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ur
每年11月,非洲企鵝成了南非西蒙小鎮的主角。它們是瀕危的非洲企鵝,也叫黑腳企鵝,還因為叫聲太像驢子,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老驢企鵝。雖然一年中有6個月身處熱帶,但這些企鵝依舊活潑可愛,和當地人“打成一片”。不過對小鎮來說,這些小短腿帶來的不僅是歡樂,還有一些混亂。
它們毫不見外,大搖大擺地橫穿馬路。在海灘上悠閑度假的游客,隨時都可能遭遇企鵝“攻擊”。它們會肆無忌憚地臟著腳踩在毛巾上,或者一頭頂飛放在沙灘上的物品,肇事后毫無愧疚心地飛奔遠去。如果你家門開著,有些企鵝就會不請自來,而根據當地的企鵝保護規定,你無法暴力驅逐它們。當你要開車離去,需要檢查車底是否有企鵝,以免誤傷。然而它們毫不領情,甚至“恩將仇報”——蹲在車底的,很可能是一只剛做完壞事的“劃車賊”。
這些企鵝之所以可以肆意“欺負人類”,是因為西蒙小鎮可能是對企鵝最友好的小鎮,這里隨處都是專門為企鵝修建的基礎設施。公路上有獨家的企鵝警示牌,告誡來往車輛,這條道路“有企鵝出沒”,請小心減速。
對慕名而來的游客,鎮上也有悉心提示:它們并非馬戲團里的演員,請尊重這些自由自在的小生靈,記得保持3米的最佳觀賞距離,觸摸更是絕對禁止。鎮上還建立了救助中心,孵化被意外遺棄的企鵝蛋,救助不小心受傷的企鵝。
不過,1985年這些非洲企鵝最初到來時,人們并不歡迎它們。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么最終會在這片海灘定居,或許是因為這里不僅沒有兇猛的動物,而且還有豐富的食物。當意識到企鵝可以拉動旅游業后,面對四處搗亂的它們,居民們的態度從惱火轉為寵愛。
非洲企鵝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企鵝,它們自然分布在非洲西南的納米比亞,以及南非的海岸和海島上。201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對非洲企鵝種群狀況的最新評估顯示,非洲企鵝僅剩5萬只,這使得它們被列入瀕危物種的行列。而在20世紀初,它們的數量為57.5萬只。短短100年的時間里,非洲企鵝的種群數量下降了90%,這與人類的影響密不可分。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小鎮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這對企鵝們來說并不是好事。企鵝蛋需要24小時照護,企鵝只能靠喘息和臉上的粉紅色汗腺散發體熱。留守孵蛋的企鵝面臨熱死在岸上的危險,除非丟下企鵝蛋去海里。我們不該期望有更多這樣的小鎮出現,不論企鵝小鎮,還是大象小鎮。

1910年,曾經有幾個澳大利亞漁民捉到了一只企鵝,將它圈養了起來,起名比利。最初比利的反抗很激烈,慢慢地,它習慣了人類的投喂。過了一段時間,人們帶著比利回到海邊,鼓勵它下海,搖搖晃晃的比利被海浪打翻了好幾次,終于游進了海里。一個旁觀者這樣描述道:“一旦鉆進了浪花里,它就變得如魚得水,我們一邊潛泳一邊追逐它。我們呼喚它的名字,它轉頭鳴叫幾聲作為回應,但始終在游向遠處。它突然意識到它又一次身處大海當中。大海呼喚著它,而它聽從了。”如果可以選擇,它們一定更傾心于自己原本的棲息地。
摘自《意林》