程序和基礎環節,廣摸實情、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在求實中完善建議,在共商中集思廣益提高“言值”。充分做好調研前期準備,認真研究調研提綱,細化調研方案,明確調研方向和重點。組建精干高效的調研隊伍,建立由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專家學者、黨政一線工作人員參與的“專家、專業、專題”組團式調研隊伍。加大政協智庫建設,既在政協委員內部挖掘,也廣泛借助社會“外腦”。完善調研方法,綜合運用網絡調查與實地調查、座談交流與個別了解、定向調查與隨機走訪、典型解剖與抽樣分析等方式,掌握實際情況。加強分析論證,與調研單位和黨政相關部門充分交換意見、反復溝通,將問題建議提準、提實。
增強協商實效。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注重在一些黨政關注、群眾關切的痛點難點堵點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凝聚起各方對黨政決策部署的共識,形成同心同德抓落實、群策群力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在圍繞金域華府地下空間改造協商議事中,起初居民意見不一,經過宣傳引導、解疑釋惑,增進了理解、取得了諒解,最終達成了共識。協商活動結束后,及時形成協商報告,集中體現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兩方面的情況,報送黨委政府決策參考。完善與黨政部門溝通協調機制,通過組織考察、調研、座談等方式,跟進了解協商議政成果轉化和有關工作情況,推動協商議政成果的落實。深入推進校城融合發展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后,區政府研究制定校城融合工作方案,在未來科學城管委會下設校城融合處,有力有效推進校城融合工作。
“昌協商”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完善。下一步,我們將在北京市政協和昌平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總結,勇于創新,為推動人民政協制度在新時代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作出新的探索、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2,(03).
[2]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黨組.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J].求是,2022,(03).
(作者簡介:王燕慶,北京市昌平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責任編輯/王曉霞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93頁。
①“2+2+2+2+X”模式,其中“2”分別指開展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2次、議政性主席會議協商2次、專題協商會協商2次、協商懇談會協商2次,“X”指積極參與基層協商、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