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為迎接盛會、慶祝盛會,培養少先隊員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少年博覽》聯合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學會、少先隊合肥市望湖小學大隊開展“紅領巾童眼看科創 小記者喜迎二十大”紅領巾小記者活動。8名《少年博覽》紅領巾小記者走進合創邦·創想城鎮·安徽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通過近距離接觸智能硬件、3D打印,感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聯網等科技項目帶來的科技魅力。
有人認為科技是一片汪洋,蘊含著許多奧秘;有人認為科技是一根線,貫穿著整個世界的發展;有人認為科技是一面放大鏡,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世界。
(小記者:顏子淇)
科技發展之快似天上飛翔的雄鷹,海里遨游的蛟龍,地上馳騁的獵豹,迅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少年博覽》紅領巾小記者,我們在科研基地,開啟了一場奇妙的科技探索之旅。
(小記者:馬晨馨)
喜迎二十大,小記者在想:
科技是什么?
科技的體驗是怎樣的?
走進基地的大門,一眾機器人在向我們“招手”。我們體驗的第一項,是智能接力機器人項目。這個項目一共需要四個機器人,每個機器人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再和下一個機器人進行接力。只有隊員們完美配合,把機器人放置在恰當的位置上,進行準確操作,賽道上的機器人才能順利地完成接力。
(小記者:崔亦澤)
無論機器人外形有多前衛,功能有多齊全,若沒有團隊精神,就像沒有輪子的汽車,沒有機翼的飛機,沒有槳的小船,始終無法到達目的地。團隊合作,取長補短,隊伍才能所向披靡。
(小記者:馬晨馨)
第二個項目——智能足球機器人,我們可以自行設計比賽場地,也可以參考籃球、網球及橄欖球等比賽的賽制來制定規則或玩法。科研基地的老師還指導我們真正體驗了一把機器人足球比賽。
(小記者:崔亦澤)
我們的比賽規則如下:紅藍兩個機器人,誰先將小球投進對方的球筐,即獲勝。比賽中,紅色機器人剛拿到球,就被一旁的藍色機器人搶斷。最終藍色機器人率先將球投入球筐中,取得了勝利!
(小記者:方思源)
最后一個項目是智能駕駛救援機器人。它綜合了前兩個機器人的優點和特長,可以跨越小坡、繞行障礙等。但它的運行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機器人依靠光線進行路線的規劃和避障,一旦光線偏差,就會脫離軌道,所以它需要不斷進行人工調整??茖W探索也是這樣,可能遇到崎嶇之路。所以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僅要有不斷鉆研的毅力,還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小記者:崔亦澤)
經過老師的指導與講解,我們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各種機器人的結構、設計和創作原理。大家看得興趣盎然,也提出了很多疑問:“足球機器人怎么踢球?”“機器人出現故障該怎么辦?”“機器人設計復雜嗎?”老師通過演示和講解為我們答疑解惑,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小記者:高立涵)
老師還告訴我們,這些機器人是同學們自己設計,并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那么,3D打印技術又是什么呢?老師用PPT向我們介紹了起來。原來,3D打印技術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較高的效率完成定制化部件的批量生產,很多結構復雜而精細的物品都可以被打印出來。
(小記者:顏子淇)
3D打印技術,可以使用秸稈這種看起來與科技毫不相干,又沒有多大使用價值的物品作為原材料。這可真是化腐朽為神奇,節能又環保的綠色科學技術!
(小記者:莫申明)
3D打印技術不僅可以做衣服、做家具,甚至能建造房屋。老師說,如果采用3D打印技術,我們所在的教室用一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建起來啦!你相信嗎?大國重器殲-20戰斗機的零件,有的也是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老師還以《少年博覽》的社標為例,為我們做了展示。只見他打開軟件進行三維設計,很快,含有《少年博覽》社標的徽章、筆筒的設計就完成了。
(小記者:奚振軒)
老師也讓我們動手嘗試一下。我們在軟件上做出各種圖案,真是有趣極了!更讓我們驚奇的是,當我們走到3D打印機前時,赫然發現,之前還是三維設計的《少年博覽》徽章,已經變成了實物!在一旁的展架上,不僅有冰墩墩、雪容融造型的小擺件,迷你版的北京故宮、埃及金字塔和巴黎埃菲爾鐵塔,還有一些具有使用功能的小物件:發梳、八音盒等,每一件都讓我們贊不絕口。直面3D打印技術,讓我真實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也了解到,在工業的賽道上,科技蘊含的巨大潛力。
(小記者:方思源)
太陽偏西時,我們在落日余暉中結束了這堂有趣的少先隊校外實踐課程。
(小記者:高立涵)
喜迎二十大,小記者在看:
活動結束了,可我意猶未盡,開始搜索智能救援機器人、3D打印技術、無污染材料等相關知識。當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未知世界的廣大和探索之路的寬廣。
(小記者:莫申明)
我們認識飛上太空的航天員,知道中國正在發展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但我們沒有經歷過從零到一、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的艱難過程,沒有切身感受過一代代科研人員飽嘗的艱辛。
(小記者:馬晨馨)
爸爸告訴我,新中國成立之初,連火柴制造都很困難。可經過70多年的發展,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
(小記者:顏子淇)
我國科學技術從起步到發展,全部都是由先輩們一點一點實踐積累起來的。
(小記者:馬晨馨)
但是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在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上還有欠缺。為此,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努力創新,要突破一批“卡脖子”的科技難題。
(小記者:顏子淇)
喜迎二十大,小記者在了解:
過去到現在,祖國的科技如何發展、進步?
習近平爺爺說:“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蔽磥淼南M褪乾F在的你我。因此,我們更應該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
(小記者:閆梓熤)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有大好的時光可以用來探索,有充沛的精力可以用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扒喑鲇谒{而勝于藍”,祖國的新一代棟梁值得信賴!
(小記者:馬晨馨)
我要在好好學習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科技。期待長大以后,我能為國家的科技發展、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小記者:莫申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對尖端科技的突破,未來就看我們的了!
(小記者:顏子淇)
我知道,我筆下的文章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卻還在征途中,我們對科技的熱愛與追尋也剛剛出發。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小記者:馬晨馨)
期待我們學習、實踐,不斷創新、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增添一抹耀眼的紅色!
(小記者:高立涵)
喜迎二十大,小記者在期待:
擁有我們的未來,是什么模樣?
(感謝合創邦·創想城鎮·安徽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合肥市望湖小學洞庭湖路校區、中隊輔導員王小娜,吳斌科技輔導員工作室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