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筱禹 杜興艷




摘 要:福建工程學院是福建省省屬重點高校,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筆者基于incoPat專利信息數據庫,從專利的申請量、法律狀態、布局、轉讓率等指標對福建工程學院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研究,得出該學校技術創新的活躍度日益增加,且創新能力尚可的結論。同時,通過分析發現了該校專利布局單一、高價值專利較少的問題,并提出建立專利審核團隊、研究專利獎勵政策、加強校企合作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學校今后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福建工程學院;專利分析;技術創新;高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G353.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2)8-0143-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8.031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
WU Xiaoyu? ? DU Xingyan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Absrtact: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a key university in Fujian Province, which is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Based on the incoPat pat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rom the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legal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rat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active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moderately innovativ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patent layout of the university is single and the high-value patents are few,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establishing the patent examination team, studying the patent award polic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hope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 analysi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高校的創新能力愈發重視。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承擔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一個具有優秀創新能力的高校更是能夠為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因此,高校的知識產權意識也在逐漸提高。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一種耦合互動的關系,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產出成果之一。技術創新的直接意義在于通過獲得技術發明專利并取得技術專有權,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專利作為衡量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指標,已被世界所公認[1-2]。
福建工程學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被譽為福建省建筑業的“黃埔軍校”,2013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增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入選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如今,學校正處于全面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的新階段。筆者以福建工程學院為研究對象,對專利運營的現狀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其創新發展態勢,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
1 專利運營現狀分析
選用incoPat專利數據庫進行專利分析,于2022年1月5日進行檢索,檢索策略包含申請人名稱和申請日期。通過對檢索結果進行去噪,最終確定了福建工程學院在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申請專利3 073件,其中有20件為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申請的專利。由于incoPat數據庫中申請數量的統計范圍是目前已公開的專利,一般發明專利在申請后3至18個月公開,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申請后6個月左右公開,會導致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全年的部分專利申請未被公開,且后期可能存在變動,因此2020年及2021年的專利申請數據僅做參考。
1.1 專利申請量
福建工程學院于2002年成立,或許是由于學校成立初期專利方面還處于起步狀態,因此2002—2004年福建工程學院均無專利申請。直到2005年,學校申請了第一個專利——“彈頭殼的多工位連續成形沖壓工藝”(申請號:CN200510018946.1),發明人為陳胤、陳文哲[3]。由圖1可知,該學校的專利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2013年,學校的專利申請量處于緩慢發展期;第二階段為2012—2019年,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趨勢。總體來看,福建工程學院的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趨勢健康,反映出福建工程學院技術創新的活躍度與日俱增。
1.2 專利布局情況
福建工程學院是一所理工類大學,實力強勁,其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IPC分類號的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IPC分類號基本都與工程相關,因此該排名符合福建工程學院的發展方向。
圖2則展示了福建工程學院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發明人在排名前十的專利類型中的技術分布。由圖2可知,排名前十的發明人中有7位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G08G上,即交通控制系統方向;他們的主要研究領域也與汽車、交通相關,在該科研方向中起著帶頭作用。
1.3 專利轉讓及許可情況
專利是否被轉讓或許可能夠反映出該專利價值的高低。福建工程學院第一個專利轉讓發生于2012年,至今僅僅轉讓了48個專利,約占專利申請量的1.56%,轉讓率較低;第一個專利許可發生在2011年,至今僅有8個專利許可,約占專利申請量的0.26%,許可率極低。詳見圖3。
2 存在的問題
2.1 專利布局單一
通過上述的專利布局情況分析可知,福建工程學院排名前十的發明人所申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G08G上,但整個學校G08G的專利申請量僅為110件,排名第五;排名前四的專利(IPC分類號:G01N、G06F、E02D、E04B)發明人人數較多,但缺少這些學科領域的領軍人才,從側面反映出目前福建工程學院技術創新的能力較為局限。
2.2 高價值專利較少
從福建工程學院的專利轉讓數量和專利許可數量這兩個方面來看,學校申請的無用專利較多,優質專利較少。2020年2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價值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到:“樹立高校專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是最大損失的理念。”然而,高校研發的專利還存在“大而不優,多而不強”的局面[4]。原因很可能是學校采取的與專利相關的激勵制度不合理,或是學校沒有意識到一個價值高的專利轉讓后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樣會導致學校的技術創新能力沒有落到實處,存在為了創新而創新的現象,而不是為了產生實質性的、對社會有益的價值而創新。
3 結論及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福建工程學院技術創新的活躍度日益增加,且創新能力尚可。作為福建省省屬重點高校,福建工程學院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其擁有5個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分別為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堅定服務地方的應用型辦學理念和定位,將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作為學校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
針對福建工程學院在“十四五”期間如何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促進本校專利的快速發展,現提出三點建議。
①建議成立專利審核團隊,在專利申請之前進行有效評估,加強質量把控,盡可能地減少無效申請,從而保證專利的價值,使技術創新能夠落到實處,切實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僅僅為了加學分、評職稱而申請許多無用專利。同時,被專利審核團隊評估為優秀的專利,授權后學校可根據需要提供維持費用,無上限次數,避免因發明人無法承擔該費用而放棄一個高價值的專利,也能夠使學校專利的轉讓率及許可率得到提升,提升學校的經濟效益和知名度。
②研究制定以價值為導向的專利相關激勵政策和考評機制,進而提高學校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各學科人才建設,改變專利布局單一的現狀。建議根據專利價值的高低,設置不同的獎勵等級。同時,將專利獎勵制度傾向于專利轉讓及許可的應用情況,對于產生巨大效益的專利,應給予發明人豐厚的現金獎勵。
③建議學校加強與優秀企業的合作交流。組織學生參觀優秀企業,能夠使學生從校園邁向社會,從而開闊眼界,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積極邀請優秀企業的高管來學校開展座談會,將學生的創新想法融入企業發展,為創造出高價值的專利成果做鋪墊。同時,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企業又在資金和設備上具備優勢,倘若能夠加深與企業的合作,優勢互補,或許能夠創造出更加優秀的專利產品,以提升各自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吳晶晶,姜仁珍.基于專利分析的青島高校2011—2020年科技創新能力分析:以專利數量排名前7的高校為例[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1,18(12):10-17.
[2]黃亦鵬,陳鴿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能力關系研究:基于專利的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4,27(10):1-4.
[3]劉永凱,劉夢雨,李振朋.基于incoPat數據庫的專利信息分析:以河南理工大學為例[J].河南科技,2020(9):60-63.
[4]王麗平,常翠青.組態視角下高校專利的轉化路徑選擇[J].科學學研究,2022,40(2):3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