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晝
我喜歡貓咪,你喜歡薯片;
我喜歡隱身,你喜歡談天;
我喜歡跑步,你喜歡跳遠;
我是陽光,你就是我的光線……
——陽光姐姐
安靜,整個房間里充斥著安靜。沒人說話,只有呼吸聲縈繞在四周。
我竭力控制著自己,想將眼淚憋回去。可沒有用,在劇烈的情緒波動下,眼淚按照自己的想法,依舊自顧自地流了出來,把我偽裝的堅強撕得粉碎。可爸爸不在乎,他只是轉(zhuǎn)過頭,冷漠地吐出一句:“居然還有臉哭!”平靜的語氣中,夾雜著只有我才能察覺的嫌棄。
我抹了一把眼淚,沒有再辯解。現(xiàn)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轉(zhuǎn)身出門,找個地方好好釋放自己的情緒。
拉開門的一剎那,媽媽聽到聲音,拿著鍋鏟從廚房里走出來,一臉莫名,“馬上就要吃飯了,這個時候出去干什么?”
我站在原地,望向爸爸。
爸爸正在擺弄手機,聞言,他抬起頭,并沒有看我,而是對媽媽說:“隨便他,不吃就不吃,少吃一頓也餓不死。”
這句話澆滅了我心中最后一簇希望的火苗。走到外面,門在我身后“吱呀”一聲關上。一起被關在門內(nèi)的,還有那令我無所適從的窒息感。
已經(jīng)十二月了,冬日的蕭索鋪天蓋地,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應該都是趕著回家吃飯。我呼出一口氣,朝著家附近的圖書館走去。這個時段,圖書館里沒什么人,只有零星的幾個工作人員。我習慣性地走到漫畫區(qū)域,在書架上找出上次沒看完的那本漫畫,找了個角落坐下。
翻開書,看著紙張上的人物開始鮮活地對我說話,我這才感覺世界生動了起來。
和我關系好的同學都知道,我夢想做個漫畫家。因為在我小的時候,爸媽忙于做生意,根本沒空照顧我,多數(shù)時間我都是獨自待著。久而久之,我變得不太喜歡與人說話。當別的小伙伴大膽地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時,我卻只敢縮在一角,將自己像透明體一般掩藏。
膽怯、懦弱、自卑,害怕面對生人,成績稀松平常——這就是我,一個平平無奇的我。
說實話,我也覺得我的世界過于單色調(diào),可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也沒有人可以求教。和爸媽的關系談不上親近,說這些更是別扭。當然,他們之前忙于賺錢,也未必有時間和我聊。直到后來,我看了一本名叫《阿貍·夢之城堡》的漫畫,那個時而機靈時而憨傻的紅色小狐貍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讓我發(fā)現(xiàn):學習之外,原來還有這么美妙的事情。
從此,我愛上了在漫畫的世界里游蕩。爸媽不在家時,是一本本漫畫書陪伴我度過了孤單的日子。它們像一陣陣暖暖的風,讓我找到了與自己相處的模式,也慢慢接納了自己的平常。
漫畫帶給了我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力量,也讓我看到了陽光與希望。所以自然而然的,我期待著以后能夠成為一名漫畫家,將這份力量傳遞給其他孤單不自信的孩子。為了讓自己畫得更出彩,我買了好幾本專業(yè)漫畫書籍自學,還省吃儉用買來畫筆和畫紙。每天做完作業(yè)后,畫漫畫成為我最好的放松方式。看著筆墨落在紙上,單薄的線條逐漸有了生命,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那種感覺,別提多美妙了。
漫畫也讓我收獲了不少愛好相同的朋友。在網(wǎng)上,我加入了一個漫畫群,大家有時間就會在網(wǎng)上交流畫畫的趣事和心得,還會發(fā)出自己的畫作請大家一起點評。一直自學的我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漫畫好幾次受到大家的好評,還有志同道合的畫友建議我去專業(yè)的漫畫平臺發(fā)布,這樣能夠讓更多業(yè)內(nèi)人士和讀者關注到自己。
按他們說的,我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了一個漫畫網(wǎng)站。前幾天沒什么消息,可有一天,網(wǎng)站的某位大咖畫手看到了我畫的一個小故事,不僅把它轉(zhuǎn)發(fā)到自己的賬號上,還特地發(fā)私信給我——“你現(xiàn)在的漫畫雖然還在模仿階段,但看得出分鏡布置都還不錯,人物畫風也有閃光點。”他夸我很有天分,讓我繼續(xù)畫下去。
那一刻,我感覺這兩年的努力都值得了,也再次感慨,原來我并非真的一無是處。
知道自己的漫畫還能拿出手之后,我在學校時,也會分享漫畫給幾個親密的同學看。他們看后,通常是“哇”的一聲驚叫:“真是你畫的?這也太棒了,和我平時在雜志上看到的不相上下啊!”還說沒想到我平時悶不作聲,竟然隱藏了這么強的實力。這無形中也給了我不少信心。每次畫完新的故事,我不僅貼到網(wǎng)上,也開始主動讓身邊朋友評價。
漸漸的,我走出了“透明人”的狀態(tài),性格變得開朗起來。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天真地以為,只要我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總有一天,成為漫畫家的夢想,會照進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可能十年之后,我創(chuàng)作的漫畫書也能擺在某個可憐小孩的書桌上,陪他度過沒人陪伴的每一天。
萬萬沒料到的是,爸爸媽媽得知這件事后,卻成了我追夢路上的攔路虎。
我剛畫漫畫時,他們以為我是單純圖好玩兒,并沒有多說什么。等到后來,當他們聽我說以后想成為漫畫家時,頓時態(tài)度大變。
開始,爸媽還會試探地問我:“怎么會想到以后做漫畫家呢?小孩子不都是希望成為科學家、發(fā)明家之類的嗎?”我說:“因為漫畫讓我快樂,我可以無拘無束地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看了我的漫畫,喜歡我的漫畫,我會覺得很滿足……”
沒等我說完,爸爸就打斷了我:“少給我胡思亂想!平時畫著玩兒還可以,可別想著做什么漫畫家了,我不同意!”媽媽也是一樣,皺著眉頭說:“對啊,小華,聽你爸爸的,咱把成績提高上去,少想這些有的沒的。”
爸媽的話讓我的心涼了半截。我沒想到,自己認定的神圣夢想,竟然只是大人眼中的“胡思亂想”。尤其是爸爸,后來每次看到我專心畫畫,他都會面露不悅,甚至百般阻撓。有時他是聲色俱厲,說要是我再不聽話,就把我的畫筆和漫畫練習冊丟掉;有時他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告訴我畫漫畫是不務正業(yè),以后沒有好出路。
我不服氣,認真地告訴爸爸,這是我的夢想,是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并不是瞎胡鬧。爸爸一聽更不高興了,他覺得我應該心無旁騖地上學,像鄰居家的哥哥那樣,考個名牌大學,以后找一份滿意的工作,要是能當個公務員、老師或者醫(yī)生就更好了。至于當個漫畫家,百分之百是瞎胡鬧。
為了追求當漫畫家的夢想,小華和爸爸媽媽的矛盾逐漸升級。小華會堅持打贏這場“夢想之戰(zhàn)”嗎?請關注12月25日“陽光玉米粒”微信公眾號,回復“小華”,讓我們一起傾聽小華的煩惱,更有神秘嘉賓現(xiàn)場為小華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