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國際對比可知,中國實際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尤其是房貸利率。
目前美國利率是上行周期,而中國利率是下行周期。美國需要對抗通脹(美國遭遇40年以來的最強通脹),而中國需要對抗通縮。所以,美股下跌壓力大,而A股上漲動力足。

資料來源:Wind、海通證券研究所
從中國房貸利率下行空間看,考慮到無抵押信用貸利率已經普遍在4%以下,以及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降低,預計房貸利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基于改善目的的二套房貸利率也有望下調。由于我國房貸利率近幾年一直未下調,即便外部存在加息的國際金融環境,下調房貸利率的空間也仍然存在。
利率的長期走勢對于資產價格的影響不容忽視。目前美國正進入長期利率上行的階段,這對美國股市而言,并非好消息。美國過去80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利率上行和下行周期。從1945年開始美國利率逐步上行直到1981年通脹達到最高潮,1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突破了10%;1981年至今,美國利率已完整走完下行階段,在2020年前后重新加入上行階段。
與此同時,考慮到貨幣政策的三個階段,利率、量化寬松、赤字貨幣化(MMT),可以肯定地說,美國及歐洲等目前已經進入貨幣政策的第三階段,通過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些主權國家貨幣貶值的大趨勢已不容忽視。這些國家資金分散配置的可能性更大。
而中國仍處于第一階段,即利率(存準率)逐步下行階段,因此,中國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更大,人民幣相對美元及其他貨幣匯率會更加穩定升值,更適合吸引外資流入,對中國資產價格是長期利好。
從發達國家經驗看,我國長期利率中樞水平下行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我國富裕程度逐漸提高,由經濟增速減緩帶來的潛在回報率下降,實業暴利機會減少,人口老齡化,資本過剩,房地產發展走過黃金期等因素,都是長期利率中樞下行的原因。
利率下降意味著資金的借貸成本降低,更多的資金會流入金融市場,促進股市上漲。
1、中國家庭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股票加基金)僅不到20萬億,家庭配置股票及公募基金在金融資產當中的比重僅占20%;而中國房產市值已達400萬億,是金融資產的4倍以上,是權益類資產的20倍。所以,權益類資產未來提升空間很大。
2、按照GDP占世界的比重來看,歐元區占比13%,美國17%,中國23%;按照各自的股票市值占世界的百分比來看,歐元區8%,美國55%,中國10%。中國股市市值占比是否太低呢?美國股市市值占比是否過高呢?答案是顯然的。



此外,A股金融地產板塊處于歷史低估水平,相比美股優勢更明顯。(圖二至圖四)
上證指數風險溢價率已經達到2018年以來的低點,與2019年年初的2440點和2020年3月中旬的2638點相類似。
經過市場情緒和消費仍處低迷不振的狀態,但根據歷史的經驗可知,政策的累積效應會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終爆發出來。
美國1945年到1970年代,美股價格便宜,股息收益率高,其結果是幾十年的牛市,鞏固了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主導地位,吸引了更多投資,并進一步鞏固了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這些都是常見的情況,也是一個相互強化的大周期上升階段。
中國目前也處于大周期的上升階段,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就必須打造類似于過去美股這樣的長期牛市,才能吸引全球資金使用人民幣。加之現在A股估值便宜,股息率很高,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未來20年,A股實現長牛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如果看清楚中國股市正處于長期牛市的起點,就可以逐步考慮布局低估值價值股。年初在《A股壬寅年推背圖》一文中,筆者判斷2022年至2023年是熱門賽道股下跌導致指數調整的年份,但也是價值股的“最佳擊球區”,盡管上證指數下跌的空間可能并不大(仍處于大型三角形整理的末端),但其向上的幅度也不會太大(主要是低估值板塊對沖了熱門賽道股和核心資產下跌的風險),所以,選擇何種行業配置策略變得更為關鍵。
考慮到核心資產、賽道股的價格和估值仍處于相對高位,所以,即使最近出現了較大的反彈,也要考慮回撤風險。而價值股由于估值便宜和風險相對較小,所以,回撤風險也相對較小。尤其是考慮到階段性外資仍在外流的風險,所以,外資買入集中度較高的股票存在一定的回撤壓力。只有經歷2023年上半年的充分調整后,相關行業的機會才會重新在2024年出現。
因此現在的策略仍是,在大周期的底部,保持低估值股票倉位不動,靜待春暖花開。在大周期的頂部回避核心資產和熱門賽道股,無論他怎么跌,你都要謹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