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冰墩墩”火了,憨態可掬的它,向世界展示著中國人獨特的冰雪浪漫。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團隊的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的曹雪教授講述了“冰墩墩”的出爐過程:歷時10個月,修改了1000多次,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感的“冰墩墩”才與大家見面。
“熊貓”和“冰糖葫蘆”起了化學反應
為什么選擇熊貓?曹雪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能跟所有人溝通,這多半是基于舊元素的新組合。冰糖葫蘆那層薄薄的糖衣啟發了曹雪,“熊貓和冰殼都不是新元素,但是把二者組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化學反應”。
2018年8月,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面向全球征集吉祥物,共收到全球38個國家的5816件設計方案。2019年1月,10余名國內外專家受邀參加吉祥物設計方案初評、復評評審會議,最終評選出10個入選設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0個方案中,有3個來自曹雪帶領的團隊。2019年9月,這只從盛夏的廣州走進奧林匹克史冊的“冰雪熊貓”正式亮相。
曹雪是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后來他才知道,當北京冬奧組委宣講團來廣州美術學院宣講吉祥物設計時,距離截稿日只剩下19天。他們迅速組建了一個14人的團隊,完成了15套方案送到北京。曹雪很感慨,“冰墩墩”出爐前,大家幾乎沒有假日,每天反復修改討論,畫了上萬幅手稿。
一只“冰雪熊貓”為何誕生在南國廣州?曹雪表示,廣州的孩子沒見過冰雪,沒有相關體驗,能否勝任冬奧會這樣一個主題內容的設計,冬奧組委是要打個問號的。但是,恰巧是沒有見過冰雪的孩子,反倒可能對冰雪和冰雪運動有著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能會創造奇跡。
“未來感”創造了無限可能性
“對一個設計師而言,眼光、想法、觀點和觀念,不能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傳統、保守和老套。”曹雪時刻提醒自己,作為這個團隊里最年長的一員,要給自己以“未來感”。設計,只有未來時,沒有過去時,“冰墩墩”巧妙構思的背后,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談到可能性,曹雪認為,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善于用自己的雙眼去洞察一切,你所見所聞的一切會作為一個信息點或知識點,讓頭腦豐盈起來。
在“冰墩墩”主形象發布后,廣州美術學院迅速成立了冬奧文化視覺中心,圍繞著“冰墩墩”繼續創作的各種運動姿態,幾乎都是在這個中心產出的。
曹雪指出,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叫后浪,能否成為后浪取決于青年自己的努力,在這努力的過程中,不要畏懼失敗。用年輕的頭腦,創造一些其他設計師所未曾想到的東西。
“冰墩墩”大火,始料未及
曹雪認為,“設計”干的事情就是四兩撥千斤。漢字的“設計”二字很精妙,它是言字旁,而不是提手旁的“技”。“言”代表著觀點和表達,要妙,要巧思。
曹雪指出,設計師要想到,項目是為誰所做的設計。根據歷屆奧運會經驗,吉祥物的目標消費者是9歲左右的孩子。所以,“冰墩墩”從一開始就牢牢鎖定9歲的孩子,可見設計它的目標性非常明確。
歷屆奧運會都有吉祥物,它作為親善大使去跟全世界的人溝通,傳播文化。同時,它還有一個商業目的,就是要靠衍生品所賺的錢,來繼續支持辦奧運會。
“所以,吉祥物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商業性。”曹雪說,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其設計方案里包含了文化性和藝術性,最關鍵在于商業性的敏感度更高。
“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幸運,能趕上這樣的盛事。”曹雪說,“冰墩墩”深受大家喜愛,但是會這么火,確實是他和團隊都始料未及的。他希望可以把這些經驗總結歸納出來,把它用在以后的設計教育中。
(選自2022年2月8日《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