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
近日,抖音舉辦了預防治理網暴開放日,正式推出屏蔽和舉報不當評論、私信臨時對話和一鍵防暴等新功能。2022年以來,抖音針對頻發的網暴現象,先后上線了12項新功能,處罰帳號11 348個,攔截9 218萬條不當信息。開放日上,抖音還介紹了在預防治理網暴中存在的困難和局限,如在“快速”與“精準”之間難以兼顧等。
2022年,網暴現象在東航客機事故、唐山打人等熱點事件中頻頻出現。據統計,超過50 %的網暴行為由重大災難、悲劇人物等現象引發。
開放日上,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互聯網平臺,發布評論、私信是公眾對社會熱點事件和人物表達意見最主要的方式和場景。但同時,因發布成本較低、傳播效率較高,容易產生騷擾、侮辱謾罵甚至誹謗造謠等網暴行為。在抖音日常被舉報并處理的評論中,“謾罵,人身攻擊”占比32.79 %。
另外,網暴一旦爆發,還極易在多個平臺流轉,有些網暴行為還從對當事人的口誅筆伐蔓延至其周邊“人”或“物”。在唐山打人事件中,疑似犯罪嫌疑人的子女和朋友,甚至相關的服裝品牌,均遭遇聲討和嘲諷。
上述負責人介紹,從2017年開始,抖音就有專人關注和處理平臺上出現的侮辱謾罵現象。加上之前的發文警示、正向引導、粉絲管理等,2022年以來,抖音已經上線了12項治理網暴的功能。
除了產品技術上的不斷推進,抖音還成立了一支心理關懷團隊,對那些因網暴等原因產生不良情緒的用戶,實施專門的心理安慰與關懷。“我們在努力向用戶提供一份多場景下,預防和治理網暴的操作指南”,這位負責人表示。
雖然付出了大量努力,但在開放日上抖音坦承,治理網暴,依然會有諸多的困難和不足。首先,在不同場景、人際關系、個人主觀感受下,“網暴”與“非網暴”往往難以明確區分。其次,對不同程度的網暴言行,處罰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平臺處理快速聚集的網暴時,難以兼顧快速與精準,一些難以避免的錯審、漏審也容易引發公眾的不滿。
“除此之外,不同用戶對不同處置結果的反應也不同,覺得平臺處置或輕或重”,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重大事件中,不斷反轉且難辨真偽的新信息,也會增加治理難度。這位負責人透露,唐山事件中,各平臺先后出現了200多個“嫌疑人”的抖音帳號信息,“可嫌疑人一共只有9名”,這位負責人表示,“平臺難以甄別這些帳號的真偽,這大大增加了處理難度。
開放日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分析目前治理網暴的難點。他表示,目前行業內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立法層面尚存在一定空白;標準上存在缺失,行業處置標準不統一,各平臺尺度不同,處置缺乏一定依據常被投訴;當需要網絡執法機構和當地執法機構協同執法時,協同策略還不完善;網暴治理過程中同時涉及公開數據和私有數據,平臺不能主動監測和分析用戶的私人信息。
中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朱巍認為:“法不責眾的認知是錯誤的,對網絡暴力的預防和制止,離不開平臺、網民、行業協會、司法系統等多方主體協調,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杜絕網暴。”
“面對網暴,預防大于治理”。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但無論如何,這是平臺需要長期投入且必須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