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安怡

莜面是張家口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土生土長的張家口人,幾乎每天都要吃一頓莜面。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據(jù)說只有張家口的水潑出的莜面才能搓成又薄又小的莜面窩窩——僅僅200公里外的北京也不行。
“莜麥出塞北,一年歷風(fēng)霜。三生三熟過,絲絲縷縷香。”莜面最大的特點是“三生三熟”,就是指從生莜麥到能吃的面食,要經(jīng)歷三次生三次熟的過程:莜麥?zhǔn)崭钕聛恚匀皇巧模@是“一生”;將麥粒炒熟,再磨成粉,這是“一熟”;炒熟的麥粒磨成的莜面又成了生的,這是“二生”;和面時不能用涼水,得用滾開水,這是“二熟”;和好的面做成食物又成了生的,這就是“三生”;上鍋做熟才能吃,這就是“三熟”。
我吃過路邊小店的莜面,豪華飯店的莜面,但我還是最愛吃太姥姥生前做的莜面。
太姥姥是土生土長的張家口人。她在耄耋之年,仍堅持每月給全家人做一次莜面。每逢月末,四代子孫齊聚太姥姥家,小屋頓時顯得生機勃勃。大家圍坐在飯桌前,吃的是莜面,聊的是家常,空氣中彌漫著莜面獨特的清香,而太姥姥總是面帶慈祥的微笑滿足地看著我們,忙前忙后。
小時候好奇,我總在家人談笑嬉戲之際,細(xì)致觀察太姥姥做莜面窩窩。她拿出一塊青瓷板(這青瓷板的年齡會不會跟太姥姥一樣大),把面團(tuán)揪成小塊,在青瓷板上用手一推,再拈著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面片,就勢甩在手指上繞成筒狀,豎著立在籠屜上。太姥姥那雙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手,非常靈巧,推、甩、立三個動作干脆利索,一氣呵成。窩窩方陣集結(jié)完畢,就像一個大大的蜂巢。太姥姥打開燃?xì)庠睿殡S水汽升騰,當(dāng)屋中彌漫起莜面香時,窩窩就熟了。
拌上太姥姥秘制的蘑菇羊肉湯,細(xì)細(xì)品嘗,窩窩那筋道的口感愈發(fā)豐富,吃得我頭都不抬——難怪傳說連康熙皇帝也愛這一口呢。那時人小貪吃,不知節(jié)制,我常在太姥姥家把自己撐得坐立不安,而太姥姥就會指派人去給我買酸奶消食。
而今,太姥姥已經(jīng)故去。每當(dāng)想起她,就覺得空氣中彌漫著莜面香,而她那在水汽氤氳中的笑容,便又浮現(xiàn)在眼前。
(指導(dǎo)老師:史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